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雄关今犹壮丽 网媒西望丝路新篇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天下雄关今犹壮丽 网媒西望丝路新篇

文/闫琴雯 图/李果繁 李德宇

自动播放

旌旗猎猎,风动,沙动,城不动。坐落在丝路上的嘉峪关如同喉结,扼守在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处,可胜雄兵十万。10月12日,“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有着“天下雄关”之称的嘉峪关。

“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嘉峪关关城里 李果繁 摄

“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嘉峪关关城里 李果繁 摄

来嘉峪关的游客中有一部分是过来“追星”的,嘉峪关不仅有雄关,还有穿着明式将军服,威武霸气的“关长”。专门给过往游客发放“通关文牒”。

作为嘉峪关“关长”,李森留了十年络腮胡,把自己打造的更像一个穿越历史烟尘的大将军。为了带给游客沉浸式的体验,李森专门研究了有关古代甲胄的资料打造了明朝的仿制将军甲,不同于普通的戏服,李森的这身盔甲重58斤,穿起来需要些体力,他的工作便是穿戴好“战甲”,在关城景区迎来送往。

嘉峪关“关长”李森给游客办理“通关文牒” 李德宇 摄

嘉峪关“关长”李森给游客办理“通关文牒” 李德宇 摄

他的短视频账号上有一段“自我独白”∶人生短短几十年!要么活的绚烂,要么死的安然,能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增光添彩,我辈不胜荣幸!理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他有一手绝活儿,可以不假思索地报出游客给出的古代地名儿,被人发现放在网上,李森也体验了一把“小火”的感受。“全国就293个地级市,仔细说起来,大小地方名字也就一千个左右,基本上都记住,游客来了就想听听古地名儿,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递。”李森手写的通关文牒最多的时候一天得几百本,游客排着队,报出自己的故乡,听着遥远历史里浓缩成精华的古代地名,心满意足地拿着“通关文牒”或留或走。

这是李森作为一个嘉峪关人家乡情怀的生动体现。城市的魅力在各种细节里面熠熠生辉,所到之处的一点一滴展现着嘉峪关这座城市独特的英雄气。

“站上城墙那一刹那不得不惊叹老祖宗的智慧,触碰到每一块砖瓦的时候,你很难讲述那种跟历史触碰的感觉,好像就是古代的匠人实实在在地跟你对话。嘉峪关的风吹在脸上,自然带着西北独特的沧桑感。”来自成都的王阿姨跟着旅行团来到了甘肃嘉峪关,十月份的嘉峪关秋风劲头十足,但是依旧没有吹灭旅行团打卡拍照的热情,王阿姨在摊点前买了块好看的围巾,她也要在嘉峪关关城里的城墙上留下自己的西北行记忆。

媒体人体验关城内的“击石燕鸣” 李果繁 摄

媒体人体验关城内的“击石燕鸣” 李果繁 摄

据了解,嘉峪关长城防线兼具人工墙体、壕堑、天然险三大类于一身,堪称辖域规模巨大、军事设施布局严密的巧夺天工之作。嘉峪关关城建造于明朝,是万里长城的第一关,当时制造关城的砖石,责任到人,每块砖石都刻有姓氏,虽然经过长年磨蚀,留下了深深的岁月印记,但至今仍依稀可辨。就像万里长城,饱经沧桑但还是巍然屹立。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嘉峪关市共接待游客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3%、29.17%。嘉峪关·关城里着眼于打造河西走廊独特地域地标,举办国风汉服及人偶巡游、秦腔唱大戏、国风乐器演奏等活动,4A级旅游景区鸿翔孔雀苑推出“鹿岛公园”+河西版“香山红叶”等主题活动,成为嘉峪关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