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 “兰州新区样本”了解下

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 “兰州新区样本”了解下

原标题:敢闯善为 努力打造新时代“新区样本”

     ——兰州新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一角

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一角

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兰州新区栖霞湖美景 本版图片均由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提供

兰州新区栖霞湖美景 本版图片均由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2022年,兰州新区迎来获批十周年。十年筚路蓝缕,城市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改革由学习跟跑向示范领跑转变,发展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转变……

如今的兰州新区,呈现出政治生态清明清朗、营商环境领跑西部、改革开放活力释放、人才产业倍速集聚、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崭新气象。

重创新强支撑

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实体经济是城市立身之本,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引领城市的未来。

兰州新区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牛鼻子”,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构建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阶段迅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

兰州新区目前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00多个,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化工产业园区。打造千亿级西部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基地,海亮铜箔、德福铜箔建设投产,全球最大铜箔研发生产基地在兰州新区诞生,助力甘肃由有色金属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产业强省转变。宝武碳业、广东宏宇、道氏技术等负极项目加速落地,着力打造“负极材料之谷”。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口岸平台优势,商贸物流产业年贸易额突破2800亿元。大力发展全域现代农业,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势头良好,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数字十年看巨变。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经济总量从不足5亿元快速增长至300亿元,增长了59倍,2017年以来增速始终领跑国家级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增长了91倍;市场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2.76万户、增长了26.6倍;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增长了4倍。

如今,兰州新区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飞速发展的背后,靠的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近年来,兰州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硅立方超算中心、重离子加速器等项目建成投运,同位素实验室等加快建设,全球首个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果向省外推广,兰州新区成为全省“强科技”的重要承载区。

促改革惠民生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如今,兰州新区已呈现全新面貌。

它是一座持续深化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活力之城”;

它是一座紧跟发展趋势,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之城”;

它是一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新时代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

兰州新区努力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不来即享”。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按行业分类将原有分散管理的61家监管及控股参股企业整合为8个集团公司,国企引领支撑作用有力发挥。

“在一个地方投资,首先看的是营商环境。兰州新区快速配置项目开工前的水、电、气、路等要素资源,并建立一体化、闭环式项目服务机制,指定代办专员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签约后快速开工建设。”宝武碳业兰州宝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蔡伏明说。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于现代城市管理全过程,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上线运行,1403个事项“一网通办”。通过打造智慧城市,形成“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经济等6个方面22个子项目高效运行,先后荣获“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兰州新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品质品位,200平方公里内城乡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等重大外联工程加快建设,境内6条高速全部通车,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建成各类学校近100所、学位达6万多个,各类医院126家、床位达1756张,各类文化场馆40个、体育场所987个,职教园区入驻院校16所、入驻师生10万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最大职业教育基地。

抓机遇敢为先

开创发展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和动力并存,唯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乘风破浪、继续前进。

目标清晰明确,蓝图催人奋进。

面向未来,兰州新区将紧盯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精准把握“三新一高”要求,聚焦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的“四区两新”建设目标,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全面从严治党、培育优势产业、深化系统改革、扩大创新开放、促进城乡融合、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力、赶超跨越,在“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创优势”上育新机、开新路、谋新篇,全面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成为“强省会”的主力军、“强工业”的排头兵、“强科技”的领跑者、“强县域”的先行区,力争“十四五”时期GDP、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到2025年GDP达到1000亿元、人口超过100万人,奋力创造兰州新区新的“黄金十年”,为西部地区改革发展树标杆、做榜样,更好发挥国家级新区平台带动作用。

未来五年,兰州新区提出了八个重点攻坚发展方向。

——聚力落实规划,兰州新区将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立足全域2850平方公里划定三条控制线,加快编制道路、农田、林带、水系、城镇等专项规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支持清单,推动规划落实落地,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聚力产业集群,兰州新区将聚焦构建“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优化整合区域产业园区,引进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带动能力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在临空、储能、数字、平台、总部等方面加速突破,带动区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全省现代产业集聚区、“强工业”行动样板区。

——聚力集成改革,兰州新区将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在政府效能、绿色金融、要素配置、项目服务、国资国企、空间利用、创新开放、城市治理等方面突破,以改革实效激发活力,探索更多“新区经验”。

——聚力科技创新,兰州新区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全面强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服务保障,搭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争取更多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实验室布局新区。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队伍,打造“强科技”行动策源地。

——聚力对外开放,兰州新区将深挖“一带一路”黄金节点优势,推动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实现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争取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申创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

——聚力城乡发展,兰州新区将加快建设中川机场三期、中兰客专等工程,推动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城际东环线,启动新区至城关、安宁、永登快速通道前期工作。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全域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聚力优化生态,兰州新区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域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建设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区,助推“陇中生态平原”上升为国家工程。加速构建生态水系绿廊和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聚力社会民生,兰州新区将加大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及优质资源布局,加快职教园区院校建设,打造“技能甘肃”示范区,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城乡服务网格化、管理规范化、治理现代化。依托智慧城市,推进基层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全周期管理”“大数据治理”,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为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环境。

风劲帆满再出发。面向下一个五年,兰州新区将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先行姿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兰州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