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商投人】商投“庖丁”:机器在我眼中是透明的

【我是商投人】商投“庖丁”:机器在我眼中是透明的

自动播放

【编者按】面对镜头,他们显得手足无措、口舌僵硬;回到岗位,他们瞬间元气满满、如鱼得水;面对任务,他们个个当仁不让、冲锋在前;谈及荣誉,他们坚信都是团队合作的成就、个人不过是幸运儿;他们默默坚守岗位,他们说还有人比自己付出更多、做得更好,仿佛一棵棵平凡的小草,犹如一枚枚闪亮的螺丝钉,让“微不足道”点染了春意盎然、托起了巨轮出海。

兰州新区商投集团成立仅四年,营收增长逾300倍,实现“兰州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双向运营常态化,打通“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并设立海外仓,开创20余项甘肃省第一,上榜甘肃省国企十强、入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耀眼的成绩,来自于每一位“他们”不舍昼夜、无私无悔的付出,“他们”共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名字——商投人。

【我是商投人】商投“庖丁”:机器在我眼中是透明的

“现在龙门吊在我眼里就像透明的一样。”一提起维修,这个不怎么说话的“老师傅”相当自信地打开话匣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师傅有招“绝技”,当工作中的龙门吊出问题时,他判断的准确率都在90%以上,如同庖丁,深知“关节”在哪儿,然后精准剔除病灶。

周资江“望闻问切”,寻找设备“病因”并琢磨“疗法”。肖刚 摄

周资江“望闻问切”,寻找设备“病因”并琢磨“疗法”。肖刚 摄

老师傅大名周资江,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安全技术管理部副部长、“新区工匠”称号获得者。他不仅擅长“治病疗伤”,还能激发潜能,让设备从“普通一兵”升级为“超级战士”。

今年3月31日,1.3万吨氧化铝的集中到达路港公司,现场作业人员及设备压力陡增,仅靠人力远赶不上货物抵达的速度,吊具改造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进行测算,最终确定吊具改造成功后处于满载状态下也在可起吊的范围内。历经三天三夜的加班加点,按照两袋氧化铝之间1.2米中心距的尺度,22个吊环被均匀焊接紧固在吊具上,进场大展手脚。改造前,卸一车需要40分钟,使用新吊具后,只需要不到2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

看着氧化铝从龙门吊上缓缓落地,周资江带队的五人技术小组脸上欣慰的笑容掩盖了连续加班的倦容。

路港公司副总经理姚天彪坦言,本次吊具的改造成功和投入使用是商投集团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依托“周资江创新工作室”,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的又一有力举措,为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和“工匠”型技能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周资江带队,技术小组三昼夜奋战,将“独臂侠”升级为“八爪鱼”,实现工作效率倍增。肖刚 摄

周资江带队,技术小组三昼夜奋战,将“独臂侠”升级为“八爪鱼”,实现工作效率倍增。肖刚 摄

在周资江的眼里,看似冰冷的机器和零件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机器出了毛病,他就化身“机器医生”,这儿敲一敲,那儿调一调,总能找到对症的“治疗方式”。在旁人眼里枯燥的动作,他带着只有4个人的团队,已经“重复”干了3年,承担起了园区171台(套)设备的检修、维保工作。

在路港公司做设备维修的3年时间里,他以出色的工作能力,确保了公司所有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仅设备维修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省约150万元。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当你喜欢这个工作时就不觉得枯燥了,特别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周资江笑着说,干这一行,尤其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功近利,只要用心去学去做,总会成功的。

别看他在机器堆里搞起维修来如鱼得水,其实他也经历过“万事开头难”的破晓时刻。“新设备刚到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接触过,更别提构造、原理、性能这些细致的东西了,真的是一窍不通。设备有啥问题只能请厂家来维修,仅一台轨道式门吊全年的维保费就得30万元。”现在看似风轻云淡的那段往事,曾经却是周资江心中的风起云涌。

大家心里都知道,那些“摸石头过河”的日子里,他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碰到不明白的就向别人请教,休息时间也不忘翻阅各类相关资料,实在无人指导,就靠自己摸索。

周资江不怎么喜欢“说”,通常都是埋头干事。这份混合着油污,灰尘、噪音的工作却是他的心头宝,“有时候难免会牺牲一些节假日,不过,这就是一个维修工的工作特点,只要设备在动,就要随时准备着。”机器的安全运转是长在他的心尖上的事。“踏实肯干”这四个字则成了描述周资江最常用的词。

所有与设备沾边的急难险重任务都离不开周资江(左),为解决驻园区木材加工企业用电问题,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顶着烈日下接通专用电路。肖刚 摄

所有与设备沾边的急难险重任务都离不开周资江(左),为解决驻园区木材加工企业用电问题,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顶着烈日下接通专用电路。肖刚 摄

今年53岁的周资江两鬓已经掺杂进些许花白,在外人眼里他不苟言笑,但干起技术活来利落干脆;在徒弟们眼中,他是严厉认真的好老师,因为他的“课”可不是照本宣科仅仅动动嘴皮子,关键时候必须“上手”,才能让生病的机器“起死回生”。徒弟们说,在他这里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尽管在维修设备方面,周资江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秘籍”,但他的心愿可不仅仅止步于此,反而一直觉得自己学习不够,“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设备中不断应用,我就更加不能放松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020年以周资江为领衔,商投集团成立了设备运维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新员工技能技术的提升,同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扮演着公司维修技术部门承上启下的角色。

走过各种艰难路终于练就纯熟技艺,但周资江没有因此就藏着掖着,而是把一身本事都教给年轻人,不仅仅用匠心修机器,还用真心育人才。

“任何行业最终都是需要年轻人接棒,维修这个活儿是一点问题都不能出,必须实操让年轻人学到真本事。希望年轻一代能尽快成长,承担起维修工作的重担。”周资江带徒弟,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准,听到有徒弟在操作中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时,他会立马叫停,“数据没有‘大约’,多少就是多少。”

在人才培养上,周资江有自己的一套,用他的话讲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是作业现场言传身教,把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传递给青年职工,二是定期组织设备运维技能交流会,和青年职工一同持续学习、共享知识,及时纠正青年职工的操作错误并使其加深印象。他培养的后备梯队人才已在设备运维相关岗位上发挥作用,为实现公司人才强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周资江(左)指导徒弟认识、了解设备 肖刚 摄

周资江(左)指导徒弟认识、了解设备 肖刚 摄

“现在进入工作岗位的基本都是90后,文化层次高、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只是缺少一些脚踏实地的机会。不过这不是大问题,只要正确引导,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他们的成就肯定是超过我们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周资江对年轻人的成长充满了期待,“为各类设备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就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意义。”

作为一名党员,周资江感言,中国共产党用百年沉淀铸就今日辉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愿祖国繁荣昌盛,让百年大党带领中国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