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一个文明荟萃的地方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汉武帝开疆扩土
西域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繁盛的丝绸之路由此而生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
这里留下了2000年华夏文明的缩影
▲ 敦煌莫高窟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摄影/墨枫
这里,也成为了佛教传播的胜地
在河西走廊,拥有着无数精美的石窟
这些石窟开凿时间长、延续时间久
成为了河西走廊上不可取代的文明
我们不禁发问:这些数目众多、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是从何而来的呢?河西走廊石窟群又为什么能够经历1600年而不衰?
说起河西石窟的来源和发展,就必须要提一提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了,它不仅影响了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的建造风格,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能有今日辉煌,也离不开“天梯山石窟”的影响。
一、始自北凉,终于清朝
提起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辉煌,要感谢一个人——沮渠蒙逊,估计很多人会心存疑惑:沮渠蒙逊是谁?为什么要感谢他?
作为东晋时期北凉国的国主,沮渠蒙逊励精图治,崇尚佛法。早在一个世纪前的西晋时期,西域传入的佛法已在这片土地上得到长足发展,在沮渠蒙逊崛起之时,河西已有相当丰厚的佛教文化土壤。
▲ 凉州区南城门楼
稳定安逸的时局,发达的商贸交通,为沮渠蒙逊进一步推行佛教创造了一切必需条件,翻译佛经、修建寺院,北凉都城姑臧寺院雄伟,高塔成林,蔚为壮观。
▲图中为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佛教文化的珍贵遗存,右侧为罗什寺塔。
公元412年,为进一步缔造他的“人间佛国”,沮渠蒙逊下令建造可以永存的石窟,命凉州高僧昙曜在城南百里之处的天梯山凿山开窟,大规模建造佛像,影响巨大。
这一盛举,在100年后被北魏人崔鸿记录在了《十六国春秋》中,“先是蒙逊王有凉土,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
第4窟·北凉壁画
二、盛极一时,影响深远
或许,沮渠蒙逊没想到,他主持开凿的天梯山石窟正式开启了皇家模式,可以说,历代统治者对石窟的大力推动让石窟艺术迎来了建造的高潮。
自公元460年后,开凿天梯山石窟的凉州僧人们,以昙曜为代表,成为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主要的技术力量。
而此时的莫高窟,名气并没有远扬,虽然开凿于先秦,但繁盛时期却是在北魏孝明帝时期(公元516—528年),随着北凉灭亡,一大批凉州僧人迁往敦煌,从而推动了中原石窟对敦煌石窟风格的影响。而这时已经是天梯山石窟开凿100多年以后的事了。
▲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中间为著名反弹琵琶形象。
如果要给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定一个起源,那么自它由西域传入河西走廊后,便在天梯山石窟发迹,影响过程应当是:
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
可以说,天梯山石窟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石窟的“鼻祖”当之无愧。
三、盛大恢宏,悠久璀璨
自北凉建成,历经北朝、隋唐、西夏乃至到明清时期延续修建,天梯山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文物层叠分布是其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
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
三层洞窟,十七个佛龛数百平米的壁画,还有北凉5窟,北魏4窟,唐代3窟,不明朝代7窟,一百多尊佛像宏伟壮观的石窟艺术令人震撼。
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