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夫人、弘化公主……武威古代贤妻良女剪影集锦
甘肃
甘肃 > 旅游 > FENG享 > 正文

尹夫人、弘化公主……武威古代贤妻良女剪影集锦

原标题:国际妇女节 请欣赏武威古代贤妻良女柔范剪影集锦

武威古代贤妻良女柔范剪影集锦

在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之际,讨论和歌颂妇女的文章铺天盖地,笔者在这里想聊一聊古代的妇女,古代武威的妇女,古代武威的贤妻良女。

图片

古代的贤妻良女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已领略、欣赏过无数的美好女性形象。历史上的武威,曾有过花木兰、尹夫人、弘化公主几位光彩照人的女中英杰,《五凉全志》中的人物志也收录了明清两朝(主要是清朝中叶之前)受到朝廷旌表的许多贤妻良女和节烈贞女,仅武威县就有394人。武威现存碑志中,也有不少志主为女性者,还有不少女性附着于丈夫的生平当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阅览地方志和碑志,通过一幅幅女性柔范剪影,一个个闺阁中的贤妻良女形象跃然纸(碑)上。本文以武威墓志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展现一批武威古代的贤妻良女和节烈贞女形象,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武威的历史文化。

一、妇仪嫔则,贞慧懿淑的贤妻良女型

图片

《隋燕王府录事段夫人之志铭并序》,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简述段氏郡望、渊源和仕宦情况的基础上,赞扬了段夫人“少而贞慧……姿望端详,语必中规,动无违礼”的风范懿德,特别是对段夫人在家庭遭遇离乱之苦时,“携□孤幼,备历艰危”的行为予以高度评价。

《大唐故李君夫人孟氏墓志并序》,刻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6)。简述了李君夫人武威人孟秤的高贵出身,展现其“体质容华,淑姿琬琰”的美貌,突出其“六行不阙,四德有闻”“妇仪嫔则,帷教家风”的懿德风范。

《直秘书省韦君妻贾氏玄堂志》,刻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简述并赞扬了贾氏“生而韶秀,幼而淳洁”“懿淑”“幽闲”“晨昏展就养之方,琴瑟叶移天之契”的品行。

《唐故夫人冯伍墓志铭》,刻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冯伍出身名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修为,“父异其高德”,年方十五岁,即嫁于太原王君。王君任徐州长史期间,因自己兄弟的英年早逝,情志抑郁,身染重疾,“十数年间不能痊损”。夫人冯伍“朝夕侍奉,形容憔悴,迄至薨日,终不解衣。”丈夫去世后,她不着锦衣,布施余资于穷苦人家。67岁时去世,与其夫合葬于武威天台旧茔(今武威城区西北金沙镇赵家磨一带)。

二、教子有方,守贞立节的相夫慈母型

图片

《唐故朝议郎内供奉守庆州司马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贾公故夫人颍川县太君陈氏墓志铭并序》,刻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碑文在简述志主丈夫贾光“清慎居心,与物无竞。在官克勤……在私克俭……与朋友交,言而必信”的高尚品行的同时,重点赞扬其夫人陈氏“四德咸备,六行无亏”“德为妇首,行可母师,择邻训子,所见皆奇”的懿德风范。因其如此,“仿之者如云,教之者如雨。”其子贾温在这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很有出息,曾任神策军衙前正将,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阳武县开国子。

《亡室姑臧李氏墓志铭并序》,亦名《崔晔妻李氏墓志》,刻于唐僖宗乾符五年(878)。简述志主李道因的生平事迹,赞颂其 “勤敬精洁,动循礼法”的“高行全德”及辛勤抚育子女的美德。同时,李氏孝顺公婆,对久病十多年的婆母“服勤无离几席,连宵不褫带,积岁无惰容”,做到了精心服侍,毫无懈怠,常年和衣而睡、和颜悦色处之,实在是难能可贵。

图片

《唐故清河郡张府君夫人武威郡石氏墓志铭并序》,刻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在简述张怀清家世渊源及其品行的同时,重点叙述了其夫人石氏在丈夫“因王事从边,沉殇矢石”(牺牲)后,“守贞姿于松竹”“立节行于遗魂”“孤养嗣子,教之以义方,抚之以慈爱”,终将丈夫牺牲时“未分怀抱”的稚子张公勉培养成才的风范懿德。

《诰封一品李母雷太夫人墓志铭》,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李母雷氏(1617-1692),四川泸邑(今泸州市)人,出身于“簪缨望族”,“习礼明诗,雅忠贞淑”,成年后嫁于武威名宦李栖鸾。李栖鸾,明朝黔蜀提督李维新第五子,官至密云总兵,英年早逝。雷太夫人育有三子,夫殁时,三子俱幼,夫人独自承担起教育子女的重任,三子均成大器。长子李镇华,时任甘肃提标将官;次子李镇域,武举人,时任江南崇明水师游击,后升任崇明卫守备、副将;三子李镇鼎,武进士,时任直隶天津总兵,后升任广东提督,以功加太子太保衔。雷太夫人既为国家培养人才,又光显门楣,成为后代女子的楷模,诰封一品夫人,以76岁高龄辞世,葬于凉州李氏先茔。碑文高度赞扬了雷太夫人早年丧偶,在乱世之中培养孩子成器的风范懿德。

三、才德兼备,出身高门的矜贵命妇型

图片

《唐故契苾夫人墓志铭并序》,刻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简述了唐朝名将巨宦契苾何力第六女、常山县开国公契苾夫人的身世及品德操守,赞美其“幼而闲婉,长无矜贵;穆如兰蕙,骞若鸿龙”“涓洁助容,禕禕(yī yī )合礼”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家风。同时,她也是教子有方的典型:“夫人以断织垂训,折葼(zōng)示严,禁其浮荡,至于成立。”

《大唐故右威卫将军武威安公故妻新息郡夫人下邳翟氏(六娘)墓志铭并序》,刻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志主翟氏,出身贵族世家,嫁于名将安元寿,封为新息郡夫人,从夫秩,正二品外命妇,被称为“翟氏贤媛,安门硕人”。碑文通过简述名翟六娘的出身、修养、德操等,树立了一位“盛德内融,好仇外著,韵循家室,行自仁贤”的命妇形象。

图片

《大唐故代国夫人史氏墓志铭并序》,刻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代国夫人(668-733),出身高门,幼时聪慧,长成后才德兼备,“杨笄之年,六行储备”,“保妇道之清,负贤夫之惠”,是一位“白珏无玷,丹桂流鲜”的美好女子,66岁时去世于凉州私第,葬于凉州东乡。碑文极赞其母仪风范。

《大唐故朝议大夫行晋陵郡长史段府君墓志铭并序》,刻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碑志在简述段氏渊源及志主段承宗仕宦、才德的同时,兼及其夫人的出身和品行闺范。作为名将巨宦契苾何力次子契苾光的孙女“姑臧县君契苾氏”,出身高贵,教子有方,“禀性温惠……更能检身节用……三徙其居,终成孟子之教。”五个孩子,“皆当世贤良,节义攸著”。

四、四德流芳,闺风肃穆的玉容早逝型

图片

《大唐故段府君夫人墓志铭并序》,刻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简述了段赜(zé)及其家世功名和品行,感叹其31岁英年早逝之痛,突出了段夫人兰氏“幼彰妇道,蕴四德以流芳;夙禀母仪,著七篇而擅美”的懿德,盛赞其“英徽如在,芳灵若休”之风范。

《大唐左屯卫将军皋兰州都督浑公夫人契苾氏墓志铭并序》,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简述了浑公夫人契苾氏家世三代的盖世功勋,赞美了浑公夫人“贞吉含章,淑慎清懿。闺风肃穆,闱德柔明”的懿德风范,感叹其“生涯何浅,与善无徵”,以24岁芳龄“永绝箫声”的不幸命运。

《唐检校尚书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李君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刻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这是武威籍诗人李益亲自为第一任夫人卢氏撰写的墓志铭。卢氏夫人嫁到李家时,李益的父母已经去世,卢夫人对非己出的孩子关爱如同己出。李益和卢氏共同生活了十年,二人感情颇为深厚。李益对卢夫人的孝行、慈爱极力赞扬,对她操持家务、忧劳成疾、以37岁芳龄早逝极为悲痛。此碑对《霍小玉传》中诋毁李益形象的做法是一个有力的反击和否定。

图片

《唐姑臧李氏故第二女墓志铭并序》(《李十八娘墓志》),刻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作者李胤之通过记述次女李国娘即十八娘(836-849)患病、去世的过程和生前的一些感人情景,写出了亲人们“痛毒肺肝,如横锋刃”“遽兹凋零,痛可言耶”的悲痛之情,发出痛天彻地,撕心裂肺的呼喊:“此女之善,其谁与邻?如何夭落?曾不逡巡。”

《唐陇西李氏女十七娘墓志铭并序》(《李十七娘墓志》),刻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作者李胤之以家世渊源和自己功名、仕宦经历中所闻所见所能所好作铺陈,极力渲染家族生活的温馨和谐,突出十七娘(834-857)的所作所为所爱所长,及“才识绝伦,孝慈难拟”的“锺自天性”的一种超常品格,一位出身于世宦大家庭的“孝慈明敏,聪辩温惠”“友爱弟妹,恭顺母兄”的淑女形象跃然纸上。而其“良玉不坚,芳兰早坠”,怎不叫人“愤填胸襟,痛深骨髓”?同时,作者也叙写了十七娘去世后亲人们“皆痛恨悲辛,哀恸道路”的悲痛之情,浓浓父女情深,款款亲谊悠长,读来感人至深,令人回肠荡气,凄婉难平。

图片

从849年到857年的九年间,李胤之遭遇了一个13岁女儿和一个24岁女儿“芳兰早坠”的痛苦煎熬。两个爱女,撇下悲痛欲绝的双亲及兄弟姊妹等亲人,悄无声息地撒手人寰,乘风而去。面对两个从小围在身边叽叽喳喳,小鸟一样惹人怜爱的爱女不幸夭折,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让人感到生命的凄美与哀伤。李胤之的心灵受到重创,他和他的亲人们,在痛苦的失眠与哀叹中,精神支柱可能倾斜。彻骨的凄凉与过度的悲伤和“重重悲冤,心摧骨碎”的打击,李胤之“叙述失次”,生母“邢氏叫号,所不忍道”,亲人们“皆痛恨悲辛,哀恸道路”。作为父亲的李胤之,就在这样一种“号叫不及,唯知断魂”的精神状况下,仍然强打精神,亲自撰写了两通情真意切的墓志,述日常家事,皆真情至性,娓娓如诉,表达了对亡女深深的悼念与怀念,感人肺腑。览此两篇墓志,久难平静,深感父女之情深,兄妹之谊长,乃天下之第一情谊,一旦失却,必将是痛天彻地、撕心裂肺的哀伤,世人每当珍之、爱之、护之。

五、抗拒强暴,宁死不辱的烈女节妇型

图片

《烈女凤姐墓碑》,约立于作者欧阳永裿任武威知县期间(1740-1745)。凤姐,武威双树沟高氏仆女。因其“生有慧质,举止端方”,深得主人喜爱,后因保护主母被作恶未遂的仆人孙贵杀害。欧阳知县亲自撰写碑文,对凤姐“奋不顾身,忠于其主”的凛然正气和烈丈夫精神赞颂有加,称赞她“古今来奋不顾身,忠于其主,如嵇绍、辛宾、陆秀夫辈,皆烈丈夫之所为。”其“死重于泰山”,是天下女性的榜样。在这里,欧阳知县完全打破了传统门第观念,非常看重“女之义烈”之价值所在,为一区区婢女“勒贞珉以表其墓”,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忠诚义勇精神,既是他进步的社会风俗观的集中体现,又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风尚的敬畏和崇尚。

图片

《烈妇杨氏墓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杨氏,镇番(民勤)民家女,为乡民高日勇妻子,因家贫在大户冯承明家中打工。期间,冯承明多次“求淫”被杨氏“正色力拒,终不可犯。”其后,被冯承明侄子大连强奸未遂杀害。时任镇番知县江鲲亲自撰写碑文,简述了烈妇杨氏的卑微出身和在大户冯承明家打工受辱及被叔侄猥亵谋害的过程,赞扬其“行芳志烈……力拒二凶,宁死不屈;贫而有躬,坚经百折”的贞烈品质。杨氏的抗暴行为得到官方的高度评价和表彰:“宪府以强暴相侵,宁死不辱闻于朝,得旌,准入节孝祠……以为风化之劝”;“奉旨旌扬,爰补载于志,以励贞守云”。

刻于同年的《高节妇墓志铭》,为时任凉州知府何德新撰写,内容与江鲲碑基本相同。由于墓志增加了挽诗四首,更具典型教化的社会意义,“边隅得此,亦可以风矣”。

图片

忠孝节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此培养人性中光芒四射的爱。要把这些抽象的思想、道德变为具体的行为,必须通过一种形象、具体而又可效法、可操作的示范偶像去影响普罗大众的行为。明清《会典》及《钦定礼部则例》规定:“凡直省、府、州、县文庙左右……建节孝祠以纪节孝妇女……”武威文庙除主奉文昌帝君、孔子先圣及配享外,还建有祭祀专祠,如节孝祠或节义祠,供奉对乡里的道德风尚作出贡献,影响广泛的当地义士、孝子、节(贞、烈)妇。

图片

节义,亦作“节谊”,谓节操与义行。女人在丈夫死后,终身不嫁,坚守贞操,抚养幼孤,侍奉公婆,直到老死就是守节,又称贞节;或遇到暴徒、流氓猥亵、强暴时而宁死不屈,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或“烈妇”。官方提倡和鼓励守节行为,而且还要旌表。欧阳永裿、江鲲、何德新,作为官方府县首脑,亲自撰文表彰节妇,通过这种具体形象的示范偶像,教化、影响着普罗大众去践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这三通碑文,树立了凤姐、高节妇两位“彤史常青”的烈女(妇)形象。

图片

弘化公主、李彩、李季英、武氏四位唐朝公主与武威段氏女的事迹与品德懿范,请看“凉州文史探绎”公众号关联文章:2020年4月17日《长眠于凉州大地的四位唐朝公主》,5月29日《唐朝大诗人 风流才子元稹的相思与凉州情结》。

作者简介 王其英 凉州文化学者。1982年1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和党政工作,曾任凉州区政府办主任等职务,兼任《武威市志》总编。编著出版《武威金石录》《西部明珠凉州》《可爱的凉州》《凉州历史文化散论》《历代咏凉诗选析》《武威特色文化述要》《武威少数民族述要》(合著)等多部著作;参编、修订、通稿地方志和地方文献资料20多部,在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荣获甘肃省地方史志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