过去五年"甘"得咋样?这份自然资源"答卷"亮点满满

过去五年"甘"得咋样?这份自然资源"答卷"亮点满满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聚焦主责护资源 乘势而上保民生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自然资源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持保资源、保发展、保生态三管齐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贡献。

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完成全省第三次国土调查,立足“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从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构建。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省自然资源厅从行政和技术两个层面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2321个村庄规划编制,包括500个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和73个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夏河县安果村、合作市美武村、民勤县新陶村和三陶村规划先后入选全国优秀村庄规划典型案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作为全国33个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的陇西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全面完成,为全国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陇西模式”。

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三调”最新结果显示,我省耕地面积7814.21万亩,是9个高于国家下达保有量的省份之一。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连续2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

围绕黄河流域、祁连山等重点地区,编制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建设,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我省申报的“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列入国家首批实施的重大生态修复项目,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亿元。

2020年,我省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被树为典型实例。在全国率先实现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全覆盖,初步构建了部省市三级联动的自然资源卫星应用体系。

构建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全省1∶5万风险调查实现全覆盖,采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措施,建成3701处普适型监测预警实验点,2017年以来,成功预警地质灾害121起,避免人员伤亡1.34万人,地质灾害伤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13万户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去年以来,全省上下以化解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和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为主要抓手,坚持不懈服务保障民生。在多地多部门联动下,累计摸排历史遗留问题房屋86.15万套,已化解72.86万套;组织舟曲县1000户4113人安全搬迁至兰州新区,并协调落实人员落户、就业就学等政策,实实在在化解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自然资源部在全国给予通报表扬。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实现新突破。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7年以来,全省新发现矿产地58处,地热资源勘查成果显著。梳理出160个地勘基金成果转化项目,分期分批推进出让,第一批12宗矿业权出让收益合计9.03亿元,完成煤炭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调整工作,协调解决陇东煤炭矿业权出让历史遗留问题。研究制定矿山企业复工复产方案,助力矿山企业纾难解困。深化矿政管理改革,实现矿业权网上申报,探索“净矿”出让制度,自2022年7月1日起,全省砂石土类矿产将全面实行“净矿”出让。

(甘肃日报)

相关新闻:【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埋头苦干 勇毅前行 奋力续写自然资源工作新篇章

       ——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丁巨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深入转变作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自然资源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丁巨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丁巨胜介绍,过去五年里,全省自然资源系统高质量完成我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编制完成生态修复、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基础测绘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为58个贫困县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7.42万亩,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6.02万亩,涉及调剂资金180.6亿元,向贫困地区安排土地整治资金40.71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登记11.1万套。指导各地完成2321个村庄规划编制,包括500个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和73个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着眼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丁巨胜说,坚持退出与修复两手抓,接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祁连山生态环境“由乱到治、大见成效”。2017年以来,省级财政资金立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共184个,整理土地81.32万亩。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丁巨胜介绍,全省连续2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占补平衡,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安全与发展,树牢底线思维,按照“防、搬、治”综合施策的工作思路,累计投入防治资金35.59亿元,构建了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直面社会矛盾,打破政策瓶颈,用情用力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累计摸排问题房屋86.15万套,已化解72.86万套,首次登记化解率84.57%,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国有未利用地和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限,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带图审批”,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丁巨胜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以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第一要务,以履行“两统一”职责为核心,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规划体系为基础,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动力,以依法行政、严格监管为保障,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抓实“六稳”“六保”任务,突出生态优先、注重提质增效、全面固强补弱,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