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五泉山:一个像山一样的人,一座像人一样的山

兰州五泉山:一个像山一样的人,一座像人一样的山

原标题:【觅乡愁·陇上游】兰州五泉山:一个像山一样的人,一座像人一样的山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毛婧雯

自动播放

“出南关二里地,巍然在望者,曰五泉山,为当地第一名胜。层楼杰阁,沿山麓而上,计十余处,结构精雅,匾额尚新……”

1934年,一位叫萧梅性的上海文人来兰州旅游,写下了一篇游记《兰州导游》,发表在次年的旅行杂志上,其中关于五泉山的描写,在今日看来依然写实、精彩。

萧梅性笔下的五泉山,当时刚经过修葺重建满10年。而主持修葺五泉山的,正是甘肃明、清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著名学者、教育家刘尔炘先生。

重整山林绵绝学

刘尔炘(1864-1931),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别号五泉山人。他22岁乡试中举、26岁中进士,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

刘尔炘在京供职3年,当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目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畏缩退让、割地赔款,大好河山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知识分子的良知,使他不愿为官同流合污。1897年,33岁的刘尔炘借祖母过世、丁忧守孝的规制,辞去官职,回到故乡兰州。

在家乡的三十多年间,刘尔炘先后任教于五泉书院、甘肃文高等学堂(现兰州一中)。1906年,他会同地方人士创办了兰州第一所小学——皋兰兴文社两等小学堂,后来又创办小学三所、中学一所。到1949年,这些学校培养毕业生超过11000人。1916年,刘尔炘先生还创办了学制三年、类似于中专的全陇希社国文讲习所,为全省培养了一批师资人才;1918年,先生又创办兰州兴学社,资助皋兰、榆中、临洮、靖远、临夏、渭源等6个县的学生赴外省深造。

刘尔炘先生把自己一生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的时间贡献给了兰州教育事业。晚年,他集中精力,主持修葺扩建五泉山庙宇。

当时,五泉山上原建于元、明、清的崇庆寺、文昌宫、卧佛殿、大悲殿、武侯祠、千佛阁、地藏寺等,因年久失修,殿宇颓败、楼阁坍塌,残存者仅十余处。对于地方名胜古迹惨遭毁坏,刘尔炘深为痛惜,于是向地方官绅和各界人士发起募捐,进行整修,共募得白银4.8万余两。

1919年夏,54岁的刘尔炘主持开工重修五泉山,用了五年半时间,重修了原有殿宇,新建了太昊宫、三子祠、万源阁、层碧山庄等殿堂十余处。

在刘尔炘所著《兰州五泉山修建记》的开头,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山在兰州城南约二里,而遥楼阁参差可十余处,彼此多不相连,属此次补其所旧毁,增其所本无,门户贯注都为一家。”

刘尔炘整修五泉山上建筑,不仅重修了原有寺庙、殿宇,还在全山的枢纽位置修建了三层的“万源阁”,最上层祀太昊伏羲氏、周文王、宣圣周公、至圣先师孔子,中层名“思远楼”,祀濂溪周子、康节邵子、伊川程子、紫阳朱子。下层名“望来堂”,本是刘尔炘先生准备与同人商量学术之地(现改为刘尔炘纪念堂)。刘尔炘先生在《兰州五泉山修建记》中这样剖析此布局的意义:“吾国发扬周易精蕴者,前有此四圣,后有此四贤,是我中华学术之导源也……”他将四圣四贤供入山林,有“为千秋绵绝学,留一线是微阴”之苦心。在望来堂西门,刘尔炘先生题了这样一副对联:自来山水供仙佛,从此林泉有圣人。

刘尔炘先生此举,让人想起当代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的一阕词:“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以九十多岁高龄,依然不辞辛苦开班讲诗词,不光在各大高校授课,还出书、录讲课音视频,教授几近失传的诗词吟诵,想把中国宝贵的传统、诗文人格、品性传下去。她说,我希望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刘尔炘先生“为千秋绵绝学”之苦心,与叶嘉莹“千春犹待发华滋”的心愿,都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留为他日种子”(刘尔炘语)之长久打算,细细想来,让人感怀。

刘尔炘先生对五泉山建筑的重修新建,延续了甘肃省和兰州市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文化血脉,让五泉山成为一座独具特色、千秋绵延的文化名山。刘尔炘先生也因此成为甘肃历史上依靠民间力量大规模修建公共园林的第一人,自号“五泉山人”。

1955年,五泉山被辟为公园,逐渐成为本地人和外地游客休闲旅游的首选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五泉山公园内举行庙会,善男信女朝山拜佛、人山人海。公园内还有动物园、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成为一代兰州孩子的童年记忆。

金城一望气浩然

距离刘尔炘先生重修五泉山,如今已过去100年了。行至五泉山附近,老远就能听到山门外广场边人声鼎沸,摆摊的、晨练的、遛弯的、合影的。若是清晨,五泉广场右手边的巷道里人潮涌动,附近村民和摊贩将新鲜蔬果摆在小巷里售卖,形成熙熙攘攘的早市。再往远处眺望,五泉山东西北三面长久以来聚集了各种美食店面:兰州传统的牛肉面、凉面、肥肠面,武威面皮、青海香馍馍、重庆鸡公煲、新疆大盘鸡……一派繁华的市井情形。

广场尽头牌坊上有刘尔炘先生题写的“五泉山”“辛酉冬月”等字,即使你不了解斯人斯事,也不影响你游山的兴味。进了牌坊,迎面一座五泉山水画照壁。中国山水园林自来讲究“隔”,一面照壁,让景物有了内外之分,多了神秘。从照壁一侧进去,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上坐南朝北立着霍去病铜像,传说霍去病征西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持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五泉的由来虽为传说,但这美丽传说也在无数次的口口相传下,成为五泉山的悠远底色。

再往南走,就可以看到五泉山的第一座建筑了。雕栏杰阁、廊柱俨然,上书“乐到名山”,无须问是刘尔炘先生的手笔,两侧楹联为:作雨还云,随时天趣;钟灵毓秀,他日人才。左右各开一小门,左边小门题联:红杏在林是有真宰;绿杉野屋忽逢幽人。右边题联:妙造自然上有飞瀑;所思不远人闻清钟。

看了这两副对联你就知晓了,这山原本不光有五个泉,曾经还有瀑布,“五泉飞瀑”,乃是兰州古八景中的翘楚。“乐到名山”大门两侧,有两只石狮子,如果你做过攻略,便可知晓这两只狮子是真文物,为明代石雕,原置于明肃王府,后迁至五泉山,历经400余年沧海桑田而威仪不减。

进入“乐到名山”大门,院里立着孔子行教像,刘尔炘先生对孔子的尊崇,由此可见。孔子行教像两侧各为两座小戏台,左侧题写“韫玉”,旁有一个古色古香的阅览室。右侧题写“怀珠”,旁边有路,可通向外面。孔子行教像身后,是一座七级台阶的大戏台,刘尔炘先生曾为这个戏台写过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副是:最好四月天,尝听此七级台前,泉声乎?鸟声乎?钟磬声乎?高下悠扬,引我去游仙境里;偶登三教洞,试看那万家城外,车来者,马来者,仗履来者,贫富贵贱,无人不在戏场中。

读这副对联,想起孔子曾赞扬曾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与此联相对照,一脉相承,意趣盎然。

此地因戏台、台阶、敞亭相联系,地形似蝴蝶,故取名为“蝴蝶亭”,今日之游人大多困惑名字的由来。

从戏台右侧道路往上,略拐弯,就能看见浚源寺了。浚源寺大门与蝴蝶亭后墙形成一个天然风口,加之门口古木参天,比别处更见幽静凉爽。浚源寺旧称“崇庆古刹”,“浚源寺”是刘尔炘先生改题的名字。寺门有三大两小,大的上分别题写“浚源寺”“明月前身”“流水今日”,小门上题写“光明路”“方便门”。门外几副对联都是刘尔炘先生所题,其中有一联颇能反映先生心境,“笑指河山问释迦,不知我千圣百王继志传心之地,种甚么因,结这般果?别开世界生盘古,好度那五洲万国圆颅方趾之俦,悟无为法,登自在天”。

浚源寺金刚殿内有明洪武三年(1370年)铸造铜接引佛一尊,兰州古代工匠高超的铸造技艺,从此像可见一斑。

浚源寺最南面有小门,可通上层万源阁。也可原路出庙门,左手边即是一片盛开的莲花池,上面架有玲珑回环的九曲桥,桥的尽头还有一座二龙璧,游人多在此地拍照留念、赏游鱼莲花。二龙璧背面镶有砖雕,其中一幅松鹤延年砖雕,原为明肃王府饰物,是当时甘肃地区砖雕技艺的见证。

行至二龙壁,便能看见一条林木蓊郁的石板路,通向山上的殿宇。旁边是东长廊,顺着东长廊一路上去,可通蒙泉、摸子泉。大部分游人不愿意“见一廊而失全山”,均从路边悠然前行,去寻找其他的景点。

顺路右行,有很多人在中山纪念堂侧打羽毛球、踢毽子,大约这处林荫下的平坦地,成了大家公认的运动休闲首选地。

中山纪念堂再往上,就可看见三层的万源阁。这一片集中着五泉山建筑群的精华。在万源阁的最下层望来堂里,陈设着五泉山人刘尔炘的铜半身像和先生留下来的墨迹、书画等,先生的生平事迹,里面里也有文字介绍。

在万源阁二楼背面,有桥直通青云梯底部。青云梯,顾名思义是走过后可青云直上。当人们大汗淋漓地登上青云梯顶端,期望一展鸿鹄之志,猛不丁看到背面一副对联: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看到此处,人们仿佛看见刘尔炘先生在身侧调皮一笑:不要尽想着往高处去,下来的时候比上来的时候还难呢!

青云梯右侧有亭曰“猛醒亭”,亭内悬挂有金泰和二年(1202年)铸造的泰和铁钟,钟高2.6米,口径1.65米,是古代兰州工匠的杰作,也算是五泉山上年代最久远的文物了。

猛醒亭再往上,林泉叮咚、蜿蜒曲折,尽头处通向武侯祠、文昌宫、清虚府、太昊宫、半月亭、嘛呢寺、企桥、握桥、西长廊等建筑,高高低低相联系。

武侯祠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1919年刘尔炘先生重建。顺着武侯祠旁的台阶拾级而上,可看到文昌宫。据刘尔炘先生《兰州五泉山修建记》记载:“文昌宫者,当年缙绅学子所共建,以祀文昌者也。”文昌宫由文昌帝君殿、乡贤祠、魁星阁、两侧游廊共同组成两进合围院落。下层刘尔炘先生曾建五泉书院,储藏新旧图书,与游人共欣赏。“借泉石清幽,发英贤志趣”(刘尔炘语),现已改为“丝绸之路蜡像馆”。“魁星阁”曾为游人阅书之所,刘尔炘先生《兰州五泉山修建记》叙之为:……登临一览,眼界大开,上而东西北三面之云山,下而河流之浩淼,城郭之参差,皆奔赴槛前,供人赏玩。

文昌宫右手边建有清虚府,是光绪年间兰州当地贡生为左宗棠建立的生祠,后沿称“左宗祠”。院内还供有岳飞、杨继盛。五泉之一的甘露泉,也在此院中。

再往上便是几座明清时期的寺庙了,惠泉、摸子泉、掬月泉等间杂期间,各有趣味。其中惠泉因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被人们称为“惠泉”。摸子泉因刘尔炘先生在此处写的一副楹联而出名:糊糊涂涂将佛脚抱去,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讽喻人们在摸子泉旁以摸到砖头还是瓦片来预测生儿生女的迷信行为。掬月泉外灰色花墙颇雅致,从花瓶状小门中望去,可见李白“明月出天山”诗句,与此泉此景遥相互应,是漫长时空里的一种交流辉映。

地藏寺、卧佛寺、千佛阁、三教洞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千佛阁在最高处,上面有历代文人题写兰州、五泉山的诗句。当你站在五泉山的最高处,吟咏古诗,“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梁”,浩然之气充盈于胸,你会忍不住重新审视你生活的这座城市,它在你的眼中,又厚重、深沉了很多。

斯人斯山永相随

上山的时候,你见识了太多的美好和蕴藉,以至于让你觉得,这座山这么大、内涵这么深,游完它似乎需要三天三夜。

当你被山上供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诸葛亮、岳飞、左宗棠等人的精神感染着,被明净如山间月、清甜若天上霖的五个泉吸引着,被山顶的梵音钟声召唤着,终于亦步亦趋地爬到了山顶。

看过了那些立于祠堂里的先贤忠烈,找到了那些存在于诗文中千百年的清泉,拜过了含笑低眉的菩萨、坚韧不移的金刚,你心里充满了宁静。想起刘尔炘先生的一句楹联:我问你是谒庙,是游山?谒庙须恭,游山须雅;谁到此不花钱,不吃酒?花钱莫浪,吃酒莫狂。你心里暗自回答:我今日既游了山也谒了庙,未吃酒也未花钱,实在是雅俗皆赏,收获颇丰。

吹一会儿山风,赏一会儿兰州全景,你满意地往山下去。

此时你才惊觉,上山时那么慢、那么贪看景色的你,下山时原来那么快。只需5分钟,你就从最高处的千佛阁走到了卧佛寺、地藏寺、文昌宫、武侯祠。这时你突然想起,那美丽的企桥、半月亭,你刚刚匆匆望了一眼,都不曾细细拜访过。你央着陪你游山的同行者,再去一下企桥、半月亭。同伴已经累瘫了,在百般不情愿中,一面嘲笑着你“游个山都要吃干榨尽,就不能留个遗憾下次再来”,一面拖着疲惫的脚步,随你再次走进了武侯祠。

回望一下武侯威严智慧的面孔,你就走向了武侯祠的长廊,很多人在那里吹风,眺望山下。你也眺望了一会儿,眼前屋宇森然、飞檐兽头林立,映衬着四周的绿树、远处的高楼,颇为气派。当年刘尔炘先生也曾感叹过此地视野之开阔,留下一联:眼中皆绿野;头上是青天。

从武侯祠的侧门拐入五泉山公园西长廊,形似弯弓的握桥就挂在你视线的右上方。握桥底下,惠泉若一面圆镜静静流淌着。旁边企桥上,刘尔炘先生的楹联诙谐地与后人开了个玩笑:想过去么?过去就可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入红尘。

企桥往下几步,半月亭跃然眼前。同伴看到半月亭,来了兴趣,细细辨认其起墙上的《兰州五泉太昊宫记》。文章刻在八块小屏风一样的石壁上,写的是:借山水名胜地,起危楼杰阁,点缀亭台,以表彰吾陇上三古以讫,有清六千余载,帝制时代之圣贤豪杰,以示游人。经营者阅两寒暑,募而支出者万八千四百余两。后之人春秋佳日,挈榼提壶,歌于斯,啸于斯,登临瞻眺于斯者,当有以注其精神念虑,而不致入宝山空回也。落款为夏正辛酉冬十一月既望,皋兰刘尔炘。

50

半月亭柱子上写有一联:天开消夏地;人在广寒宫。言此地靠近西长廊和流泉飞瀑,自带清凉感觉。可惜五泉山瀑布后来因干旱断流,人们从此无缘得见“五泉飞瀑”胜景。刘尔炘先生笔下引人入胜的“小蓬莱”景色,也失去了往昔风采。

看了半月亭上的碑记,太昊宫再次引起了你浓厚的兴趣。太昊宫在万源阁左肩下,有门可直通。刚匆匆走过,只觉幽静若学堂,未深思其内涵用意。此时静静寻访,才知里面不仅供奉了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娲氏、黄帝轩辕氏,后面几间祠堂里还供有孔子陇上弟子壤驷子、石作子、秦子等人。刘尔炘先生在《兰州五泉山修建记》中曾言明:“太昊宫之建,专为表彰陇上前古人才,以鼓舞后进者也。”

秦子祠前有灰砖廊阶,通向一幽静院落,旁边还有游廊。院落有三座门,中门题字“高山仰止”,西门题“奋上兴下”,东门题“继往开来”。坐在游廊的木栏杆上,你遥想先生当初建太昊宫之建筑时,应该不光是想供奉先贤、传承文脉,也将此地建成旧时学堂的模样,不仅能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魂灵在此地继续读书学习,先生自己也可时常带领学生在此地学习。想到此处,你仿佛看见100年前,刘尔炘先生身着长袍,与自己的友人、学生,在此处长廊上坐着争论问题。你也仿佛看见当时的青年,在秦子祠旁的灰砖廊阶上或走或坐,诵习诗文经典。

你又想起在望来堂里读到的刘尔炘先生事迹。先生治学,讲求中西兼学通经致用。他主讲五泉山院时,一改历代山长推崇八股的风气,改而要求学生“诸生将欲为异日有用之人,则凡天算舆地、军政财赋、中外交涉诸大端者固宜随其所近而专治焉”。

先生要求学生读书须“推其究竟、融会贯通”,做到“坦荡宽平,心境如光风霁月”。

1902年,陕甘总督创办甘肃文高等学堂(兰州一中前身),刘尔炘先生任总教习9年。为学生设置了修身、经学、外语、史学、数学、地理、理化、博物、教育心理、法制、万国公法、兵学、图画、体操等14科。在先生的辛勤培育下,从高等学堂到后来的兰州一中,培养出了担任过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的水梓、水楠,还有王烜、杨巨川、蔺像祖等一大批西北政界、文化界翘楚人物,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先生为师,滚烫热肠。他以造就英才为要旨,学生中有优秀但家境贫寒者,他经常给予丰厚的“奖学金”加以鼓舞。先生成立“兰州修学社”,负责管理孔庙、祀礼和保管淳化阁帖石刻等文物;创立“陇右乐善书局”,出版发行陇上先贤著作;创立“陇右实业待兴社”,根据资源、资金、技术、销路等因素,统筹发展地方实业,派人赴大生纱厂学习技术,开办小型工厂,向同生火柴公司、陇右化学公司投资,振兴地方工业。1920年兰州大地震、1929年兰州大旱,先生目睹灾情,寝食难安,亲自主持救灾,发起社会募款,平仓施粥,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坐在太昊宫的木栏杆上,细想刘尔炘先生的一生,你不禁感叹自己时常为小事悲叹难过的狭隘。你也仿佛聆听到了先生的教诲,决定从今后努力学习、专心志业,作一个坦荡宽平、光风霁月的君子,完成自己一生的理想与心愿。

出了太昊宫,穿过翠幽新圃的梅花门,便是告别山水林泉的时候了。你从一片清幽中走出,从一位贤者的怀抱中走出,世间的红尘琐事,也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