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文图/钱河山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师傅是给你捅窗户纸的,技术的提升还要靠自己的悟性。”这是中国古建筑保护工匠名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河州工匠、甘肃古典建设集团古建技术总监、白塔木匠“掌尺”(为掌握尺寸之意,代指技术最高者)胥元明对学艺之路的总结。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白塔出木匠”是中国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这里的“白塔”代指甘肃省永靖县白塔寺川,相传当年鲁班修建完炳灵寺路过白塔时,将一把斧子遗落此处,从此这里便开始有了木工手艺人代代相传。图为白塔木雕代表作《福寿禄》门罩。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56岁的胥元明(右)是胥氏建筑的第七代传人,其祖父胥步山是民国时期的木雕大师级人物,手艺精湛,弟子众多。胥元明从小耳濡目染,与木雕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图为5月12日,兰州建筑业联合会秘书长汪军(左一)一行到胥元明木雕工作室考察白塔木雕。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胥元明介绍,“白塔木匠”是白塔木雕工匠的统称,是在“大木匠”和“细木匠”两种技艺融会贯通者中产生,前者主要做建筑,后者主要做家具,只有把两者都做好了,才有可能成为白塔木雕工匠。图为胥元明时常置身木雕中与之“对话”。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白塔木匠还需会美工、图案设计等技艺,只有这样其作品才会既有地方文化印记,又有自身独到之处。“当一名木雕工匠,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做工、刻苦学技及持之以恒。”胥元明说。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九五分六”“寸三二寸三六,棱在面前。”“雕刻龙的时候,掌握三点:嘴张破、身拱破、爪子捏破。”……据悉,白塔木匠的绝大部分技艺都是口耳传承,没有文字记载。其与南方木雕不同的是,融入了多民族文化元素。图为胥元明利用休息时间制作的古建筑模型。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去年,胥元明将明代“五开间大殿”等比例缩小40倍,制成可拆卸、组装的模型,并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古典木构建筑的“美”与“技”。被访者供图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胥元明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在家乡建一所白塔木匠传承基地,整理归类相关资料(实物)的同时,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图为胥氏建筑的第八代传人、甘肃古典建设集团仿古二公司经理胥明智(右)正在与父亲交流。被访者供图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我还想把自己雕刻所获的经验,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向更厉害的师傅请教来的东西,系统地整理成文字资料传下去。继续把更多的古建修缮好保护好,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胥元明如此说道。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据了解,白塔木匠多以家族传承方式延续,他们传承有序、谱系明晰,现今有据可查的家传谱系有32家、师传谱系多达200余家。《永靖县志》记载,1954年,白塔木匠有1686人,1978年—2009年,白塔木匠共修建佛寺5012座、维修古建1458处。钱河山 摄

白塔木匠“掌尺”胥元明:学艺靠韧劲 守艺靠初心

当下,机械化设备的大量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木雕艺术逐渐式微。胥元明说,机雕作品美则美矣、快则快矣,但那些花草树木、走兽飞禽上缺少了“温度”与“灵魂”,而这恰恰就是我们(白塔木匠)需要一直坚守的传承。图为胥元明在祖父木雕作品(窗框)前守望初心。钱河山 摄

(本次报道得到兰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