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军街,追寻红色记忆

走进红军街,追寻红色记忆

原标题:红军街上追寻红色记忆

哈达铺镇的“红军街”

哈达铺镇的“红军街”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吕敏讷

一条商业老街,1200米长,究竟迎来了多少人,又送走了多少人?算不清。1935年的秋阳里,一支革命队伍走入老街的视线。如今,老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红军街。

八十余年后的阳光,照着岷江边上的哈达铺,如此明媚。热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我在老街的阳光下行走,路过棉絮加工铺、铁匠铺、点心店、茶叶店、药店、书店以及哈达铺小学。

头裹围巾的妇女,仔细端详她新加工的棉絮;神情专注的铁匠在叮叮咚咚的打铁声中,精雕细琢一件小型的农具或器物,心无旁骛执着于自己的手工;有酒味扑鼻,或许是藏在某个深巷子里的好酒。以“红军鞋”“红军锅盔”“红军凉粉”“红军小百货”等为商铺门楣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还有时装店,摩托车店,人声鼎沸,交谈生意的人群三三两两,琳琅满目的商品,来来往往的车辆,一拨一拨的游人……可是小镇不动声色,在闲散的慢时光里,过着安稳的小日子,缭绕的烟火气息,勾勒出独特的韵致。

老街所在的哈达铺,因海拔气候温度湿度,种植中药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许多山西陕西的商人,来此经营中药材、茶叶、丝绸、醋坊、点心等生意。自古,从四川到甘肃,哈达铺是一个通商口岸。各地的药材客商在哈达铺设有自己的药材商铺,“义和昌药铺”就是其中之一。关帝庙是当年哈达铺乃至宕昌城规模罕见的建筑,见证着全国客商云集于此,哈达铺一度成为全国最集中最丰富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

这条如今依然热闹的商业街,当年曾是红军官兵住宿的地方。漫步其间,红色历史的印迹仍清晰可见。这条红军长征走过、原貌保存最完整的街道,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

1935年9月18日,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之后,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这里获得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作出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去的重大决策。

“义和昌”药铺,有临街铺面和后院房屋两部分。这个树木掩映的院子,房屋依旧保持当年的原貌。青瓦,黄泥墙,古旧色的木门木窗,灰色的行军被褥。阳光透过窗户纸照进来,将被褥晒得暖暖的。

同善社的院子里,有一组三人雕塑,周恩来,穿长衫的郎中,和一个勤务员。雕塑演绎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恩来因病在这里休养,当地的一位郎中为他医治,慢慢身体恢复,这一天,郎中再次来到小院探问病情,感觉大好的周恩来从屋子里迎了出来,在院子中央握住了郎中的手……

雕梁画栋的“关帝庙”,彩绘的廊檐,双龙盘卧的屋脊,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召开了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声情并茂的演讲,鼓舞了红军,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在哈达铺,长征中的红军得到了粮食和药品等补充,哈达铺因此就成了红军长征中的“加油站”。

走进“邮政代办所”,穿越时空隧道,在哈达铺曾经的信息窗口前,再一次感受了历史的一幕。

一条老街,用一个下午,缓步走,轻轻走过每一个角落,不惊扰老街的繁华和安宁。在老街两旁,有许多经营民间工艺品的店铺,大部分出售的红军鞋、红军帽、香包等手工艺品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今的哈达铺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名镇,也成为宕昌旅游的知名品牌。

相关链接

更多红色景点推荐

兰州战役纪念馆

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

兰州革命烈士陵园

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

张一悟纪念馆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山城堡战役遗址

南梁革命纪念馆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

俄界会议旧址

茨日那毛泽东旧居

两当兵变纪念馆

高台烈士陵园

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线路由兰州旅游交通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