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琼妍的“加料钢琴”还能这样玩
甘肃
甘肃 > 乐活 > 女性 > 正文

柴琼妍的“加料钢琴”还能这样玩

原标题:烛台、硬币、高脚杯……柴琼妍的“加料钢琴”还能这样玩

古典淑女是很多人对女钢琴家的传统印象,然而,钢琴家柴琼妍从小却很叛逆,甚至男孩子气。小时候妈妈让她报兴趣班,在芭蕾课和空手道课之间,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因为更新鲜、更好玩。

这份叛逆延续到了她后来的钢琴之路上。

13岁,柴琼妍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和14岁的郎朗一道,是当时少数在柯蒂斯留学的中国学生。

虽然古典功底扎实,她却早早地对现代音乐感兴趣起来。那是在柯蒂斯时,教授看到了她的天赋,鼓励她弹现代音乐,“别人都不要弹,觉得头疼,我当时也没有特别喜欢,但是能弹下来,名声就这样传开了。”

学古典出身的她一开始也觉得,音符就像刀刻在石板上的金句,一个字都不能改,改了就是亵渎了。接触现代音乐后,她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如鱼得水”。

她喜欢现代音乐,喜欢数学和乐理,喜欢和现代作曲家合作。这样的人适合走学术路线,也因此她一路读到了博士,在曼哈顿音乐学院继续深造现代音乐。

毕业后,柴琼妍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地推广现代音乐,而现代音乐也成了她音乐会上的主旋律。

12月25日的圣诞节,以及1月1日的元旦日,柴琼妍将在上海商城剧院连办两场音乐会,一场是个人独奏“人之初”,一场是和朋友们的“联觉游乐场”。

谭盾、利盖蒂、斯蒂夫·莱奇、安迪·秋保、雅各布·查尔斯、安妮·奥斯菲尔、雅罗斯瓦夫·卡普辛斯基……出现在曲目单里的他们,都是知名的现代作曲家。

柴琼妍和其中很多人有合作,在她眼里,他们都是不同类型的天才:谭盾像毕加索,拥有艺术家的丰富创造力、无边界的想象;安迪·秋保比较像贝多芬,有点双重特质,情感情绪起伏非常厉害;雅罗斯瓦夫像莫扎特,也有肖邦的气质,很灵动,很优雅。

两场音乐会也堪称“先锋派大赏”:人工智能、加料钢琴等迥异于古典钢琴的演奏方式,将成为最大特色。

加料钢琴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什么是加料钢琴?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加到钢琴里,通过“加料”改变琴弦的振动,从而达到改变音色的目的。这种现代钢琴技法的魅力在于拥有无限可能,“祖师爷”正是谭盾的老师、美国先锋派作曲家约翰·凯奇。

烛台、硬币、玉璧、高脚杯、车钥匙、苹果充电器……这些年,为了调试自己喜欢的音色,柴琼妍做过各色实验,往钢琴里加过各种材质、各种重量的东西。至于加什么,全靠她个人的直觉和品味。

她喜欢高脚杯,因为发出来的声音很好听,她也喜欢烛台,因为重量足、不会晃、很好用。她还迷恋玉璧。为了录制新曲《深红》的MV,她和朋友住在旧金山一位喜欢古典音乐的老太太家里,因为当时也不知道加什么,就把对方的家“洗劫一空”,烛台、刀叉、酒杯、玉璧,一箩筐都搜去了录制现场,从此迷上了玉璧。

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加起来却很难,甚至要煞费苦心。

早在十几年前,柴琼妍就将加料钢琴带到了中国,联手波兰钢琴家彼得·托马斯,在上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双钢琴演奏会。柴琼妍至今还记得,有一首美国作曲家的双钢琴作品,因为要求太复杂,他们不知如何下手,以至于作曲家专门飞到中国,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去加料。

今年早些时候,柴琼妍受谭盾之邀前往青岛,参加“谭盾音藥周”,也被加料难住了。那是约翰·凯奇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四个人忙前忙后,加了两个小时,才把一堆螺丝帽放到作曲家要求的具体位置。

在很多人的眼里,现代音乐意味着标新立异,柴琼妍却深信,现代音乐也可以很好听、很好玩。在纽约、旧金山、伦敦、巴黎等大都会,现代音乐是时尚、先锋的代名词,很受年轻人追捧。在纽约,柴琼妍的听众里就有数学家、科学家、华尔街金融精英,并不缺知音。

“上海人不太能吃辣。以前,我和妈妈只要菜里有一点点红辣椒,就会流泪,后来吃得多了,无辣不欢了。”柴琼妍这样比喻道,人的尺度会慢慢张开,只要尝试足够多次,作为现代派钢琴演奏家,她也有责任去帮大家挑选好曲,让更多人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作为上海人,她也坚信这座海派城市的包容度,对上海观众接受现代音乐,尤其是加料钢琴,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