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年骄傲的敦煌艺术,我们如何欣赏它?
敦煌石窟艺术的形成,约经历了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北朝的北魏、西魏和北周以及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致都能显示出其艺术的风格特色,也显露出彼此的因承与联系。就现有的石窟艺术,从敦煌艺术形成与演变的全过程中宏观地把握来看,我认为概括为四个大的时期是比较恰当的。
勃兴期:前凉太清四年(366)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历经前凉、后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朝代,约214年,造窟40个。
月光本王本生图 北凉 敦煌275窟
西王母·帝释天妃 北周 敦煌305窟
佛说九色鹿经 北魏 敦煌257窟
说法图 隋 敦煌244窟
伏羲女娲 西魏 敦煌285窟
风神
全盛期:隋开皇元年(581)至唐建中元年(780),历经隋代、初唐和盛唐时代,约200年,造窟194个。
药师净土变局部·伎乐 初唐 敦煌220窟
西域各国王子 盛唐 敦煌103窟
反弹琵琶伎乐天 中唐 敦煌112窟
文殊变局部 晚唐 敦煌159窟
世俗化期:吐蕃占领时期的唐建中二年(781)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历经中唐、晚唐、五代等时期,约178年,造窟136个。
藏经洞壁画·近侍女·比丘尼 晚唐 敦煌17窟
屠宰 五代 敦煌61窟
扬场 五代 敦煌61窟
福田经·伐木建塔 隋 敦煌302窟
雨中耕作 盛唐 敦煌23窟
衰退期:北宋建隆元年(960)至北元宣光二年(1372),历经北宋、西夏、元等朝代,约412年,现存西夏石窟多为前代的石窟改建补修而成,造窟135个。
如意轮观音像 晚唐 敦煌14窟
菩萨像 元 榆林4窟
欢喜金刚 元 敦煌465窟
射箭 五代 敦煌346窟
这四个时期,敦煌石窟艺术的时代风格大致是清晰可辨的,它们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动力及其心理目标与审美观念,同时,也显露出那个时代的全貌和时代与民族的性情。所谓时代风格,即时代的命运和时代性格的外化,也即“时代灵魂的眼睛和喉舌所凝视与演唱的气度与风采”。以往的一些敦煌学者大都将敦煌石窟艺术分成为早、中、晚三大时期,我以为这只能算是对一般的艺术流派约定俗成的简易划分,并不能体现时代的个性、命运以及时代人心的总的趋势,面对着庞大复杂的敦煌艺术群体,它显得过于粗率。艺术的风格演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它满烫着时代精神的印记,需要小心谨慎地研究和鉴别。以往的敦煌学者,总习惯于以所谓的中原“传统风格手法”去套解和评估敦煌艺术,无异于削足适履,岂不知敦煌艺术自身即已是传统。此外,也习惯于以所谓“栩栩如生”和有没有“现实生产劳动场面”的描绘去鉴别审视敦煌艺术的价值,岂不知艺术自身的规律是人类精神的物化,是来自内在的灵魂的需要。
敦煌艺术正是西部人民精神的物化,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栩栩如生和现实生活描写,它还有非现实的东西,甚至是反现实的东西,超现实的东西,也恰恰是非现实、反现实和超现实的这些东西,才使我们窥视到不同时代的人类的理想、追求与渴望,从而区别不同时代的艺术风貌,找到其终极之所在。如果我们仅在艺术中寻找我们祖先的“现实生活”,那么“二牛抬杠”的农耕方式,一“抬”就是几千年,毫无变化;一把用笈笈草做的扫帚,一扫就是上千年。至今我国西部民族,仍取用敦煌壁画中所绘制的那种模样的扫帚,在打扫着现实的尘埃,还有打麦的裢枷,和那至今还在沿用着的婴儿车等。精神这东西,比起物质的东西要活泼得多、生动得多,当然也难以捕捉和难以把握得多。
因此,根据现存石窟,将敦煌艺术划分为四个大的时期,着眼点主要在于不同时代的精神取向与文化选择,以及所有创造性的新成果等。
来源:雅书品iRea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