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戳人!优雅告别冬奥 中国人的浪漫你看懂了吗?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细节戳人!优雅告别冬奥 中国人的浪漫你看懂了吗?

文/闫琴雯

北京冬奥会闭幕有很多瞬间让人破防,在如何表达告别这件事上,“张emo”导演的手法无愧于时代艺术家的名号。除了顶流冰墩墩饱含热泪目送一片小雪花飘向天外,其可爱不舍的模样赚了一大把眼泪之外,闭幕式上“折柳寄情”的意象,也让观众狠狠共情。

来时迎客松,别时折柳枝,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人的浪漫。视频截图

来时迎客松,别时折柳枝,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人的浪漫。视频截图

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响起来,刻在中国人DNA里的感伤情绪便被音乐催化,80位舞者在“鸟巢”绘出一幅“垂柳图”,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惜别,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

中国的文化底蕴是扎扎实实用时间沉淀起来的,如何从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萃取其中一滴,绽放在世界为之瞩目的舞台上,这个选择可想而知有多难。

张艺谋对“折柳送别”的意象做了自己的解释,“这个场面,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

“折柳”既送别又惜别,其中的绿色蕴含了新生与希望的一切情绪,这是一次世界体会中国式浪漫的奇妙时刻。以折柳为意象的古诗词里,这种美更是被演绎到了极致。

古人折柳送别 图源自网络

古人折柳送别 图源自网络

诗仙李白写“思”何其多,《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便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佳句。

太白一落笔,玉笛声动,其音绵绵不绝,何人相思寄于其中,随着音符散落在春风里,《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都是据曲意填词。久居异乡,一首《折柳曲》罢,客愁乡思尽涌。

北宋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奇多,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几句,画面感冲击而来,长亭送别之时,尽管良辰好景也形同虚设,离别之后的时光,光景有多璀璨都统统失色,心里眼里能看得到的,也只有杨柳岸边清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罢了。

再往前追溯《诗经》中《小雅·采薇》里也有“以柳记事”的名场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年出征,杨柳正翠和此日生还,大雪漫天的对比,隔着离人所经历的漫长岁月。十六字写尽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柳枝随风摆动,离别之情悠悠。图源自网络

柳枝随风摆动,离别之情悠悠。图源自网络

关于“折柳送别”最普遍的解答是“柳”同“留”的音,有挽留之意,既是送别也是惜别,也有人认为“折柳送别”是跟杨柳生机盎然的特征对应的,路边河畔随处可见杨柳,古人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柳树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

种种说法无不印证了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对美好记忆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和希冀。一束柳枝,一首旋律,包罗万千情愫,中国人的浪漫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