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质量发展需以“人”为本,爱“才”如渴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以“人”为本,爱“才”如渴

文/钱河山

“人才是当前企业发展的最核心竞争资源。”8月3日,甘肃伊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兰州建筑业联合会专家库专家刘怀良在接受凤凰网甘肃频道专访时表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更离不开对后备梯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甘肃伊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兰州建筑业联合会专家库专家刘怀良(右三)团队正在审图 兰州建筑业联合会供图

甘肃伊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兰州建筑业联合会专家库专家刘怀良(右三)团队正在审图 兰州建筑业联合会供图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段这样的台词,大意是:战争中,飞机没了油料、舰艇没了炮弹、坦克也趴窝了、枪里没了子弹,只剩下士兵,也只有士兵拿起刺刀用自己弱小的身躯保家卫国。借而言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再精密的仪器、再卓越的软件、再有效的管控等,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掌控和实操。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决策者求贤若渴,在各种场合提到企业现在很缺人。”刘怀良说,这个“人”,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具象说就是实用型、复合型和领军型人才。尤其是前两者,他们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为坚固的“基石”,其技术(才能)水平的高低某种意义能代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而现实的情况是,当前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短板”。部分企业“重设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扭转还需要时间,这也就使得一些基层技术人员成长缓慢、收入不高,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在技术岗位就业,而在岗的部分技术人员对专业知识又不愿深入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施工中凭经验、凭感觉带班工作,影响到建筑质量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口碑、社会声誉。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例如部分企业只重视产值、效益,而忽视对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或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不足;职业院校对技能人员基础培训不到位等,这些因素凸显的同时,市场的“回答”则是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投入使用,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人员相匹配。如此不难看出,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当下,谈及企业高质量发展,说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创新”,而说起创新,就绕不开技术人员。刘怀良说,企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企业或企业决策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引导技术人员从改变思想认识做起,告诉大家主动学、学什么、怎么学,尤其在实践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学以致用”;要把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激发调动起来、把大家的技能水平提升起来。

另外,企业要从分配方式、技能培训、激励创新等各方面把培养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落到实处,营造有利于技术人才成长的环境;要持续发挥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制定“带教制度”、签订“师徒协议”等方式实现技术人员的新老传承,形成阶梯式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复合型技能人才更要加大培养,必要时可以和高校、兄弟企业联合,畅通人才“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渠道,让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人员进入高校课堂或参与社会技术服务交流,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实用型人才和匹配企业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刘怀良还认为,建筑施工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的产业,设计、施工、工法等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需要实践去检验和矫正。因此,对于技术人员而言,一定要向基层学习,向一线的工人师傅学习,因为很多的工艺、工法,特别是实操中的工艺标准规定,都是这些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并通过理论提炼而得出的最佳成果,从他们身上技术人员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经验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