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亮爬上来!王洛宾在甘肃创作改编"东方小夜曲"

半个月亮爬上来!王洛宾在甘肃创作改编"东方小夜曲"

原标题:【文化·往事】王洛宾之子讲述——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和甘肃的渊源

大型民族音乐故事片《半个月亮爬上来》已于12月3日在全国公映。故事片《半个月亮爬上来》以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西部采风创作为主线故事,在讲述王洛宾的“音乐、爱情、诗和远方”之外,穿插了大量西部民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西部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王洛宾资料图片

王洛宾资料图片

“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是由王洛宾1939年在甘肃创作改编的,一直以来传唱不衰,并于1993年,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王洛宾之子王海成讲述

1938年春天,王洛宾和妻子洛姗,作家萧军,艺术家塞克、朱星南等人接受组织委派去新疆宣传抗日,他们搭乘拉货的卡车从西安出发,经过长途颠簸来到兰州。

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他们得知,新疆去不成了。就在大家进退两难的时候,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向大家建议:“新疆去不成,你们可以留在兰州宣传抗日!在这里参加西北抗战剧团,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救国。”

兰州西北抗战剧团是在国共合作和全民抗战时期成立的一个特殊的民间文化组织。剧团主要成员是中共党员和进步文艺工作者,大家满怀抗日救国激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徒步巡回在陇原大地和祁连山下宣传演出,为生活在偏远农村和牧区的人民群众送去抗日救亡的道理,送去现代文明的音乐和歌声。

1939年秋天,王洛宾跟随“西北抗战剧团”前往甘肃河西走廊宣传抗日。途经酒泉时,他从酒泉东关一家卖葡萄干的维吾尔族商人那里,搜集到了一首新疆喀什地区的民歌《依拉拉,夏依格》。

《依拉拉,夏依格》是一首古老的舞曲,歌词唱的是“夏依格”(花绸子)。“夏依格”是维吾尔族一种手工织成的窄幅花绸子。“依拉拉夏依格”意思是漂亮的姑娘穿着花绸裙子旋转。

在河西走廊巡回演出结束之后,王洛宾就开始整理在河西搜集的民歌素材,忙着为抗战剧团编写演出节目,他决定将舞曲《依拉拉,夏依格》改编成一个新的歌曲。

当时,王洛宾和剧团的演员们居住在西宁市北大街的一座独家小院里,院子里有一座两层小楼,院子中央有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槐树,夏天人们都喜欢围坐在大树底下乘凉。

一天傍晚,王洛宾坐在树下正在琢磨新歌词的内容,天空慢慢升起的半个月亮,让他进入了神奇的遐想——

天空上初升的弯月、小楼上那扇虚掩的纱窗、枝叶茂密的大槐树,这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创作意境吗?

他立刻找来纸和笔,就着昏暗的灯光。很快就完成了一首两段唱词,十八个乐句,富有西班牙式浪漫的歌词。

《半个月亮爬上来》王洛宾手稿

《半个月亮爬上来》王洛宾手稿

半个月亮爬上来

依拉拉,爬上来

照在我的姑娘梳妆台

依拉拉,梳妆台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依拉拉,快打开

依拉拉,快打开

再把你的葡萄摘一串

轻轻地,扔下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

依拉拉,爬上来

照在我的楼前常春槐

依拉拉,常春槐

你想吃那葡萄莫徘徊

依拉拉,莫徘徊

依拉拉,莫徘徊

等那树叶落了再出来

依拉拉,常春槐

后来,王洛宾用“依拉拉,爬上来”替换了“依拉拉,夏依格”,使这首短曲变成了一首极富抒情性与歌唱性的爱情歌曲。

王洛宾又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灵感,很快就将这首节奏欢快的舞曲进行了改编,使原来快速跳跃的舞蹈节奏,舒展为慢板的抒情曲。

改编之后的旋律,曲调采用欧洲音乐体系中弗吉尼亚调式,乐曲是级进的,特别是他在旋律中多次运用了“#1”“#2”“#4”三个升号,演唱时随着曲调半音阶的变化,使歌曲紧扣主题,用音乐语言形象地表达出半个月亮婆娑移动的感觉。

这首被人们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就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中创作完成的。

1938年西北抗战剧团在兰州雁滩(中为王洛宾)

1938年西北抗战剧团在兰州雁滩(中为王洛宾)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经典作品,曾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没有“作者”的青海民歌。

这个问题直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才由王洛宾先生亲自做了说明。

“许多朋友对这首民歌提出质疑?一首南疆民歌,怎么变成青海民歌了呢?《半个月亮爬上来》原来是南疆民间的一段舞曲。原名是《依拉拉、夏依格》,夏依格是土产的一种花绸子,原来舞曲的节奏较快,每句唱词之后,都要唱句‘夏依格’用来歌颂花绸子。因为喜欢这个旋律,我就将它改为《半个月亮爬上来》。将原来这个舞曲的快板节奏,修改为抒情的缓板,又给它填写了两段歌词。在四十年代初期,这首歌曲由青海歌舞团演出后,很快流传到大西南,这支歌曲的来去大致如此。”王洛宾曾如是说。

王洛宾早年曾经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接受过系统的西方音乐基础训练,而他本人更具有浪漫诗人的个性。在他改编的每一首民歌中,我们都能找到一种新的内涵,有人将这种内涵称作是“王洛宾的印记”。

原始民歌经他的艺术加工之后,那些原有的粗放则变得更加流畅、典雅。他创作改编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半个月亮爬上来》既保留了民歌的质朴,又有高度的艺术性。这首歌曲的改编使王洛宾对新疆民歌的改编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作者 王海成(系王洛宾先生之子)

图片系王海成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