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实招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敦煌实招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近年来,敦煌市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支撑,通过“选育留用”等方式,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推进人才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敦煌实招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广开门路“选”人才。打破地域身份局限,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推荐56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忠诚干净担当”的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实现“一肩挑”。精准分析研判,从致富能手、毕业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优秀退役军人、年轻党员中挖掘348名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库,逐步形成支部引领、能人带头的发展格局。从市直部门单位择优选派38名第一书记、选调生、驻村队员,进驻乡村振兴重点村、示范村和软弱涣散村,帮建组织、帮立项目、帮引资金、帮带产业、帮解难题,切实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能人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培育种植业合作社307家,畜牧养殖合作社81家,指导各镇党委对种植高手、养殖能人、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进行筛选、登记,促进乡土能人主动回乡干事创业、传播先进技术、兴办致富产业。

敦煌实招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科学实效“育”人才。整合人社、农业、远教等部门资源,利用好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阵地,建立“市、镇、村、组”四级培训体系,采取培训到镇、讲座到村、示范到组、指导到户的方法,广泛普及农业实用技术知识,先后培养各类专技人才、职业经理人、农村经济人300余名,完成农业科技培训80余场次,农民科技培育5.2万人次。聚焦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先后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17批次、890多人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和质量,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55人。以市农广校为基础,成立敦煌市乡村振兴学院,强化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训职能,并注重与高等院校交流合作,积极与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了农村党建研究基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共同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研究课题”,帮助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敦煌实招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实招迭出“留”人才。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活动,对发展产业、乡村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农家客栈创业带头人刘彩芸、返乡青年李富平、农产品经纪人张慧静等一批农村产业一线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在广大农村党员中全面营造赶学比超浓厚氛围。制定下发《敦煌市乡土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和《敦煌市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积极推荐我市14名高层次人才申报“陇原人才服务卡”,成功申报B类卡1人、C类卡5人,发放领军人才补贴26万元,切实提高各类优秀人才的荣誉感、成就感。坚持从激励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基础要素抓起,先后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考录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人员13名,提拔副科级乡镇干部5名,按照每年不低于4.5万元的标准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按照每人每年200元的标准,为全市1066名村组干部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施展拳脚、解除后顾之忧。

敦煌实招打造农村人才"蓄水池"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导向鲜明“用”人才。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行“三培养三引领”机制,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引领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壮大;把党员培养成创业带头人或合作社负责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把党员带头人、负责人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两委”委员,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先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00余名,实现每村每年都有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成立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57个,吸纳社员8767人,把753名党员培养成了合作社理事及骨干社员;在村“两委”换届中,4名合作社领办人、9名退伍军人、24名致富带头人走上了村党组织书记岗位,真正形成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联动效应。

来源:敦煌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