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近日,小编收到朋友寄来的美食——天水呱呱,真空包装,整整十份,包括分装好的料汁。于是,不安分的胃被诱人的呱呱叫醒,口福之欲在急切中开启,醉人的炙烤香味夹杂着霸道的辣气,逐渐漫延在唇齿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对于那些去了远方的天水人,呱呱是一碗乡愁;对于去天水旅游的人,呱呱是一碗香喷喷的美食。
呱呱,是天水方言,是当地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以香、辣、绵、软著称,用秦州人的话说,那绝对是顶呱呱。天水呱呱多以早餐的形式存在,它和兰州的牛肉面、北京的卤煮、河南的胡辣汤一样,同属重口味派系的早餐。一碗呱呱上面,淋满了油辣子和芝麻酱,看上去就是糊糊的一片,但其貌不扬的它却是本地人的人间至味。每一个清晨,天水都是呱呱的主场,人们只要端上一碗呱呱,不在乎站着或坐着,一个个都是急不可待地搅拌入口。
天水呱呱历史悠久,相传在西汉末年隗嚣割据天水时,呱呱是皇宫里的御食。隗嚣的母亲塑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嗜好,每隔三日必有一食。到了东汉,隗嚣兵败刘秀,投奔西蜀的孙述时,御厨逃离皇宫,隐居天水,后在天水城内租起一间铺面,专门经营呱呱。天水呱呱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明代有一刘姓父女,在原荞凉粉的基础上创造了呱呱。
秦州到底有多少出售呱呱的摊点,难以统计。但据当地长者称,千年古城有多少胡同,便有多少摊点,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秦州区绿色市场对面的“常记呱呱”,此外“赵记呱呱”、“东团庄呱呱”也备受青睐。呱呱品种繁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荞麦呱呱。随着真空包装的出现,天水呱呱不仅行销全国,也漂洋过海,远销香港、台湾等地,央视等媒体也对呱呱给予了报道。呱呱成为天水小吃的一张“名片”,名至而实归。
天水呱呱的做法,流程相当繁琐,首先用石磨把荞麦碾成“荞珍子”,其次要入水浸泡、多次换水、加工,取其淀粉,然后将淀粉加水入锅,用小火烧煮,直到锅内形成厚厚一层色泽黄亮的胶状物时,方可取出装入盆内加盖,经过冷却,即可食用或上市。这种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在没有机器的年代,那可是要花费大力气的,常年做呱呱的人,非得练就一身瓷实的腱子肉不可。呱呱重在“搅功”上,一锅一百多斤的呱呱需要反复搅动达上千次,动作均匀而持久。只有搅拌均匀、稀稠得当,火候掌握及时,做出的呱呱才会色泽金亮,自然淳香,口感筋道。
天水呱呱的吃法也比较独特,先将呱呱撕成小片,再配上辣子油、芝麻油、芥末、酱油、食盐、醋、蒜泥等调料即可。如果说西北人喜食酸辣,那么天水呱呱可是典型的辣味小吃。若初食者,面对满碗浸红的呱呱,定会咋舌、冒汗。而当地人尤喜以呱呱为早点,一些男女几乎“不可一日无此君”。当然,呱呱除了传统吃法外,也经常被用来炒食,直接用青蒜苗爆香后,加入呱呱爆炒,加上盐和辣椒就可以出锅了,这种做法其实类似炒河粉又或者炒凉粉,炒出来的呱呱口感滑嫩爽弹,就算是一个女孩子,也能吃下两大碗。
即便是这样,也有不少外地游客总是与呱呱这种美食擦肩而过,究其原因,除了通红的辣椒让人望而却步以外,还有就是呱呱经由人手手捏碎、撕碎并调制而成,在多数人眼里,卫生状况堪忧呀!为此,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呱呱的制法进行过一次改革,改用锅铲子等工具碾碎。但很快遭到了本地人的强烈反对,原因是这样制成的味道大不如前,不如用手抓成的入味。如今大多数店铺的做法是在手上戴一双塑料手套,这样既干净卫生又不影响入味,而仍有少数店铺保留了传统直接用手抓的做法。
有营养专家指出,天水呱呱低糖、低脂肪,常食之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是典型的绿色食品。近年来,随着一年一度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公祭大典的举办,天水“羲皇故里”这一文化内涵日益凸现,而以天水呱呱为代表的一批风靡秦州的特色小吃,也得此之便,走出陇原,飘香神州,扬名海外。
原创 唐伊
(陇上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