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丝路新篇章】陕西高质量发展解密:扎根、破局与崛起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续写丝路新篇章】陕西高质量发展解密:扎根、破局与崛起

原标题:【续写丝路新篇章】陕西高质量发展解密:扎根、破局与崛起

编者按:“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陕西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青海省委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以及人民网、中国网承办,旨在发挥中省主流网络媒体优势,集中宣传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开放合作、实现协同发展的的积极举措和典型经验。

中国网西安讯(凌晨)“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道。

陕西,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周、秦、汉等13朝曾建都于此,古为古丝绸之路起点,今踞“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陕西发展的根基,亦是顺应时代、借势崛起的底气。

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升级为第八个国家级城市群,西安获批建设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

十三朝古都“遇见”国家中心城市,如何在重大历史机遇之上,书写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答卷?陕西正在解题。

9月23日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陕西,聚焦陕西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方面的创新实践,全方位展现陕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

扎根历史创新文旅

如何在千年古都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扎根历史、创新文旅,用产业将历史与现代融合相生。

一直以来,文旅都是西安城市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在《西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制定了加快推进丝路文化高地建设,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具体来看,西安文化旅游产业计划到2025年接待总人数达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亿元。

其实,在大手笔的顶层政策规划之下,西安早已开始精细化产业布局。

以城墙为例。城墙作为西安的城市标志与形象,肩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如今,依托产业化思维与市场化手段,城墙已在千年历史之上开出“繁花”。

西安城墙及护城河

在城墙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一个词——“新”。在景区形象打造方面,修复与治理并举。一方面,景区环绕城墙建设环城公园,修复朝阳门、含光门、玉祥门等城墙缺口;另一方面还实施了西安城墙火车站连接工程,治理护城河与顺城巷周边环境对南门区域进行了综合提升改造。

墙、林、路、河、巷五位一体化打造,以“新面貌”亮相的城墙收获到不少肯定与认可。

2018年10月,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被正式授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年12月,国家水利部正式授予西安护城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台前“新面貌”亮相,幕后“新品牌”加持。在产业发展方面,西安城墙构建“敬畏+热爱+尊重+传承+复兴”五位一体的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围绕“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化旅游新品牌,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为了吸引游客,我们全年推出主题文化活动。”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介绍道。“比如一年一度的城墙新春灯会、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西安城墙国际音乐节、夜宿城墙看星空的奇妙体验、风筝节等。”

西安城墙仿唐入城仪式

据《西安晚报》报道,早在两年前,西安城墙景区十一期间单日游客接待量便超10万人次。而在今年第26届“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中,报名人数超45000,中签率约8.7% 。

同为曲江文旅旗下,大唐不夜城也是西安标杆性文旅项目。自“不倒翁小姐姐”“石头人”到“敦煌飞天”等现象级网红IP出圈以来,大唐不夜城利用《再回大雁塔》《再回长安》等节目将街区的美食、建筑、演出、文创、科技融入到整个盛唐文化氛围中。

今年截至“五一”假期,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总客流量2322万人次,周末客流30万人次,节假日客流接近50万人次。

以千年文化为底气,以“新面貌”为支点,以“新品牌”为手段,利用文化孵化产业,利用现代化产业“托举”千年历史文明。

西安城墙提高关注度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将西安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播出去,进一步推动了西安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

环境治理生态破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浐灞生态区是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中重要的生态产业样本。到访浐灞当天,记者团登上世博园长安塔,满眼绿色之中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等大型建筑错落有致。生态与产业和谐共生,浐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分值得探究。

透过长安塔看浐灞生态区一角

前不久,《西安浐灞生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发布。其中明确提到,“会议会展产业的支柱地位形成,现代金融产业支柱地位稳固,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产业融合效益显现,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丰富、特色鲜明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浐灞围绕“欧亚经济论坛”IP,将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等落地,同时推进领事馆加快建设,引进涉外机构20家。而十四运会的举办,也开启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与红利。

以“项目带动、产业驱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引入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超大体量的会议会展产业,这在西安各大开发区中,浐灞堪称“独一份”。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观景区

“中部兴业,南北秀美”,浐灞产业与生态两手抓。在优质生态基础之上,浐灞还落地了灞柳基金小镇、华夏文旅、砂之船奥特莱斯、腾讯小镇、亚马逊、多个高校孵化中心以及创新研究院。

这也是浐灞的资本和底气。在“后工业化时代”,产业建设不仅仅只是“车间与机床”,高端服务业、科技、文旅与金融依然成为不可逆的大势。

作为西安唯一有大体量水域与优质生态的开发区,浐灞对位自身生态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出一批对生态有要求,对经济强助推的高端产业。这也成为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链融合科技崛起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城市亦是如此。

半年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西咸新区启动。平台启动当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省长赵一德等领导到场。

刘国中在当天的讲话中强调,“秦创原”一定要明确定位、聚焦突破,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国之利器。若仅论科技资源,陕西当属高地,不仅坐拥8所“211工程”院校和3所“985工程”院校,还有众多的科研院所、机构等数百家。

科创资源丰厚,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使得陕西备受诟病。正因此,如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成为秦创原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平台的总窗口与核心承载地,西咸新区对秦创原的赋能与引领作用尤为关键。

对于秦创原来说,西咸新区作为平台总窗口,利用自身的金融、人才、高校、企业、政策等资源为其赋能,让秦创原能够充分进行创新性探索与发展。

9月24日,西咸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入区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会上集中签约49个项目,总投资达883.58亿元。其中,42个项目落户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总投资额达675.58亿元,7个项目落户西咸新区其他领域,总投资额达208亿元。

签约项目涉及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科技研发、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国企高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对西咸新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也体现出,陕西省打造“科创强省”以及用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