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擎出一盏敦煌壁画艺术的心灯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他们,擎出一盏敦煌壁画艺术的心灯

原标题:段文杰:他们,擎出一盏敦煌壁画艺术的心灯

敦煌的魅力大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感染,丰富而驳杂、独特又幽谧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的强大气韵,使得每一个前来游览和朝觐的人都不得不从内心和灵魂当中涌起虔诚的信仰和热爱,在这遗迹面前,诚笃沉肃,流连忘返……

1944年,张大千在重庆举办敦煌壁画临摹展时,段文杰还是重庆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徒步二三十里路赶来参观。没想到,色彩斑斓的敦煌壁画摹本,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45年从艺专毕业之后,段文杰义无反顾地离开重庆,前往敦煌追梦。

段文杰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前往敦煌的漫漫旅途。可是才到兰州,就传来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将被撤销的消息。他非常失望,正好遇到了从敦煌回来的常书鸿,常书鸿对段文杰的理想非常赞赏,他告诉段文杰,让他在兰州等待他回来。

1946年7月,段文杰随即加入了常书鸿的队伍,走向了敦煌,开始了敦煌艺术临摹、研究和保护工作。

重新成立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刚从美术学院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段文杰有过社会工作经验,绘画及研究能力较强,被任命为敦煌艺术研究所考古组代组长,具体负责组织临摹壁画,勘测石窟状况和调查洞窟内容等工作。

段文杰致力壁画临摹工作,他不断思考和探索古代壁画的艺术成就和表现特色,并身体力行,在临摹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古代壁画的精神风貌,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是敦煌石窟整窟临摹和巨幅壁画临摹的首创者,也是敦煌学研究的开拓者。

段文杰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临摹第130窟的《都督夫人礼佛图》。

第130窟建于盛唐,宋代重新敷泥覆盖了盛唐的原画。1941年时张大千揭开了表层的宋代壁画露出了唐代原作。但由于剥开表层壁画对原壁画已经形成了损坏,剥开之后又长期处于阳光照射下,段文杰到敦煌时,这幅画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段文杰根据当时还能看到的壁画现状,对比唐代同类壁画的线条,色彩处理方法,查阅了上百种有关古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才将都督夫人及其他女眷的服饰打扮一一考证清楚。

经过反复研究和探索之后,段文杰对《都督夫人礼佛图》进行了大胆的复原性临摹,终于让这幅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唐代丽人行”得以复活,一举惊艳世界,成为敦煌壁画临摹的杰作。

从1945年来到敦煌,到1998年退休,直到2011年去世,段文杰在莫高窟坚守了60多年,他临摹的敦煌壁画多达360幅,面积140多平方米,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学者说:“敦煌虽然在中国,但敦煌学在国外。”段文杰听到这样的说法,非常难受。作为一个中国的学者,段文杰感到自己有责任尽一切力量推动敦煌学的研究。敦煌在中国,中国的敦煌学研究就不应该落后于外国。这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开始,全国的学术界都很关注敦煌学的发展。段文杰敏感地意识到中国敦煌学研究的新时代到来了,他努力推动本院的敦煌学研究,特别是在敦煌石窟相关的领域发挥优势,促进了石窟艺术、石窟考古、敦煌史地等方面的研究。他倡导创办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学术刊物《敦煌研究》,经过几年的试刊,于1983年正式创刊,如今这份学术刊物已经成为了世界敦煌学研究的必备参考,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他除了自己致力艺术研究,发表大量的论文外,还不断组织全国性和国际性的敦煌学术研讨会,促进敦煌学的交流和发展,同事也让更多的国内外学者了解敦煌、了解敦煌研究院。在他的主持下,敦煌研究院在短短的10来年时间内,出版了学术著作、石窟艺术图录、艺术鉴赏类图书数十种,全面反映了敦煌研究院在石窟艺术研究方面的雄厚实力。

段文杰晚年居住在兰州,他说,每晚入睡后都能梦见自己在三危山下,听见莫高窟九层楼飞檐上的铃铎声……

资料来源:

《敦煌画派》,秦川、安秋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敦煌旧事》,赵声良著,甘肃教育出版社

来源: 读者书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