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原标题:【战疫故事】核酸检测实验室——与时间赛跑的“幕后英雄”

10月25日凌晨2时,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全副武装”,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核酸样本检验。

3333.jpg

随着疫情形势需要,兰州市进一步加快核酸检测速度,为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顺利高效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检测人员全天候坚守岗位,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迅速准确的核酸数据。

从样本的签收、录入、试剂配制、摆管、样本震荡、样本静置、加样本至提取板、核酸提取、加扩增模板、扩增检测、结果判读、报告审核、数据上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检测人员严谨细致,全神贯注。

1111.jpg

为提高核酸检测的效率,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实验室检测人员7个人分为两组,大批量筛查时全员在岗,24小时不间断检测,等待结果时检测人员抽空轮换休息。每天在严格封闭的白色隔离服里连续工作,是对检测人员体力和耐力的巨大挑战。

“检测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精细活,比如开盖动作,力度就很有讲究。如果动作幅度太大,很可能会形成气溶胶,对实验环境造成污染。”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小组负责人章国平说,在实验室里,每位检测人员都上紧了发条,一心想着操作是否准确、符合规范,经常是脱下防护服时,才发觉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满是红红的、深深的压痕。

4444.jpg

在核酸实验室里,风险无处不在。实验室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根据区域功能开展流水作业。检测人员要近距离地接触核酸样本,对疑似感染者的样本进行分析,还要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高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相当于抱着“炸弹”在工作。

为了控制污染,实验室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要求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检测人员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按照文件规范要求执行并做详细的记录,确保检测不出纰漏,万无一失。

2222.jpg

自疫情防控以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单日完成的最大检测量达24000余人次,7名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人员参与核酸工作,做到了人歇机不歇,全力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完成。

文·图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欧阳海杰

相关新闻:

掌上兰州:【战疫故事】“硬核”副所长战“疫”一线,

女儿一句话他瞬间破防

值班、执勤、安保、防疫、反诈,5天5夜“连轴转”……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西固城派出所副所长杜杰过得格外“充实”,全然忘了自己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每次坐在警车里用矿泉水服下药物后,又迅速投入新一轮战斗……

“我们杜所工作起来不要命,他总说自己的身体不要紧,所里警力有限,自己必须顶上!”提起副所长杜杰,所里民警满是敬佩和心疼。

111.jpg

5天5夜“连轴转”

他是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

10月18日,西固城派出所接上级指令:兰州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要积极配合区政府相关部门,确定辖区宾馆为隔离点。杜杰迅速与辖区相关宾馆负责人进行联系,并紧急疏散现有旅客。面对被疏散旅客的抵触情绪,杜杰从国家疫情防控高度出发,讲实事、讲政策、讲法律,终于在第二天凌晨5时确定了隔离点,妥善安置了最后一名被疏散旅客。

10月19日,紧张有序的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开始了,杜杰主动放弃休息,要求去核酸采集点执勤。他所在的核酸采集点为老旧居民小区,住户以老年人为主,普遍不会使用“健康码”、记不住个人信息,甚至个别老人存在找不到户口本、身份证的问题,核酸检测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杜杰一边协助医护人员维持现场秩序,一边通过“一标三实”系统帮老人核对身份信息,耐心安抚排队过程中老人的焦躁情绪。经过两天两夜的辛勤忙碌,核酸采集点7000余人采集工作顺利完成。

555.jpg

兰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杜杰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每天都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从早忙到晚。他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能够为辖区群众多做些事情、为抗疫多出一份力量、为同志们多减轻一点工作压力,就感到特别充实、特别欣慰。”

抗疫反诈两手抓

他是群众眼里的“多面手”

10月19日傍晚,在核酸采集点执勤的时候,杜杰发现一名已经冒着严寒排了3小时队的老人,却在接完一通电话后神色匆匆准备离开。出于职业敏感性,杜杰赶忙上前询问。通过耐心询问通话内容和查看来电显示号码,杜杰意识到:老人已遭遇电信诈骗,而且打算到就近的银行进行转账汇款!

他顾不上连日执勤的疲惫,现场对老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劝解、说服工作,用老人能理解的语言抽丝剥茧,拆穿骗子套路。最终,老人放弃了转账汇款,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老人的遭遇使杜杰和其他民警意识到,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展开,群众居家隔离防疫,但违法犯罪分子却没有闲着,甚至利用疫情开展着相关内容的电信诈骗,将防疫工作和反诈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刻不容缓。

666.jpg

于是,说干就干,杜杰充分利用核酸检测点执勤契机,向检测群众推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小程序,并利用喊话器现场普及反诈知识,真正做到防疫、反诈“两手抓、两促进”。

“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见缝插针为群众打上一剂反电诈‘防疫针’,这样,全民反诈、天下无诈才能早日实现。”杜杰说。

铁汉亦有柔情

女儿一句“爸爸加油”让他瞬间破防

面对疫情,他是身先士卒带病冲锋在一线的“硬汉”;面对群众,他是不知疲倦不厌其烦的“铁人”;面对歹徒,他是从不畏惧挺身而出的“猛将”,然而面对两岁半女儿一句“爸爸加油”和一个稚嫩的敬礼,却让他彻底破防了,瞬间泪崩。

777.jpg

杜杰的爱人也是一名警察。女儿作为“双警家庭”的孩子,得到父母的陪伴要比同龄人少。尤其是疫情防控开始以来,他已经连续一周没见到女儿了,只能利用吃饭时短暂的休息时间通过微信视频看看她乖巧懂事的模样。

或许是心疼视频中爸爸疲倦劳累的样子,或许是想给在一线辛苦奔波了一天的爸爸加油打气,女儿突然举起稚嫩的右手向爸爸敬礼,同时奶声奶气地说:“爸爸加油。”

杜杰说:“说实话,这一刻我彻底泪崩了。”虽然不能时刻陪伴在女儿身边,但他却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女儿作了最好的言传身教。相信这个暖心又可爱的小警宝也会成长为父亲期待的样子。

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张秀芸

图丨兰州公安供

每日甘肃网:【疫情防控 一线报道】当好把关人,“监督蓝”活跃一线

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在一处处紧张忙碌的核酸采集点、一所所通宵达旦加班的核酸检测机构、一家家日夜忙碌的医院;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在宾馆、在饭店、在工厂……总有一个个头顶国徽,身着蓝色监督制服的熟悉身影,用眼睛一次次“扫描”着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不厌其烦地提醒、纠正着错误的操作。

他们的臂章上,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卫生监督”。

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自我省本轮次疫情暴发以来,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投入了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抽调至省联防联控机制监督组的“监督蓝”,白天不间断地奔波在集中隔离点、医院、学校、公共场所查看现供稿场,晚上参加当地疫情防控调度会后,连夜整理当日督查发现的问题,谋划第二天的工作行程。

他们,不仅是严格要求、铁面无私的督查员,也是发挥特长、耐心细致指导解决问题的 “辅导员”。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们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大半个陇原。

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本轮疫情刚刚发生时,监督组会同甘肃省卫生健康监督保障中心紧急部署安排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向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立即对本辖区的各类医疗机构、学校、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住宿场所、商场(超市)等单位疫情防控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之后又根据防控形势和要求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已用、备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核酸采集点和核酸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集中全部力量迅速开展疫情防控监督工作。全省卫生监督员,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中,重点对全省各级医疗机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核酸采集点、核酸检测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他们马不停蹄地奔赴在各个核酸采样点、检测点开展巡查工作。每到一处,他们查看工作人员防护、操作流程、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场所消毒等情况,以及核酸采集点是否及时录入相关信息,采集后的标本是否及时安全运送。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建立整改台账,督促指导及时整改,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战疫一线的身影,哪个让你红了眼暖了心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核酸检测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3263家,下达监督意见书1817份,处罚51家,警告48家;检查中小学、初高中、高校及托幼机构等各级各类学校4688所,存在问题学校148家,梳理问109条,下达监督意见书102份;检查住宿场所、“两站一场”、公共交通工具、超市等公共场所1651家,下达监督意见书785份;检查各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667家,抽查产品数1546件,下达监督意见书381份。

兰州晚报:李昊鹏,拄着双拐在战“疫”一线践初心

“我的左脚踝韧带撕裂,虽然没有完全好,但不影响我为群众服务,而且我很灵活,我可以做很多事情。”说这话的人叫李昊鹏,今年26岁,是一名青年干部,也是兰州疫情防控一线的一名志愿者。

10月21日早晨8点,拄着双拐的李昊鹏到城关区五泉街道兰山村社区要当一名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很不理解,可李昊鹏却说:“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作为一名党员发展对象,这种时候我不能掉队。”

面对李昊鹏的坚持,社区工作人员被他的坚定所感动,办理了志愿者登记、接受了基础的志愿培训,李昊鹏成为一名正式的志愿者,在五泉广场的采样点正式上岗。几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让他左腿愈发酸胀起来。坐下休息不到5分钟,他又出现在核酸检测点,拿着小喇叭提醒核酸检测人员保持一米线,避免交叉感染。

从报到至今,李昊鹏连续6天坚守岗位,他用行动诠释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社区工作人员劝她多休息一会,李昊鹏却总是回答:“我忙惯了,不用休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兰州晚报:有种浪漫叫携手抗疫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10月26日,在西固区新城镇下川村核酸检测筛选点上闪烁着一抹火红和一束银光绿,他们是战友,也是夫妻。

张静是下川村党总支书记,每天超负荷工作在防疫一线的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从核酸检测筛选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丈夫尚天阳因为疫情居家,却自愿报名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尚天阳,哪里缺人就往哪里冲。夫妻二人每天都早早来到核酸检测现场,做好准备工作后,立即加入“战斗”。他们把年仅一岁的孩子托付给了父母,凌晨回家已经成了常态。张静经常让丈夫替换其他工作人员,他们说:“我们尽量多做一点,这样其他工作人员就能多休息一下,更好投入到工作中去。”

夫妻二人义无反顾、逆风而行,舍小家为大家,诠释了危难时刻的“疫”往情深,为彼此写下了“疫”线最美的情话。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通讯员 安琪

兰州晚报:最美面孔 新人取消婚礼 转赴抗疫一线

在核酸检测现场志愿服务的吴巧玲

在核酸检测现场志愿服务的吴巧玲

兰州晚报讯 10月23日清晨,兰州的天才蒙蒙亮,气温仅5℃,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培黎街道的消防文员张若潮已经裹上羽绒服,前往培黎小区核酸检测筛选现场,拉警戒线、搭建帐篷、搬运物资,为全员核酸检测筛选紧张地做着准备工作。“新郎官,今天还是来这么早啊!”同事俞红霞打趣道。张若潮挠了挠头,把口罩上的鼻夹捏紧,说:“今天咱都是志愿者,结婚的事推后!”这一天,原本是他的结婚日,但此时此刻,他的准新娘——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文职吴巧玲正在兰州二十中考点执勤,准“小两口”各自为了疫情防控忙碌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近期,我市中小学暂时停课、景区关闭、居家隔离、全员核酸检测,往日繁华的街道变得安静下来了,各街道社区和核酸检测筛选点成了最“繁忙”的地方。看到新闻的时候,张若潮和吴巧玲正在收拾行李,他们请了年休假,准备回老家金昌办婚礼。两人一商量,第一时间取消了休假,推迟了婚礼,一句“疫情后再说吧”,就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

“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提前出示健康码……”“那位老人我来推,你快去给医生送充电宝,手机没电扫不了码了”“黄码的不要下来排队,这边检测完了再集中做核酸”“天气冷,在家用小太阳的话上面不能晾晒衣物、离易燃可燃物远一点”“安全出口不能堵塞”……维持秩序、解答问题、解决麻烦、宣传消防知识,一天下来,张若潮说得口水都干了,刚坐下来,发现腰不能打弯了,只能直挺挺地端坐着。凌晨1点,他掏出手机回复了吴巧玲的微信:“媳妇,刚忙完,睡了!”订好5点半的闹钟,他倒头睡了过去。

两人结缘在安宁消防。张若潮在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工作,吴巧玲也曾在大队工作了3年。在这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疫情来袭,他们与安宁区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一道,穿梭在城市楼宇间,投入到信息登记、交通执勤、物资发放、社区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中。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通讯员 郭晨光 文/图

兰州晚报:警医伉俪:同守一座城 并肩同抗疫

他,一身“藏蓝”,是安宁交警大队执勤一中队中队长张怀林;她,一身“洁白”,是甘肃省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袁冰华。他们是夫妻,面对疫情,二人不惧危险迎难而上,始终奋战在战“疫”一线。

交警丈夫请战最前沿

51岁的张怀林是一名有16年党龄的交警。面对疫情,他主动请战,全天候坚守在疫情防控执勤点。10月20日凌晨5时40分,大队接到上级命令,迅速调派警力前往辖区封控小区执勤,配合卫健、公安等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交通管制。作为中队长的张怀林得知这一紧急警情时,立即向大队党支部递交“请战书”,请求前往疫情防控最前沿。在他的带动下,中队的其他党员也纷纷递交“请战书”。

申请被批准后,张怀林带队前往辖区疫情防控封控点24小时昼夜执勤。寒冷的天气,他总是第一个到岗。他和同事耐心地排查进出封控区的车辆、人员,全力维护封控小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作为中队长的他不仅要负责做好封控小区、核酸检测点的安全守护工作,还得督导、检查、指挥中队人员有序开展其他各项工作,为了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他每天不间断巡逻,辗转在属地的各个路段、点位进行风险隐患排查,生怕自己的一点疏漏影响大队的全局工作。身为中队的负责人,他一再告诫中队执勤人员,在此关键时期,到了岗位上就如同上战场,接触面广,感染的风险相对大,一定要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张怀林与中队人员共检查车辆1200余辆次,配合医护人员引导市民做核酸4600余人次。

医生妻子奋战核检第一线

张怀林的爱人袁冰华是甘肃省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在打响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她也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中。10月21日,我市启动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以来,她就带领团队的200名护理人员前往城关区支援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高效快速进行,她发挥团队带头人作用,从检测点提前布置点位,到与各个街道、社区协调,她都亲力亲为,亲身上阵。她说:“作为一名医者,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更要奋战一线,即使再累,都要完成这次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10月26日上午11时30分,在城关区某核酸检测采样点,袁冰华正在组织队员给市民做核酸检测。从早上6时30分到现在,她已经工作了5个多小时,“全面武装”的防护服下早已汗流浃背。而此刻她的爱人张怀林同样在安宁区核酸检测点值守。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张怀林一直都没回过家,袁冰华每天回到家也已是深夜一两点,对彼此的担心与牵挂,也只能在吃饭时通过手机微信传递。

“早一分钟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就能早一分钟阻断病毒传播,这是所有医者的使命与责任,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辛苦一些也值得!”袁冰华如是说。

在紧要关头,张怀林和袁冰华在各自的岗位上肩负各自的使命,用平凡却又坚实的肩膀筑起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全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兰州晚报:隔离病房的张医生每天只睡3个小时

10月25日,是张磊医生来到兰州肺科医院隔离病房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第五天。这些天以来,他和同事们几乎“泡”在隔离病房,每天穿防护服超过10个小时,每晚只睡3个小时。

张磊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ICU的副主任医生。10月21日下午,他作为兰大一院驰援兰州市肺科医院医疗队队员,抵达兰州市肺科医院,随国家卫健委委派的专家组一起在兰州市肺科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已经连着3个晚上,张磊因为忙到半夜两三点,没能回去公寓休息,都只是在病区一楼一个床板上眯了几个小时。由于严格感控,没有被子、褥子,只有一张硬床板。

根据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兰州市新冠肺炎患者情况统计,截至10月25日24时,共有确诊病例51例,其中兰州市3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8岁,最大的患者83岁,60岁以上患者超过一半。张磊说,由于目前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以高龄为主,其中很多是外地人,情绪起伏也比较大,更需要医生和护士耐心、无微不至地治疗和护理,比如患者吃饭情况、睡眠情况、吸氧前后血液的氧饱和度的变化等,都需要近距离观察和记录,并随时开展救治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张磊也参与了一线救治。此次,随国家卫健委派来的专家组一起开展救治,他明显感觉到,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手段、方式、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控更加严格,更注重让患者运动。现在隔离区的确诊患者每天都在楼道里运动、舒展经络,同时陪床护士24小时守护观察,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张磊介绍说,在诊治过程中,除了针对患者病情的诊治,专家组成员也同样关注患者的情绪起伏和心理状况。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选派了专业心理医生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医护人员也耐心安慰和鼓励患者,满足患者提出的生活、饮食等需求,大家都在一起努力,战胜病毒,共渡难关。

通讯员 南如卓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