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外国探险家拍的这组照片,揭秘陇上烟草业状况

百年前外国探险家拍的这组照片,揭秘陇上烟草业状况

原标题:【天水影像志】1908年的天水烟草业

■高小我专栏 ■

1908年,俄属芬兰探险家马达汉在天水重点拍摄了见到的烟草作坊,似乎收集、记录烟草业等经济状况是马达汉的重点。

图片一,天水烟草作坊。作坊背靠城墙根,可以看到完整的城垛和城楼,远处群山连绵。作坊规模很大,屋顶堆着一摞一摞的烟草,约有20人在劳动,其中3人正踩着木梯攀上屋顶。画面右边有一穿长衫者袖手而立,似为坊主,其他人无论男女都穿短衫,且衣着都比较厚,天气应该还比较冷。

图片一,天水烟草作坊。作坊背靠城墙根,可以看到完整的城垛和城楼,远处群山连绵。作坊规模很大,屋顶堆着一摞一摞的烟草,约有20人在劳动,其中3人正踩着木梯攀上屋顶。画面右边有一穿长衫者袖手而立,似为坊主,其他人无论男女都穿短衫,且衣着都比较厚,天气应该还比较冷。

图片二,烟草工人。这张照片是图片一的局部特写,画面中有7个男子面朝镜头,有的还微笑着,表情比较自如放松。他们的面前是一堆烟叶,身后是瓦房。

图片二,烟草工人。这张照片是图片一的局部特写,画面中有7个男子面朝镜头,有的还微笑着,表情比较自如放松。他们的面前是一堆烟叶,身后是瓦房。

图片三,晾晒烟叶的女性。这是另一个角度的特写镜头,房顶晾晒着一堆一堆的烟叶,还有竹编背篓等西北常见农具。两位女性席地而坐,正对镜头,其他女性背对镜头,左侧的几位男子侧身看向镜头。

图片三,晾晒烟叶的女性。这是另一个角度的特写镜头,房顶晾晒着一堆一堆的烟叶,还有竹编背篓等西北常见农具。两位女性席地而坐,正对镜头,其他女性背对镜头,左侧的几位男子侧身看向镜头。

百年前外国探险家拍的这组照片,揭秘陇上烟草业状况

天水是西北僻远之地,交通不便,种植烟草有久远的传统。烟草于康熙年间引种后,推广特别快。乾隆时,秦州土特产以“蜜、蜡、漆为多,其最多者为烟草”。(《天水通史》,中华书局2014年版)1927年4月张显菊整理《甘肃天水县风土调查录》中关于“人民普通嗜好”的描述,可以作为1908年社会状况的参考:“人民普通嗜好莫如诸烟草,如旱烟、水烟、卷烟之类,几于无户不有,无人不吸。至于纸烟、片烟,用者较少,然亦不下十分之二三。比之嗜酒之人较占多数。”

马达汉拍摄的照片也反映了天水烟草业比较繁荣的状态,其日记中记录“这个地区种植小麦、大麦、青稞、荞麦、豌豆、大豆、玉米、大米、高粱、土豆、鸦片、烟草以及核桃和水果等(葡萄成熟不了)”。当然,马达汉了解到的情况经常有误,比如“葡萄成熟不了”这一判断就很可笑。

除烟草外,天水还于道光年间开始种植罂粟,起初只是“民家圃园种以为玩”,慢慢形成交易市场,光绪年间商户云集,坐地收购,鼎盛一时,光绪四年(1878年)到光绪七年,巩秦阶道谭继洵不得不查禁鸦片。到了马达汉考察天水的1908年,罂粟仍在种植,并且是主要的外销商品。“根据这里的厘金站提供的资料,主要的外销商品,鸦片的年销售量约2,000,000两(重量)(年收厘金约150,000两银子)。鸦片不仅在这个地区生产,在周边地区也生产,主要通过陕西和开封销往上海。”

马达汉在秦州休息了3天,4月16日,他觉得“秦州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于是继续向东,过马跑泉渡渭河,“河水没到膝盖。水流平稳,河底有的地方是软沙。有两艘渡船维持水上交通。渡船的船帮很浅,但船头和船尾都很高。一帮半裸体的船工吆喝着驾驭着渡船,一会儿在水里围着渡船跑动,一会儿在甲板上用长长的竹竿撑船。上渡船时,得由船工背着上去,船工背人或货物上船都很轻松。”

这是马达汉关于渭河古渡的珍贵记录。马达汉一路之上斩获甚多,因此过河大约花费了一小时。

4月17日,他们到了清水城,“山脚下就是清水城,四周围着一条废弃了的壕沟和一堵土城墙,城墙上设有垛口胸墙和几个小城楼”。之后,他们朝着关山方向进发,于4月18日经过蟠龙铺和长宁驿,抵达陕甘交界的关山口。由于海拔升高,与秦州河谷不同的是,这里的植物刚刚开始生长,树枝上还看不见任何一点儿绿芽。同时由于大雾弥漫,马达汉没有拍摄下所见美景,这让他感到十分遗憾。

翻越关山后,马达汉注意到,“这里的女人头饰十分奇特,有时候头戴一顶黑色锅形帽,有时候脑后戴了一个船形或勺子形的黑布饰物。一缕线缠着盘发穿过黑色饰物。有钱的妇女在黑色饰物上插一根银簪。秦州和秦州西部的妇女不用棉线,而用发网罩在二三根发辫盘起来的发髻上。其余头发梳过去,披在前额。再往西去,妇女们分一半的头发,披在一边,盖住半边眉毛。”在马达汉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张年轻女子的侧身像,正是“脑后戴了一个船形或勺子形的黑布饰物”。不得不说,马达汉这方面的观察非常细致入微。

马达汉的上述记录和照片,是了解二十世纪初期天水社会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

(新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