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兰洽会项目:兰州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粉底"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巡礼兰洽会项目:兰州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粉底"

原标题:【巡礼兰洽会项目】兰州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粉底”

来源:国际商报大西北

开篇语:为了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西北地区商贸流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甘肃省于1992年举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之后,从1993年开始举办“兰州交易会”,1999年将“兰州交易会”更名为“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2012年报国务院批准,到2020年共举办了26届。兰洽会创办以来,坚持“开放、开发、合作、发展”的宗旨,逐步提升层次,不断扩大规模和拓宽领域,商品展销和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发展成为甘肃和西北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2012年8月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截止目前,兰州新区总引进产业项目760多个、总投资3700多亿元,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高标准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两年内引进产业项目150个、投资超240多亿元,项目建设创多项全省、行业新纪录;10万吨高导新材料、4.5微米超薄铜箔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兰石装备、广通新能源汽车等“新区制造”走出国门;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企业高质快速增长;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中科曙光、华为、国网云等29家大数据企业入驻新区;种养加、产供销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商贸物流产业年贸易额突破2000亿元,晴望川民俗文化村、西部恐龙园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深受游客青睐,旅游综合收入倍数增长。

兰洽会项目成为兰州新区发展的“引擎”

国际商报记者 黄智杰

国际商报甘肃讯 走进兰州新区,与往年不同的感触是,新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规模,投资人气得到提升,落地项目有声有色,企业获利助推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向西开放的增长极逐步显露,经济数据节节攀升。

以生动实例讲好“新区故事”叙述兰州新区成长历程,描绘兰洽会对新区贡献度,为办好7月8日即将召开的第27届兰洽会树形象,展风采。6月16日,由兰州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组织的兰洽会项目巡礼活动正式启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采访团兰州新区,对往届兰洽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情况进行采访报道。

自动播放

讲好“甘肃故事”、讲出“兰州故事”细节,从瞬间影像、记者的文笔,让公众从视角全方位了解兰州新区这些年变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特殊而具有纪念意义年份里,办好第27届兰洽会,这对全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具有引领示范效果。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落地有声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7%,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荣获“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全国“2020社会治理创新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省“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等。2020年以来兰州新区共引进项目192个,总投资近500亿元。截止目前,已开工131个,开工率达68.5%;省级考核项目68个,总投资196亿元。截止目前,已开工项目58个,开工率85.3%,资金到位率26.38%。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产业固投逐年增长。

“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产业固投逐年增长,企业落地数量、项目建设速度、产业科技含量、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创出新高。”兰州新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汪来红介绍:近三届兰洽会,兰州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下了加速度,一大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完成。特别是在第26届兰洽会上,兰州新区签约项目100个、签约总额451亿元。到目前,已开工131个,开工率达68.5%。”

“兰州新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新区绿色化工园区的发展定位,符合我们发展思路。”甘肃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第26届兰洽会落地项目,是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08月在兰州新区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0000万元,年产22000吨的农药及中间体项目签约入驻兰州新区化工园区,被列为甘肃省2020年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一期土建施工、主要设备安装已完成,进入辅助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预计可在8月达到试生产条件。

兰州新区负责人介绍,新区管委会深入践行“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招商引资理念,持续开展项目凝炼储备、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四大攻坚行动。一是启动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服务模式,并通过兰州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兰州新区工程建设项目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兰州新区网上中介超市上线运行,有效解决了中介服务不规范、中介管理无抓手等问题。二是推行工业标准地快速供应模式,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地”项目将加入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容积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5项控制性指标体系,并实行动态调整。兰州新区工业“标准地”严格执行净地出让规定,确保地块具备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须的“七通一净”基础条件。三是持续优化代办服务措施,以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管家式、提前告知、现场协调、线上帮办”综合性代办服务工作机制,在服务过程中共同为企业做好全流程服务保障。

放管服改革让项目跑出“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宏鑫永泰、大禹二期、托球生物、重庆医药(集团)甘肃现代物流中心等198个项目通过“管家式”服务完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备案登记、临时施工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办理。

“我们是第二十六届兰洽会上签约的项目,也是新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保定贺阳衡水一中兰州校区发展规划部负责人南雷介绍,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快速有序推进,预计一期项目于今年9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初中部、高中部招生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项目入驻和开建的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新区速度’。”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基建总监于松川说,自项目进驻以来,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以及西岔园区领导高度重视,通过领导包抓、专班跟进、全程代办等方式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新区相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了办学许可证申请、临时办学点安排、教师招聘、招生计划下达等困难和问题,为民办教育投资创造了最优环境,提供了最佳服务。兰州新区贺阳高级中学依托贺阳教育集团与河北衡水第一中学合作创办的保定贺阳衡水一中高级中学,是一所集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和生活休闲区于一体,布局合理的花园式全日制寄宿k12国际化学校。集团总投资额 12 亿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 11 亿人民币。学校建成后,高中部师生规模8000人,小学初中部师生规模5000人。

“在兰州新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保障下,我们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土建主体工程及主要设备安装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预计在7月底前可达到试生产条件。”兰州泰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李忠平介绍,兰州泰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氯酸钾及25万吨双氧水(27.5%)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2019年第25届兰洽会签约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346亿元,一期建设年产5万吨高氯酸钾、15万吨双氧水生产线以及办公楼等配套设施;二期建设年产10万吨双氧水及4万吨氯酸盐产品线。建设完成后可实现氯酸盐、高氯酸盐、优质氢、双氧水等产品的联合生产,预计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0人。

“管家式”服务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汪来红讲,近一年半以来,兰州新区企业落地数量、项目建设速度、产业科技含量、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创出新高。签约江苏瑞邦高端农药原药及农药中间体、兰州新区成功教育园项目、中工服工惠驿家兰州新区智惠产业创新城等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20个。对接万达集团、桃李面包、北京东方雨虹等行业龙头企业60余家。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聚集步伐加快,绿色化工产业呈现爆发增长态势,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兰州新区负责人表示,集中精力参与今年的兰洽会招商引资工作,下一步,将结合省上近期出台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新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打造绿色化工、合金新材料、商贸物流“三个千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城市矿产“三个五百亿”产业,大数据、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节能环保“五个百亿”产业,提升新区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党百年献礼】兰州新区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区体育馆项目

国际商报甘肃讯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现托管3镇,常住人口46.5万人。

现代化城市建设布局

近年来,兰州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把肩负好战略使命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坚持抓实党的建设增定力,深化综合改革激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强实力,促进创新开放挖潜力,精智管理城市添魅力,新区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极、地、台、区”作用日益显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7%,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成为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荣获“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全国“2020社会治理创新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省“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等。

坚持把改革作为立足之本,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九大改革”,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承诺制、并联审验、不来即享、证照分离、全员聘用、全员绩效等多项改革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要求的1/4、1/5,事项最少、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的高效审批成为全省样板;土地、用能、运输、融资、社保等要素成本大幅降低;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全国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优的地区之一。

构建外向型产业平台

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引进产业项目760多个、总投资3700多亿元,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高标准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两年内引进产业项目150个、投资超240多亿元,项目建设创多项全省、行业新纪录;10万吨高导新材料、4.5微米超薄铜箔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兰石装备、广通新能源汽车等“新区制造”走出国门;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企业高质快速增长;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中科曙光、华为、国网云等29家大数据企业入驻新区;种养加、产供销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商贸物流产业年贸易额突破2000亿元,晴望川民俗文化村、西部恐龙园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深受游客青睐,旅游综合收入倍数增长。

坚持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18个,引进研发人员4680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1.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3.6%,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获批建成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3个开放平台和粮食、肉类、跨境电商等8个指定监管场地,开通12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保税仓储、金融仓储等物流园高效运营,货物吞吐量、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坚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发建设面积增加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日趋完备。脱贫攻坚任务高标准完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24个保留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城市绿地率大幅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创出新经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用心用力做深做细民生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建设各类学校53所,科教园区建成院校7所、在建9所,入驻师生7.5万人,与8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争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建成各类文化场馆40个,各类体育场所987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法治新区、平安新区建设纵深推进,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健全,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十四五”时期,兰州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把握新阶段、践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速产业集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能级、优化生态环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18%以上,常住人口超过百万,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