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穿越到大唐盛世!在敦煌一朝入梦,超“窟”的~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好想穿越到大唐盛世!在敦煌一朝入梦,超“窟”的~

原标题:洞窟里的大唐盛世

好想穿越到大唐盛世!在敦煌一朝入梦,超“窟”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一统王朝,共历21帝,统治289年。疆域最大时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至贝加尔湖一带。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外交,唐朝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最终在黄巾起义的战火和朱温政变中覆灭。由于连年战乱纷争,地面上的大唐遗迹几乎消失殆尽,即使在长安和洛阳也没有留下多少遗存。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在国内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唐代建筑物。

那么,我们又去哪里领略大唐的万邦来朝、霓裳羽衣、吴带当风呢?

只有去敦煌。

由于大唐把权力范围扩展到了遥远的中亚,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客观上将敦煌移向了大唐文化中心的影响圈,莫高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唐朝在莫高窟开凿了200多个洞窟,几乎占洞窟总数的一半。金碧辉煌的经变画,与崖壁等高的巨像,漫壁风动的飞天伎乐,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洞窟里的精彩大唐。

莫高窟第130窟 弥勒大佛 (吴健 摄)

莫高窟第130窟 弥勒大佛 (吴健 摄)

建造于武则天时代的北大佛和开元年间的南大佛,分别高达35.5米和26米,堪称东方最大的泥塑佛像!第158窟的《涅槃像》,长达16米。这些巨像历经1000多年风雨剥蚀,仍雄伟庄严、元气充沛,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建造这些大像究竟用了多少工匠?多少泥土?现在已经无法计算。据说当年仅造佛工匠一天吃盐就要两担,可见工程之浩大!除非大唐,又有哪个朝代具备如此气魄?

唐代的洞窟一望即知。传统的中心柱式基本不见了,侧壁上那些专供沙门苦修的禅洞也消失了。覆斗顶、无支柱的佛殿窟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室内空间,宽大而完整的墙壁,正好画巨幅图画,也符合唐人博大的胸怀。一种场面宏大、结构繁复、描画细密的大型经变画出现了。

莫高窟第148窟 药师经变

莫高窟第148窟 药师经变

经变是指佛经的变相。经变画就是用故事画的形式来表现佛经的内容。印度没有经变画,这完全是中国人的首创,中国式的佛教艺术表达形式。

讲故事,是人类最直接明了的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有时,需要一本书来论述的玄妙精神,一个生动的故事就能表达。而这样的图像化解读,广受信众喜爱,让他们觉得天堂并不遥远。莫高窟有经变画33种,总数达到1055幅,其中《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弥勒经变》《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观世音变》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

莫高窟第220窟 药师经变(吴健 摄)

莫高窟第220窟 药师经变(吴健 摄)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人员发现,第220窟的西夏壁画层正在脱落,隐约露出了底层色彩艳丽的早期壁画。当研究人员小心翼翼地剥离上层壁画后,三幅瑰丽无比、完好如新的初唐经变画出现了。洞壁上的墨书题记显示,此窟开凿于唐贞观十六年,由敦煌名门望族翟氏家族开凿。从唐代贞观年间到五代时期,翟家供养时间持续近300年。

就在贞观年间,一种来自长安、洛阳的“贞观样式”传入敦煌,这一时期的石窟造像气势恢宏,壁画场面宏大,金碧辉煌。如今,长安、洛阳已找不到半块唐朝石窟壁画,但第220窟却留下了与初唐丞相画家阎立本的传世名作《职贡图》《历代帝王图》时代相同、风格相近、艺术水平不相上下的《维摩诘经变》。

莫高窟第220窟 维摩诘及各国王子

莫高窟第220窟 维摩诘及各国王子

第220窟里这幅经变画中的维摩诘像,笔法精到,描绘细腻,堪称杰作。

壁画上,维摩诘手握麈尾,抚膝而坐,身体前倾,目光炯炯,咄咄逼人,显出雄辩的气势。尤其是根根入肌的胡须和面颊上的肌肉的动态,更是将这位“辩才无碍”的传奇人物刻画得神思飞扬,睿智传神。而左侧率众前来问疾的文殊菩萨,却端坐对侧,从容优雅,波澜不惊,与慷慨激昂的维摩诘形成鲜明对比。

南侧维摩诘一方,画了一组听法王子,鬈发、深目、高鼻,头戴插着羽毛的高帽,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足穿长筒乌靴,是初唐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外国使臣的真实写照。

专家认为,第220窟的《维摩诘经变》不像是敦煌土生土长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翟家请来的中原高手所作,或是敦煌画师根据长安传来的粉本加工而成的。因为初唐敦煌佛教活动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无论造像还是壁画,都显示出与长安造像同步调、同样式的特征。

莫高窟第158窟 各国王子举哀图

莫高窟第158窟 各国王子举哀图

敦煌画工塑造人物群体形象的技艺,在中唐第158窟《各国王子举哀图》中更是精彩纷呈。

当佛涅槃时,各路人神都赶来致哀,但因个人修行高低不同,故表情不一。天国的菩萨们虽目含不舍,却沉静安详。多闻第一的阿难似乎仍在聆听佛的教诲,远道赶来的迦叶则伤心欲绝,浑身筋肉一块块暴起,显示出极度的哀恸。卧佛脚下的各国王子更是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画面中每一个人物的装扮和服饰都按照不同身份精心描绘,有的散披红发,头戴宝石;有的袒胸露腹,梳着发辫;有的胡靴高帽,阔鼻深目。每一张面孔的晕染都入木三分,一个个神气活现的人物脱壁而出。

莫高窟第220窟 西方净土变

莫高窟第220窟 西方净土变

第220窟南壁的《西方净土变》是莫高窟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经变画杰作。画面中间,阿弥陀佛端坐中央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胁侍左右,背后是经幢凌云,梵宫耸峙,众天神漫天散花,各种乐器高悬空中,不弹自鸣,歌台上的乐伎们载歌载舞,乐队吹奏妙曲。这里没有四季交替,温度永远适宜,人们所穿华服,所食美味,一概应念而生,“无病无灾、无有烦恼、无有刀兵、无有饥馑、更无别役”。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美好事物,这里应有尽有。整个场面恍如一场长安大型歌舞晚会。这哪里是天国美景,分明是世俗百姓孜孜追求的现实梦境。

梁思成说:“唐代造像之笔意及取材,殆不似前期之高洁,日常生活情形,殆已渐渐侵入宗教观念之中。于是美术,其先完全受宗教之驱使者,亦与俗世发生较密之接触。”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现实生活的记录比比皆是,这个庄严的佛国也是庶民的天堂。

打麦场

打麦场

唐代婴儿车

唐代婴儿车

经变画要表现佛生活的华丽场景,但敦煌画工能想象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宫殿、楼阁、建筑,壁画上随处可见耕种、蚕桑、纺织、建造、狩猎、捕鱼、畜牧、婚嫁、丧葬、教学、商旅、制陶、冶铁、驭车、推磨、炊事、战争、行乞、屠宰、练武、歌舞、百戏、早朝、宴会、帝王将相出巡、游猎、剃度、审讯等等场景。其间宫殿城池、亭台楼阁、桥梁水榭、舟车寺塔、学校店铺、驿亭酒肆、衣冠服饰、宗教仪式样样具备。这些世俗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让莫高窟成为跨越千年的连续剧片场和人物画廊。

帝王图

帝王图

经变画让成千上万的现实人物形象被定格在洞窟里,从帝王将相到僧俗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1600多年来,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出现过哪些装饰图案?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外国人都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配饰,化什么妆?他们是如何生活的?这些历史细节都被敦煌画工完整忠实地记录下来了。更弥足珍贵的是,每历一个朝代,城市、乡村、人物也随之“改朝换代”,成为鲜活的千年历史相册。

公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经过多年秘密招募、训练义军,精心策划,在沙州率部起义,推翻了吐蕃贵族的统治,孤悬中原之外近百年的河西六郡十一州终于重回大唐版图。张议潮被朝廷册封为河西归义军节度使。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出行图

莫高窟第156窟 张议潮出行图

莫高窟第156窟中的《张议潮出行图》就取材于这段真实历史,留下了民族英雄张议潮凯旋之师的赫赫威仪。

壁画中,鼓角队、骑兵队、舞蹈队、乐队、旗手等两百余人簇拥着红袍白马的张议潮,出行队伍旌旗飘飘,鼓角阵阵,表现了张议潮凯旋之师的赫赫威仪。

谈到莫高窟中的唐代塑像,美学家高尔泰说:唐窟中最使我倾心的还是塑像,特别是205、194等几个洞子的塑像。同为佛教诸神,却又各有个性。阿难单纯质朴,迦叶饱经风霜,观音呢?圣洁而又仁慈。他们全都赤着脚,像是刚刚从风炙土灼的沙漠中走来。历尽千辛万苦,面对着来日大难,既没有畏惧,也没有抱怨,视未来如过去,不知不觉征服了苦难。

观察盛唐群像,宗教的威严和傲慢不见了,人间与天堂、俗人与圣人之间的距离感缩短了。人间的佛像让幽深的洞窟变得温暖而明亮。

被称为国宝窟的唐代第45窟是莫高窟人间佛教的旷世杰作。

莫高窟第45窟 塑像

莫高窟第45窟 塑像

这一铺七身塑像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都和真人同样大小,最能体现唐代佛教的人间气象。正中的释迦牟尼端坐八宝座上,袈裟随身垂落,使佛像在庄重肃穆中略带松弛自然。塑工用微耸的眉头,深沉的目光,豁达的神情,嶙峋的胸骨来体现大弟子迦叶的老成持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弟子阿难,对这位处世甚浅的僧人,塑工在其低眉颔首之间,表现出他天性的平和与顺良;特别是双手相握、身体侧倚的动作,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位近侍佛陀的小僧人的亲昵可爱。

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北侧 胁侍菩萨 盛唐(吴健 摄)

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北侧 胁侍菩萨 盛唐(吴健 摄)

一左一右两个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她们肤如凝脂,衣饰华美,曼妙的“S”形身姿,将女性的妩媚表现到了极致,慈柔可亲的微笑让幽暗的洞窟有了温度,让人们完全忘了这是泥土做的神。

很多人好奇,在印度、巴基斯坦看到的观音菩萨都是男性面孔,而在莫高窟唐代洞窟却变成了女性形象。其实,这是敦煌画工对印度来的菩萨进行的中国化改造。女性化菩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式佛教的起步。

莫高窟第57窟 菩萨

莫高窟第57窟 菩萨

菩萨的华丽服饰,也透射出唐代丝绸纺织业的高度发达。

“菩萨如宫娃”。这美丽的观音菩萨,不再是印度佛经中的神,而是唐朝宫廷的美女。

微笑的菩萨

微笑的菩萨

微笑的佛陀

微笑的佛陀

微笑的天王

微笑的天王

微笑的菩萨像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完美体现。

菩萨在微笑。

佛陀在微笑。

弟子在微笑。

连本来凶神恶煞的天王也在微笑。

第158窟卧佛,是世界上最美的佛涅槃像,长达15.8米。在一片悲恸中,佛祖却一派安详。半闭的眼睛,仿佛进入了禅定的梦境;微微上翘的嘴角,隐含着神秘的微笑。这微笑传递出巨大的宁静,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死亡。

文章摘编自《中国石窟走廊》

(敦煌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