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什川灯火” 点亮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温暖的“什川灯火” 点亮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古时年节不仅有着“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壮观花灯美景,更有着数不胜数的美好故事。年节文化离不开灯火文化,尤其离不开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热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灯火寓意光明,象征温暖。年节中的灯火文化从人类远古走来,其中蕴藏着生命的智慧、生存的密码。

在古代,人们喜欢把祭祀社神和火神混在一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健康幸福。《风俗通》:“百日之劳,一日之乐,集社燃火,群歌群舞,祈于天,祷于地,也期吉也。”因此,社火就是先民通过祭祀土神、火神实现美好愿望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在甘肃,民间流传着“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怎过年”的说法。每逢春节,皋兰县的什川社火都以铿锵有力的鼓声和摇曳闪烁的花灯为主调,带着最原始的烛火和天地大音,穿梭在偌大的村庄。

每到春节,什川人总会沉浸在当地花灯民俗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什川社火一般是在正月十一或者十二晚上正式开始,灯火锣鼓,是社火的前锋。晚上玩社火,什川人又习惯叫出灯火,也叫锣鼓扫街。所谓扫街,就是每个村的锣鼓灯火队,要把本村的大街小巷通通转一遍,让那璀璨的灯火照亮村子的每条街巷;用震天动地的太平鼓声响彻村子的每个角落,寓意光明,驱走邪气。

什川花灯古朴、大气,多姿多彩且富有想象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什川彩灯(灯火),常见的有红纱灯、宫灯、荷花灯、西瓜灯、竹马灯、鲤鱼灯、生肖灯等多种。什川花灯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扎裱之法,所用光源依然是蜡烛。正像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描述的一样,一年一岁的春节在灯火通明爆竹声声的世界轰然来临。

在这场盛大的欢乐之中,重要的是灯火,它本是走在社火队最前面的,因为它要照亮前程,偏偏那鼓声抑制不住,一通击打,声音响彻整个村镇。此时此刻,仿佛时光穿越,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站在新年的河畔由衷地发出“逝者如斯夫,而不分昼夜”的感慨!置身灯火璀璨的什川,无论在哪个角落,你都能感觉到活力和温暖。盏盏落在地面的灯像一条“银河”,是流光溢彩的盛景,能唤起的是每个人深入骨髓的年味记忆。璀璨是乡村的另一种生动表达,代表着家的守候与期盼归属的情感。无论是身在异乡岁末归家的游子,还是羁旅村庄的暂驻客,看着这一排排一行行的灯火,定能感受到阵阵的欢乐和暖意。

花灯在人们生活中,是亲戚关系、亲情传递、家族延续的坚实纽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灯火在什川这块古老的大地上薪火相传,保持了灯史的辉煌、灯俗的灿烂和花灯艺术的炫目。每到年节,朴实憨厚的什川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加入到热闹非凡的花灯活动之中。如若可能,赏灯欢聚之时,人流如织,你来我往,青年男女不期而遇,或是一见钟情,或是心仪许久,在佳节灯火的照耀之下,一段段爱情故事便由此而生……

原创 唐伊 

(陇上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