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的爆竹十五的灯 凉州元宵灯会源远流长!

三十的爆竹十五的灯 凉州元宵灯会源远流长!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刚刚跨过年节,喜庆热闹的余音还在我们的耳边回响,香浓甜蜜的余味还留在我们的齿间,又将迎来元宵节,月圆之时,将为节日的夜晚被抹上浪漫热闹的底色。

一元初始,大地回春。元宵时节,寒冻消退,杨柳抽新,生命萌动。勤劳的中华儿女,自两汉时起就在此夜点火燃灯,祈求降福,护佑农耕。“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明晃晃的火焰,是光明、希望和温暖的象征,承载着生命蓬勃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元宵节还有舞龙灯的习俗,长长的龙身,蜿蜒起伏,翻腾游走,龙身灯光闪烁,流光溢彩,景象奇丽壮观。燃起火把,点亮灯光,在“东风夜放花千树”下,“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何其浪漫。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会、猜灯谜、吃汤圆、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阖家团聚,游乐赏玩,其乐融融……千百年传承积淀的民俗,至今生生不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凉州的元宵灯会,辉煌奇巧,蔚为壮观。每年元宵节前,各行各业人士便纷纷忙碌起来,经过剪、剔、绘、染、扎、缠、绷,在一双双巧手的运作下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各式花灯,有各种动物、花卉、瓜果、神话人物等。到了元宵这天,四街八巷的临街人家、店铺,都在门前张挂彩灯,装点得凉州城宛如灯的海洋,天刚黑,便万灯竞放光华。此夜,凉州人都要出门游灯,街上人头攒动,灯光闪烁,热闹非凡。如果遇到龙灯,则观灯者必从龙下钻过,说这样一来就沾了“龙光”。又说龙是多子多孙的吉祥物,且“灯”又从“火”从“丁”,钻了龙灯,就可以人丁兴旺,日子红火。元宵节的盏盏彩灯,寄托了凉州人对美好光明前景的向往。

凉州的元宵灯会,源远流长,颇负盛名。旧时《风俗志》载:凉州“元宵前后,四市竖坊,盛张灯炬,且架高山,蒙纱画佛像,名鳌山灯者,不一而足。镇海、姑洗两塔,亦层层燃灯。一时燃爆竹,吹箫管,火树银花,与日月交辉;笙歌欢腾,彻夜不休;人民云集游乐,以为太平丰余之兆,自唐时已然。”然而,在凉州的诸般灯市中,最神奇有趣、出类拔萃者,当数金塔寺的“黄河灯会”。“黄河灯会”,取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意,有“阵排天地,势摆黄河”之妙。每年元宵燃灯,四方乡民蜂涌而至,遨游黄河灯阵,灯月交辉,万头攒动,蔚为奇观。这一天,有偶尔遇上下雪,正好应了“正月十五雪打灯”之语。漫天飞雪,银装素裹,此时此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十的爆竹,十五的灯。元宵佳节,人们出门赏月、燃灯猜谜,其乐融融。《武林旧事》等有载:“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小小灯谜有着巨大的魔力,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

彩灯盏盏,谜语琳琅,古往今来的才子们在灯下跃跃欲试大展身手。人们或驻足沉思,或才思泉涌,或灵感迸发,灯谜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启发性灵,欢声笑语间映衬着节日的五光十色。

每当元宵佳节,古城凉州都会举办赏花灯、看社火、猜灯谜活动,为城乡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相近,寓团圆美满之意。

逛庙会、耍社火是武威元宵节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月十五元宵节,海藏寺举办舞龙狮、闹社火、扭秧歌、唱贤孝等民俗表演,城乡群众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海藏寺春节庙会游逛,人们看花灯、听贤孝,观社火,感受热闹的“年味”,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走百病”也是元宵传统节俗之一。和着明月与春风结伴游走、逢桥必过,人们认为以此可以祛除灾祸、祈福延年。武威城乡群众结伴去海藏寺、大云寺一游,祈求家人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祛除百病,身体健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往今来,众多与元宵节相关的诗词歌赋,为重温和细品元宵节文化的绵绵远香,提供了参考。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中国人欢度佳节的那份奔放与热情。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它既是“月上柳梢头”的浪漫节日,也是“百枝火树千金屧”的中式狂欢,更代表“扶老携幼返故里”的阖家团圆。

“元宵”,一年的开始,开启新一年追寻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去追寻即将到来的美丽春光。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全媒体记者 蒋新文

(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