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没有遗憾,莫高窟极简生活是我内心最大富足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在敦煌没有遗憾,莫高窟极简生活是我内心最大富足

原标题:赵俊荣:他们,擎出一盏敦煌壁画艺术的心灯

敦煌的魅力大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感染,丰富而驳杂、独特又幽谧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的强大气韵,使得每一个前来游览和朝觐的人都不得不从内心和灵魂当中涌起虔诚的信仰和热爱,在这遗迹面前,诚笃沉肃,流连忘返……

莫高窟昏暗的洞窟内,一座高高的木塔,一个狭窄的梯子端头放着一块画板、几个调色陶碟、一杯水、几支画笔、一块反光板。面对上千年的壁画,赵俊荣一笔一笔地临摹着……这是一个敦煌石窟壁画临摹者的世界。

2015年深秋,敦煌已经开始降温。在莫高窟临摹了一辈子壁画、已到退休年龄的老画家赵俊荣还是不肯离开洞窟,因为他临摹的第254窟壁画《降魔变》还没有最后完稿。他想无论如何要把这幅壁画临摹完成,作为自己在莫高窟的最后一幅作品。

他说:“我每天在这个洞窟里面对古人,面对古代这么精美的艺术,想起常书鸿、段文杰他们老前辈在这儿奉献一生,我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就想为敦煌壁画临摹多做一点事”。

赵俊荣每天一个人守在这里,却一点儿也不觉得清冷孤单。

出生于1955年3月的赵俊荣,是土生土长的酒泉人。当时酒泉有几位高水平的老师,一位是中央美术学院五十年代毕业的高作人老师,还有一位是酒泉五七干校大名鼎鼎的高尔泰老师。赵俊荣经常去看他们画画,绘画水平也由此大幅度提高。后来,酒泉丁家闸魏晋壁画墓被发掘,甘肃省博物馆的张朋川先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关友惠先生来此临摹复制壁画。赵俊荣帮助他们勾画线稿,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古代艺术,接触到线条,知道了敦煌石窟壁画。1977 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到酒泉招收美工,孙纪元老师前来招考,赵俊荣被顺利录取,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敦煌研究所工作。

“在莫高窟内做临摹工作,虽然寂寞枯燥,但面对精美无比的古代艺术,看到先生们对艺术的无我无欲,我常常在求惑内心:是精美的艺术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是极简的生活和封闭的环境淡化了名利?是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法使他们清心寡欲?还是自身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有了责任和担当?我感到这都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空间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修炼自我,修正内心,去掉浮躁。所有的生活和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修行的过程。”

在远离繁华都市的荒漠深处,敦煌这批才华横溢的画家无一例外都放弃了原本更有前途的美术创作之路,牺牲了成为大画家的机会,几十年如一日,不卖画,不挣钱,青灯孤影,甘守清贫,终其一生面壁临摹,虽九死其犹未悔。

敦煌藏经洞唐代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工匠精神:“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说明工匠精神在敦煌闪耀千年,在大漠中薪火相传。

赵俊荣说:

“我一生在敦煌只做了这一件事,传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现在我已六十多岁,感觉时间 越来越少,只想有个安静地方,静下心来做好眼前事,在敦煌一生我没有遗憾,莫高窟极简的生活是我内心最大富足。”

资料来源:

《敦煌画派》,秦川、安秋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陈旻:《赵俊荣和他的敦煌壁画》,环境经济. 2017,(17)

来源:读者书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