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穿越”丝绸古道
甘肃
甘肃 > 专题 > 正文

元宵佳节“穿越”丝绸古道

原标题:元宵佳节“穿越”丝绸古道

自动播放

图文直播

丝绸之路,一条无与伦比的东西方交流大道。在它的繁盛时期,勇敢的商队,从古都长安出发,翻越山岭、穿越沙漠戈壁、跋涉高原......到达欧洲!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千里,散落无数历史遗珍。正月十五闹元宵,本期新华云直播走进甘肃省博物馆,畅游丝绸古道,感受历史脉搏,带您过一个“穿越”的元宵佳节。

图为甘肃省博物馆

图为《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内景

该展厅集中展示了古丝绸之路甘肃段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琉璃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图为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的金饰片。据介绍,金饰片可能是士卒铠甲装饰、马胄饰物、棺具装饰、车辆装饰等。大堡子山金饰片对研究早期秦人、秦族、秦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仪礼》出土于武威市磨嘴子汉墓,简长51-56厘米,宽0.5-0.8厘米,分木质和竹质两种,共496枚,分甲、乙、丙三种版本《仪礼》,甲本每简容60字左右,乙本每简百余字,丙本为竹简,每简20-60字不等。这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书写工整秀丽,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

该医药简出土于武威市汉滩坡,从简牍上遗留的痕迹看,简有三道编绳,先编而后书,78枚简为一卷册。牍有二道编绳,先书而后编,14枚牍为一卷册。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医药方有30多个,所列药物近100味,并详细记载了病名、病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用药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学科。

图为铜奔马出行仪仗队

铜奔马,上世纪60年代末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古墓,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头微左扬、昂首嘶鸣,左侧两足后曳、右侧双足前探,腾空疾驰而行,其右后足下的飞鸟回首注目惊视……铜奔马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

《驿使图》壁画砖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5号壁画墓,长26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真实记录了1600多年前驿传通行的场景:一位骑马疾驰的驿使,头戴小冠、神情肃穆,身着宽松长袍,一手紧控缰绳,一手举示文书,马在疾驰,信使则稳坐马背。有趣之处是图中驿使五官唯独缺少嘴巴,据介绍,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

这是在甘肃靖远发现的遗留在甘肃境内的东罗马鎏金银盘。它的纹饰分为三圈,最外圈是一圈葡萄卷草纹,中间有一个小圈,圆环当中有很多凸起的头像,是十二只奥林匹斯山神的头像,头像之间以鸟兽作间隔,正中间有一块凸起的浮雕,这个形象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莲花形玻璃托盏出土于元代漳县汪世显家族墓。玻璃托盏为晋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一步千年,一眼万里。曾经的丝路苦旅和艰难跋涉已成记忆。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璀璨,续写着人类文明交流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