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儿时的神往

中秋节,儿时的神往

原标题:忆中秋

□赵智远

中秋即将来临,我的思绪不由自主飞回故乡。中秋节,是我儿时欢乐的神往。那朴素庄重的祭月仪式和淳朴有趣的民俗,如刀刻铁烙般留在我的记忆里。

中秋时节,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农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欢乐之中。八月十五的前几日,奶奶和母亲就张罗着蒸月饼。家乡的月饼,又圆又大,个个如自行车轮,一个笼屉蒸一个。其中,蒸“拜月”饼最为庄重繁杂。奶奶和母亲把发面擀成一张张薄饼,在上面抹清油,再撒上红曲、姜黄、香豆粉和玫瑰糖,层层相叠,最后用一张白面皮裹起来,还用茶碗和顶针拓出月亮、星星的印记。其他的月饼,有的做成“千层饼”,有的做成“乱瓤子”有的做成“对花饼”。五六个大月饼,一次上笼蒸腾,约一小时,月饼出笼。奶奶把“拜月饼”上的月亮、星星染成红色,在其他月饼上,拓上菊花点儿。那圆圆的月饼,各个被装点的喜庆、吉祥,人见人爱。除了拜月饼,奶奶还要蒸一个拜月必需品——“孙猴猴”。其实这孙猴猴就是一个穿红兜肚、绿裤子,仰面躺着的面娃娃。它的肚子上还有一个小面盆,里面插着一个糜穗,糜穗上装点了不少红红绿绿的面果果,它叫“嗦罗罗树”。孙猴猴四周,还点缀了小兔子、小刺猬、小鸡、小蛇、小猪、小狗等动物。这类面制的小动物,还要单个蒸制一些,中秋节之后,它们被晾干了,不但是我和弟弟妹妹的吃食,还是我们的玩物。

晚饭后,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等悄悄地挂在了大门外的白杨树梢时,这时,我家的拜月仪式开始了。放在院子里的八仙桌上,摆上了“祭月饼”、“孙猴猴”,还有切成月牙状的西瓜,以及红枣、葡萄等水果。等奶奶虔诚上过三炷香后,全家人仰望明月,默默祈愿风调雨顺,年年丰收。拜月之后,全家人吃西瓜、尝月饼、品水果,其乐融融。奶奶指着月亮里的“嗦罗罗树”给我们几个孩子讲“嫦娥奔月”、“玉兔杵药”、“吴刚伐桂”的故事。一家人沉浸在“月圆、人团圆”的温馨之中。

吃过月饼、瓜果,全家人进屋聊天。这时,大门敞开着,那“孙猴猴”还留在八仙桌上,也许左邻右舍的哪个年轻媳妇,会轻手轻脚溜进院子,“偷”走孙猴猴(这行动,大多与主人家事先有约),到自家的房门后吃了。据说,吃了孙猴猴,这年轻媳妇会在明年生个胖小子。奶奶叮嘱我们,八月十五夜里,遇到年轻媳妇偷孙猴猴,或在别人家菜园里偷萝卜、拔笡莲,都不要吱声,不能打扰她“求儿女”的好事。哦,中秋月圆之夜,故乡有这么多和谐、温馨的民俗故事。

岁月流逝,我像从故乡放飞几十年的风筝,但故乡那根线始终牵着我。无论何时何地,那故乡八月十五的明月,依旧挂在白杨树稍,永远挂在我的心头!(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