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兰州黄河桥啥样子?就这样!

八十年前兰州黄河桥啥样子?就这样!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八十年前黄河桥啥样子?就这样!

赵望云(1906—1977),现代画家,曾创办《抗战画刊》。1942年夏,他由成都启程远赴西北,历时五月有余,将沿途所见所闻以速写形式加以记录,“计得草稿数百张,类皆大后方的人民动态、西北风景名胜及边疆民族生活”。1943年,东方书社出版《赵望云西北旅行画记》,其中收录反映抗战时期兰州风物人情的速写作品十幅,每幅均附有简短介绍或评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伟大的黄河桥(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伟大的黄河桥(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题为《伟大的黄河桥》的作品,其构图中包括了白塔山、金城关、黄河铁桥、河中及岸边的羊皮筏子等典型的兰州元素。赵望云记述道,由兰州走河西、去西宁、游新疆,均需经此桥渡河。“每日它不知负载了多大重量,通过去多少货资……它在开发西北的呼声中,将更发挥伟大的贡献。”

▲黄河水车(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黄河水车(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题为《黄河水车》的作品,系兰州黄河岸边水车特写。用作高地灌溉的水车,赵望云有这样的记述,“在水利上得到益处不浅,其样式甚为壮观,用时水冲轮动,呼呼作响。”

▲羊皮筏(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羊皮筏(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题为《羊皮筏》的画面里的“筏子客”形象生动,羊皮筏子细节亦清晰可见。羊皮筏子是黄河边特有的水运工具,赵望云记述道:“构造甚简,只用十数退毛皮,吹其膨胀,束缚于木架上,即可应用。掌划人以其轻便,常负於背上,往来河岸。”

▲河滩上(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河滩上(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题为《河滩上》的作品,张望云记述道,由于长期黄河水的冲刷,兰州市郊的不少河滩变得土质肥沃,“慢慢也会生长出嫩草和白杨,有时牧人们在这里涉足经过,被点缀成一片美好的风景。”构图中的远景有湿地、树林和水车,近景则是羊儿悠闲吃草,俨然一派水乡景致。

▲村堡一角(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村堡一角(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冬日农家(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冬日农家(速写) 赵望云1942年作

题为《村堡一角》和《冬日农家》两幅作品中,画家用简洁的构图与笔法勾勒出当时兰州农村的萧瑟景象和冬日里还在外奔波的农民形象,赵望云的记述是:“秋收的食物不见得即够一年间的用度”,可见,当时兰州乡村的农民大多没有所谓农闲时节,冬天里还需不辞劳苦,干些副业以补贴家用。

(特约撰稿 史勇)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