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道情唱尽人间世情百态,一台陇剧唱出历史沧桑巨变。10月8日上午,“建党百年·春绿陇原”陇剧惠民演出周新闻发布会在甘肃省陇剧院百姓戏曲剧场召开,甘肃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仁出席并讲话。甘肃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省戏剧家协会有关人员,部分中央驻兰、省市新闻媒体记者,省陇剧院全体人员和陇剧《大禹治水》《官鹅情歌》主创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新闻发布会由甘肃省文旅厅艺术处负责人主持,甘肃省陇剧院院长介绍了陇剧演出周筹备演出和陇剧《大禹治水》《官鹅情歌》创排复排情况。“建党百年·春绿陇原”陇剧惠民演出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协办,甘肃省陇剧院承办并组织演出。本次陇剧惠民演出周将于10月15日至21日,在甘肃黄河剧院演出省陇剧院新创排的陇剧《大禹治水》3场和复排精品陇剧《官鹅情歌》2场。
杨建仁在讲话中指出,陇剧《大禹治水》成功搬上舞台和《官鹅情歌》复排成功,意义重大。一是对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意义重大。创排陇剧《大禹治水》,是挖掘甘肃地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生动实践。陇剧《官鹅情歌》自诞生起历经15年再次复排走向舞台。两台剧目的创排和复排,反映了甘肃陇剧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二是对甘肃省舞台艺术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大前提下开展精品创作意义重大。陇剧《大禹治水》从策划、采风、创作、排练等每个环节均严格按照艺术创作规律进行,环环相扣,剧本16次易稿,在陇剧创作历史上罕见,将《大禹治水》搬上舞台是认真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复排《官鹅情歌》同样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用15年的感悟对一个剧目进行复排打磨,力求尽善尽美。三是对陇剧传承发展意义重大。陇剧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独有的剧种,有6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我国戏剧曲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连续三届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对于一个地方剧种来说实属不易,不仅创下了甘肃舞台艺术事业的辉煌,也对中国的舞台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陇剧《大禹治水》《官鹅情歌》两台剧目的创排和复排,反映了甘肃陇剧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体现了甘肃文艺工作者对陇剧艺术的传承、发扬和光大。
陇剧《大禹治水》是甘肃省陇剧院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自2020年5月起,历时一年半倾力打造的优秀剧目。上古神话“大禹治水”展现了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先民们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英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核心与基石。陇剧《大禹治水》是以弘扬大禹治水精神,讲好黄河故事新篇为主要目标,深入挖掘了保护黄河文化、治理黄河流域的创新思想,在传承中创新打造深植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陇剧。杨建仁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把陇剧《大禹治水》的立意和内涵广泛的推介出去。《大禹治水》成功排演体现了四个结合:一是宏大的主题和民族精神的高度统一;二是黄河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高度统一,大禹治水的发源地、黄河文化的源头、地域特色、陇剧特色在这部剧中做到高度统一;三是呈现内容和艺术样式的高度统一,运用陇剧的艺术样式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在陇剧的内容、内涵发掘上和音乐编创做到了高度统一;四是立意挖掘和昭示未来的高度统一,该剧所展现大禹治水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与当下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统一,这四个结合凸显了甘肃本土化剧种的特色。
陇剧《官鹅情歌》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由甘肃省陇剧院取材于陇南宕昌县官鹅沟古老爱情传说故事成功创排,曾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2020年《官鹅情歌》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该剧讲述了在古代宕昌,氐族首领之子官珠为复仇潜入羌族金羊寨,与首领之女鹅嫚一见钟情,沉醉在热恋中,由此演绎了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最终,一对恋人悲壮的殒灭,化解了两寨间的仇恨,两族人民世代友好互助、和睦相处,为永久纪念官珠和鹅嫚,当地人民把他们最美丽的地方命名为官鹅沟。《官鹅情歌》不仅让陇剧再度攀上艺术高峰,而且也让故事发生地,昔日贫穷落后的陇南宕昌官鹅沟蜚声国内外,成为今天游人如织的中国“爱情谷”,成为文化艺术助力脱贫攻坚的经典实例。据省陇剧院副院长、第1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陇剧《官鹅情歌》原主要演员雷通霞介绍,此次复排绝非是简单的“复制黏贴”,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该剧主创团队秉承演员年轻化、音乐民族化的特点,从剧情、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将进行精心打磨,在增加该剧艺术性、观赏性的同时使其更具贴合时代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
文:杨沛菡
图:任磊 杨亮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