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空战有何历史意义?这位美国学者给你“上上课”

兰州空战有何历史意义?这位美国学者给你“上上课”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从美国学者笔下认识兰州空战的历史意义

据《甘肃省志•军事志》载,1942年9月18日,1架侵华日军飞机窜入兰州上空侦察,这是日机最后一次入侵兰州。80年后,回首抗战时期的兰州空战史,中方资料特别是亲历兰州空战各界人士的回忆录或口述史相对丰富,而兰州空战的另外两个主角——日本和苏联方面的档案史料,国内翻译介绍得并不很多。美国学者饶世和(Malcolm Rosholt)所著《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Flight In The China Air Space 1910-1950)一书,则少有地同时引述了日本和苏联方面关于兰州空战的相关资料,并以美国人的视角予以评论,使我们得以从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认识兰州空战的历史意义。

binary_middle (1).jpg

饶世和著《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封面

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向中国交付首批战斗机时,日本当局就已意识到苏联帮助中国抗战的意图。《飞翔在中国上空》一书引述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的报道,称有9架苏联制造的高速战斗机于1937年8月19日在某地组装,通过兰州和西安运到上海。二战结束后形成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United State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大量引用了日方情报及参战人员证词,其中也包括日方视角下的兰州空战叙事,表明了侵华日军对于兰州战略位置的重视以及摧毁兰州空军基地之于摧垮中方抵抗意志的重要性。兹从《飞翔在中国上空》转引日方的判断:

兰州是中国和俄国之间重要的枢纽。估计有接近100架飞机(半数为俄国制造)长期驻扎在该城市附近的机场。飞机主要型号为E-15和E-16战斗机,还有许多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俄国人也在这里。所以切断或者威胁这个所谓的“红色通道”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消灭这个地区的敌人空军,也是对重庆的蒋介石政权军事和政治的最有力打击。

从日方证词中,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原汁原味地看到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给予侵华日军空中力量的沉重打击,日方甚至使用了“气焰嚣张”这样的用词形容中苏两国飞行员的勇猛作战风格。

从1938年2月开始,空中攻击部队来到山西省的一个空军基地,准备打击兰州和成都。第十二、六十和九十八航空联队(大约30架飞机)于12月20日和22日协同攻击兰州。据报告,在这两次打击中,敌人(指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作者注)有100架飞机在空中或者地面遭到极大损失。在这个时期,敌人空军气焰嚣张,空战进行了很长时间。当然,第十二和第九十八航空联队也受到了很大损失,因此停止攻击,各部队奉命调往华中整备,以迎接未来的战斗。

关于1939年2月12日、20日和22日的兰州空战,日方资料再次承认,“敌人空军士气很高涨,战斗通常都要持续很长时间,第十二和第九十八航空联队损失惨重,因此不得不暂时停止出击。”同年12月下旬,日本陆海军联合策划实施针对兰州的大规模轰炸行动,投入100架轰炸机参战,包括陆军第60航空联队的36架97式重型轰炸机和陆海军混编的64架中型攻击机;据日方宣称,击落对方战机20架并对兰州造成重大损失,但“希望彻底消灭敌人空军的努力”仍然受挫。

binary_middle.jpg

苏联志愿航空队装备的E-15和E-16型战斗机

作为兰州空战的另外重要一方,苏联志愿航空队在华参战情况当时在西方媒体上仅有一些片断记录。20世纪60年代末,当年参战飞行员之一、苏联英雄阿列克塞•谢尔盖耶维奇•布拉戈维申斯基在《红星报》发表回忆文章,被视为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的首份官方资料;该文英译名为《三十年前和今天》,在西方世界流布。兹从《飞翔在中国上空》转引如下:

东方的战争,苏联人民无法不关注。中国人民是最亲近的朋友,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很深,他们的苦难如同就是苏联人民也在流血——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自然流露。中日战争开始不久,苏联军事顾问和志愿空军人员也来到了中国。志愿空军人员保卫着中国城市——赣州、长沙、柳州、成都、西安、汉口、重庆、兰州和其他遭到日本飞机轰炸的地方。同时在战争期间,中国飞行员也来到这些机场接受训练。虽然中国人员对我们的装备的俄语感到陌生,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在这些机场,每天的飞行作战以及日常工作,双方都密切接触,合作得很好。正是他们的拼命工作才打击了侵略者的进攻。

由于身处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布拉戈维申斯基在文章中难免对中国境内苏军志愿航空队烈士墓及纪念设施遭到的破坏表达了遗憾。考诸史料,1938年3月,中国空军第四路司令部在兰州东岗镇古城坪建空军烈士公墓。据杨兴茂《抗战时期兰州空战阵亡烈士事迹史料琐记》一文记载,1959年甘肃省委党校组织力量对烈士公墓进行调查,原文抄录了烈士墓记和苏军烈士碑文;当时公墓共有坟堆69座,其中苏军烈士坟堆7座。现在,烈士公墓地面文物已不存。十五年前,兰州空战纪念亭落成;俄罗斯联邦亦将其列为中国境内苏联烈士纪念设施。今天,兰州空战的中苏烈士英魂在白塔山麓俯视他们曾经保卫过的城市与人民;也许这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真谛吧。

binary_middle (3).jpg

苏联援华飞行员与战鹰合影

《飞翔在中国上空》的作者饶世和与中国渊源颇深。他曾在上海学习中文,作为记者报道过“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二战爆发后入伍成为陆军航空队中尉军官,1943—1945年在华担任美国陆军航空队与中国陆军的联络官。作为同行,包括饶世和在内的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并未直接参加兰州空战,但他以美国人的视角对此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关于抗战时期外国对于中国的空军支援,饶世和公正客观地评价道:“1937—1939年,苏联空军及其装备在中国航空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3年之后,第一批美国空军志愿队(飞虎队)才抵达中国”。饶世和对于侵华日军夸大战果和隐瞒战损的一贯做法也予以鄙视,他指出,日军并不要求它的飞行员对其所谓击落敌机的战果进行核实,也不需要其他目击者的证言;他同时调侃道,如果日本所宣扬的伤亡数字属实的话,那么中国空军、苏联志愿航空队和美国空军早就应该被歼灭了。二战结束后,日方面对美国的调查,自然没有了战时的跋扈,在《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中不得不实事求是地承认在兰州与苏联飞行员作战时损失惨重。饶世和认为,正是由于在兰州空战中伤亡过重才使得日军不得不撤退,“这是他们自己承认的战争中唯一的失败。”

历史研究讲究二重证据法,汉语成语中亦有三头对案的说法。日本、苏联、美国分别作为兰州空战的外国参与者和旁观者,在《飞翔在中国上空》一书中都留下了己方关于兰州空战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友军和敌方共同承认的一个结论:尽管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蒙受了一定损失,兰州人民的生命财产经历了劫难,但兰州空战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特别是其空中力量的军心士气,使之遭受了战略挫败。兰州空战在中国抗战史以至二战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低估,兰州空战及其衍生的历史遗产是中苏(俄)人民友谊的永恒象征。

binary_middle (2).jpg

兰州空战中执行轰炸任务的日军97式重型轰炸机

文丨史勇

图丨引自《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