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戈壁育"菜篮子"全年无休:两天内抵粤港澳大湾区

陇原戈壁育"菜篮子"全年无休:两天内抵粤港澳大湾区

原标题:甘肃金昌戈壁滩育“菜篮子”全年无休:两天内抵粤港澳大湾区

甘肃金昌戈壁滩育“菜篮子”全年无休:两天内抵粤港澳大湾区

4月中旬,甘肃金昌市金川区一处温室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培育高原夏菜菜苗。 冯志军 摄

中新网甘肃金昌4月19日电(记者 冯志军)在“气候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的甘肃河西走廊,昔日冬春时节的餐桌上难见“绿色时蔬”,而今但凡能被大众叫出名字的蔬菜,几乎都能在戈壁荒滩上的温室大棚里觅见身影,这不仅丰富了当地的饮食选择,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4月上旬以来,几轮近乎“无缝衔接”的冷空气反复袭扰甘肃大部地区,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也在多变天气下,挣扎于冬春交替的“阴晴不定”中。在走廊东段的金昌市金川区郊外,“不负农时不负春”的成群农户,在农田或大棚里忙碌着,精心打理着近年方兴未艾的蔬菜产业。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誉为“中国镍都”的金昌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当地依托“光照充足、病虫害少、蔬菜品质高”等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精心打造蔬菜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并培育了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昌高原夏菜。

4月中旬,甘肃金昌市金川区一处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苗长势喜人。 冯志军 摄

4月中旬,甘肃金昌市金川区一处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苗长势喜人。冯志军 摄

据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婷介绍,经过近三年建设发展,当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格局已立、产业闭环初具、社会效益渐显。获认定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标准为标杆,确保其成为质量安全的“金字招牌”。

施肥、通风、灌溉……在金川区金海彧高原夏菜基地一处蔬菜育苗大棚里,年近六旬的张朝云把一片绿油油的蔬菜苗精心照料的长势喜人。再过一周,这些菜苗将被移栽户外,5月下旬即可上市。

“我管理的四个大棚,每天可以挣到180元。”张朝云告诉记者,由于这些智能化的大棚已实现全年“无休”,因此自己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铁饭碗”,“再也不用出远门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

对于周边更多农户而言,除了像张朝云一样可以在家门口管理大棚、享受“上班族”的生活外,他们还会抽空就近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天亦有180元左右的收入。

“从育苗、移栽、采收、运输直至售卖,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建立了完整的溯源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可放心食用。”金海彧高原夏菜基地负责人蒋谨宇说,随着近年冷链仓储不断扩容,加之全程冷链配送,新鲜蔬菜在48小时内即可抵达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的餐桌,“鲜度”可保障。

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引进培植建成金川区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居佳供港澳蔬菜基地等9个多元化、高效化、精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高原夏菜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多茬种植,当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1.4万亩,产量达到38万吨,蔬菜产值达7.6亿元。

目前,当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还在全国布局,建设多个配送中心和分中心,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场等大型消费市场设立工作服务站,构建起高效的监管流通服务体系。以金海彧高原夏菜基地为例,该基地年生产鲜蔬10万吨,其中近八成销往“大湾区”。

张婷表示,下一步,金川区将在巩固现有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多茬种植和麦后复种,力争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量35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