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英烈李闽学

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李闽学等47位学子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

李闽学,字振南,1907年生于武威六坝阳春沟村。父亲李凤威,清末廪生,民国初年任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李闽学幼时在武威读私塾,12岁入武威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就读。毕业后,先后在甘肃省立四中(武威)、一中(兰州)读书。1923年春天,他跟随父亲来到北京,考入北京汇文中学。此时的北京,五四运动掀起的文化思想潮流正风起云涌,新思想、新文化在学校中广为传播,李大钊、鲁迅等教师的先进思想和学说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李闽学认真学习他们的文章和作品,以极大的热忱参加中共北方区委组织的青年活动。

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同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总工会、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反帝大联盟、广州代表团等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5000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美、英、日、法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会后,集会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政府当局立即驳复八国通牒,李闽学表现得非常勇敢积极,他始终走在队伍的前列。当游行队伍行进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遭到政府当局的血腥镇压。预先埋伏的军警向游行示威的人群开枪射击,年仅19岁的李闽学不幸被子弹击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和刘和珍等47位青年学子一同倒在北洋政府门前的。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愤然写道:“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同年3月28日,甘肃旅京同乡会在北京南横街吴公祠为李闽学烈士举行追悼会,称李闽学“吾陇上好比赤色照耀,霹雳一声,惊聋启聩”。甘肃籍学生、共产党员胡廷珍主持了追悼会,与会者痛斥反动当局的卖国行径和滔天罪行,鼓励甘肃同学化悲痛为力量,坚决同反动派斗争到底。《新陇》月刊以《陇上之光》为题出版了李闽学专集,以示纪念。消息传到兰州后,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立即召开会议,决定将三一八惨案特别是武威籍学生李闽学遇难的消息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宣传,以召开悼念死难烈士大会为契机,号召动员全省民众团结一致,积极响应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行动,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进行到底。

1929年,为纪念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烈士,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伫立起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李闽学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后来,甘肃省政府追认李闽学为革命烈士。

(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