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花园”温暖了幽暗的莫高洞窟,照亮少女梦想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空中花园”温暖了幽暗的莫高洞窟,照亮少女梦想

原标题:敦煌说丨莫高窟照亮了她的梦想

“空中花园”温暖了幽暗的莫高洞窟,照亮少女梦想

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典藏的一幅肖像画格外引人注目。画中的中国小女孩刘海覆额,面庞圆润,目光清澈而直率,令人过目难忘。

这便是常书鸿先生笔下女儿常沙娜幼年的形象。

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藏常书鸿油画《沙娜像》

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藏常书鸿油画《沙娜像》

她是一个爱花的女人。

出生在法国里昂的常沙娜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

1943年,12岁的常沙娜随父亲常书鸿来到莫高窟,满眼荒凉中,她没有看到过一朵花。后来,常书鸿从外地带回一些波斯菊种子撒在洞窟前的空地上,这里总算有了花朵。

但跟着父亲走进洞窟,常沙娜却看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空中花园”:成千上万盛开在天顶和四壁上的奇花异卉,温暖了幽暗的洞窟,照亮了少女的梦想。

此后,这个爱花的女孩天天跟着父亲和董希文等美术名家临摹壁画,练就了深厚的“童子功”。

敦煌莫高窟,一个庄严的佛国,一个花的世界、美的天堂。

莫高窟第329窟 飞天莲花藻井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 飞天莲花藻井 初唐

一千年连续不断的各色图案保存完好,这在现存佛教石窟中是独一无二的。不同题材的纹样如繁星般点缀着洞窟,完整呈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装饰图案千年演化的轨迹,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一部古代装饰艺术图典。

六十多年来,常沙娜几乎逢人便讲敦煌图案:“莫高窟每个窟都充满了图案,没有空,连地砖都是,包括敦煌壁画上、彩塑上的图案,太丰盛了,太丰富了,一般人不知道。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将敦煌图案运用到现代生活和艺术创作中,一直是常沙娜的梦想。

20世纪50年代,常沙娜的老师林徽因女士就想整理出版一部《中国历代图案集》。

直到40多年后,林徽因的心愿才由常沙娜实现。这套大部头著作《敦煌历代服饰图案》,是常沙娜带着染织系的研究生,连续三年到莫高窟临摹整理完成的。

林徽因早年整理的《中国边饰图案》手稿

林徽因早年整理的《中国边饰图案》手稿

林徽因很早就注意到了敦煌图案的研究和应用,她生前有一篇没来得及发表的文章——《敦煌边饰初步研究》。起初,林徽因经常让常沙娜帮她整理敦煌壁画上的精美图案。在20世纪50年代主持抢救北京景泰蓝工艺时,她让常沙娜大胆尝试,将敦煌装饰纹样运用到景泰蓝设计中。

小时候在敦煌跟父亲画画时,常沙娜并没有觉得那些图案有多重要,父亲整理的敦煌图案资料也没有引起常沙娜注意。自从承担了景泰蓝图案设计任务,在林徽因的引导下走进敦煌图案的世界后,她才领悟到林徽因的良苦用心。原来敦煌壁画中隐藏着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宝藏,那色彩缤纷的图案世界,让常沙娜心醉神迷,不断给她带来创作灵感。

凭着在敦煌练就的童子功,常沙娜很快拿出了一套敦煌纹样景泰蓝工艺品,让这一濒临消失的传统工艺重获新生。

常沙娜设计的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常沙娜设计的景泰蓝和平鸽大圆盘

林徽因决定了常沙娜一生的选择。“本来我父亲让我找徐悲鸿先生,让我继续到北平艺专学绘画的。”常沙娜说,“后来因为到了林徽因手下,我就开始改了,这一辈子搞设计了,搞图案了。”

1952年,北京筹备召开亚太和平会议,会议需要一份有中国特色的礼品丝巾。林徽因再一次推荐常沙娜来设计。

常沙娜回忆说:“我们国家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次。你把敦煌图案用上,再把和平鸽用上,这就够了。”

印花和平鸽丝巾

印花和平鸽丝巾

于是,常沙娜参照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把飞天换成和平鸽,设计出了一款礼品丝巾,成了亚太会议上最抢手的礼品,以至于作为设计者的常沙娜也没留下一条。

30多年后,常沙娜在北京街头偶然发现有人披着当年的这款丝巾。她赶紧追过去跟人家要。

“她这么披着,我说这是你的头巾?她说我的,我用了好几年了。我说,我告诉你啊,这是我设计的。(她说)你设计的?我说是我设计的,你能不能给我?她说哎呀,我在用呢,我喜欢它,我用着呢。后来我说,你把你的地址留给我,后来我买了一个新丝巾给她,她就(把)这个给我了。我就留下了。你说,这是不是佛缘?”常沙娜说。

(《敦煌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