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九年"城"长汇聚磅礴力量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甘肃
甘肃 > 兰州新区 > 正文

兰州新区九年"城"长汇聚磅礴力量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原标题:汇聚磅礴力量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兰州新区九年"城"长汇聚磅礴力量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也迎来兰州新区获批九周年的日子。在这历史时刻的交汇处,回望这座新城,时光虽如白驹过隙,但对这座城市的建设者、见证者而言,一股磅礴向上的力量正涌动不息。

九年披荆斩棘、九年雨雪风霜,兰州新区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奇迹。每一个精彩的高光时刻,背后无不凝聚着磅礴的拼搏力量,镌刻着无穷的奋斗智慧。

九年,新区实现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经济指标裂变式增长,群众收入直线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多年领跑国家级新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增长15.2%的基础上又实现了20.1%的增速,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投资兴业最热的洼地和示范领跑的改革前沿。

从搭建“产业骨架”迈入“集群发展”到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构建的“蝶变”;从坚持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到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和质效并进的开放样板;从偏远落后的农业村镇到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兰州新区正向世人昭示着它令人着迷的魅力。

九年筚路蓝缕,九年逐浪前行,兰州新区的每一次改革、每一次跨越,都生动诠释了新区人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奋勇开拓的精神,成就了“贫地起新城”的梦想,快步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九年“城”长,这里更孕育着无限未来。

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构建起承载千万人口、万亿级GDP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今日新区,迎来了政策加码、体制赋能的新机遇,开启了破茧蝶变、加速腾飞的新纪元,正朝着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的目标奋勇前行!(记者 唐学仁)

产业发展

大数据赋能 现代产业异军突起

8月12日,兰州新区智慧城市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时空信息服务平台两个项目顺利通过最终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最新成果。

近年来,兰州新区把握全国数字信息产业和“新基建”快速发展态势,依托国内数据中心一类适宜布局地区优势,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前布局发展数据信息产业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以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初露芳容

零等待、不取卡、不扫码、停车计费扣费“无感支付”……2020年,兰州新区首个“无感支付”智能停车项目在彩虹城A区投入使用。

“智慧停车无感支付”建设项目是新区建设智慧城市、探索数字新区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兰州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从2017年开始,兰州新区市政集团在城区雨水、污水井盖上安装二维码号牌。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块井盖有了“身份证”。

“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打造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网上可申办事项709项,69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50项实现“全程网办”,网申事项办结率99.71%;生成8.2万本电子证照,提供39类共享服务,累计调用215.64万次;“政民通”App和微信小程序上线,实现“群众跑腿”向“信息跑路”的转变。

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数投公司副总经理朱颖达告诉记者,兰州新区智慧城市项目自2017年启动建设,初步实现了云、网、平台的搭建与融合。截至目前,已建成12个项目,正在建设7个项目,先后获得“2017智慧城市创新奖”“2018智慧城市创新奖”“2018智慧城市十大特别推荐考察目的地奖”等荣誉。

数字经济集聚发展

7月6日,经过3个月紧锣密鼓地准备,由国网思极飞天(兰州)云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项目是第二十四届兰洽会省签重点项目,项目一期于2019年7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7月开始试运行。该项目部署了国网云平台和研发测试云环境,将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东数西算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的竣工验收,是兰州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具体行动,标志着新区抢占信息制高点、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8年,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与有关公司合作建设的甘肃先进计算中心项目落户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2020年6月16日,随着该项目上线运行,兰州新区实现了300万亿次/秒的超级运算能力。目前,甘肃先进计算中心客户数量已达70多家,可面向省内外提供数据分析和算力服务。

据新区科技发展局信息技术科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兰州新区全力打造省级信息技术制高点、西北地区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的行动不断推进,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截至目前,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国网云数据中心、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等5个项目建成投运,区内大数据产业项目达39个,总投资达366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20年3月,新区获批全省唯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成为兰州新区获得的又一“国字号”名片。(记者 霍鸿宇)

生态治理

“颜值”“气质”兼修 美丽新城宜居宜业

初秋时节,走进兰州新区,迆逦的绿植错落有致,移步换景;蓝色的天空,映入眼帘,沁入心灵。地绿、天蓝,这是新区蓬勃绽放的色彩,也是新区生态环境建设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优化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科学精准治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颜值”“气质”兼修,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厚植绿色根基

近日,新区划拨两宗公园绿地用地,面积共计712.462亩。新增的两处公园绿地将让更多的群众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造林绿化,进行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和城区公园水系建设,构建了防风林带、城区景观、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为一体的生态体系。特别是结合景观提升工程,对城市核心区内的荒滩荒坡陆续进行了生态修复,累计造林绿化20多万亩,空闲地复绿6万多亩,以城市美化绿化为主的园林景观达到了1.99万亩,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获评“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狠抓生态修复

秋日,秦王川湿地公园里,野鸭悠闲游弋,芦苇随风荡漾,美不胜收。市民惬意地在湖边散步、健身。

数据显示,2020年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3天,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由2018年的80.5%提高到93.7%;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水质稳定向好,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Ⅱ级城市,水污染防治考核连续三年获评省级“优秀”等次;土壤清洁,无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保持稳定……这座生态之城,展现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新区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多家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般工业固废渣处置场等相继建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区快速发展步伐齐头并进。中水、污水、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

在兰州新区东南片区地块上,一排排整齐的农作物,生机盎然,呈现出万亩绿荫的壮观景象,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成果显而易见。这是从今年4月初开始,新区从场地平整、管网作业、翻地播撒、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入手,大规模开展的复绿项目。目前,复耕复绿总面积已达19365亩。

新区积极实施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干旱风沙区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治理工程,探索黄土低丘沟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目前累计修复12万多亩。因地制宜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的做法不仅提升了新区的“颜值”和“气质”,也为黄河流域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探索了新路径。(记者 李佳丽)

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升级 步入“国评”第一方阵

在全省率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易审批流程,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近年来,兰州新区着力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为兰州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当好“店小二”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总投资4.4亿元的兰州新区鸿瑄科技有限公司维生素D3、奥美拉唑氯化物等5000吨医药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自今年2月份完成备案,新区就为企业发放了临时施工许可证,企业随即进场施工。“目前,项目主体已全部建设完毕,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项目计划今年9月投产。”该公司负责人尤真红说,得益于兰州新区区域评估改革和施工图豁免审查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东风,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时7个月。“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项目建设的‘新区速度’。与同类项目相比,新区为企业免去单项评估事项及施工图审查事项,直接为企业节省40余万元的成本。”

“办理建筑许可”,这一事项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却是业内公认最复杂指标。为此,兰州新区赓续改革血脉,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指标,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印发《兰州新区水电气暖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告知承诺)便利化行动方案(试行)》,对该事项实行“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同步办理”。此外,对低风险项目实行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合并办理,制定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流程,并将审批时限压缩为14个工作日。实行驻区企业办理建筑许可“零收费”,降低企业前期手续办理成本。

惠企放大招

项目建设审批难,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惠企改革大招——“项目策划+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并联审批”综合服务模式,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总投资12.36亿元的中国电信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一期土建建设项目,今年3月底完成备案,申领了临时施工许可证后进场施工,7月26日即办结施工许可证,8月16日已完成数据中心和动力中心基础施工。“我们借助新区分类审批优势,从项目办理正式施工许可证再到基础竣工仅耗时1个月时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相关负责人8月17日对记者如是说。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兰州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7月底印发《兰州新区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称,将举全新区之力,从7月中旬起至10月下旬,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结合“国评”指标体系,制定包括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18个方面178条优化提升措施,力争在2021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赶超进位,各项指标步入“国评”第一方阵,让企业感受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新区速度”。(记者 祁瑞龙)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