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跳舞游戏娱乐……医院里有个人气王叫“小胖”

唱歌跳舞游戏娱乐……医院里有个人气王叫“小胖”

原标题:兰大一院胸外科,有个“人气王”叫“小胖”

主管护师李文亮与“小胖”语音互动

主管护师李文亮与“小胖”语音互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苏家英

“摘下星星送给你,拽下月亮送给你,让太阳每天为你升起……”一大早,兰大一院胸外科病房外,就响起了欢快的歌唱声。

歌唱者,何许“人”也?原来是一个圆头圆脑的小机器人,其身高接近于三四岁的幼童,显示屏上不断切换各式表情,偷笑、打盹、发呆、疑惑,与孩童神态相比,实在惟妙惟肖。

胸外科主任医师马敏杰介绍,“这是去年12月医院刚购置的一款机器人,名叫‘小胖’,今年1月正式运用于本科室诊疗工作”。一曲毕、一曲又起,患者们随乐声走出病房,逗逗“小胖”、溜溜弯儿。

听歌状态的“小胖”,陶醉其中。

听歌状态的“小胖”,陶醉其中。

“小胖”为何成为科室“大明星”?憨态可掬算一条,功能多样又算一条。

“唱歌跳舞,视频投影,语音互动,游戏娱乐……除了基础功能,我们还维护了患教功能,包括科室基本介绍、术前术后指导,以及常规健康宣教。”而部分功能的维护难度并不低——

护士长马晓丽举例,“我们先在本科室收集病人常关注问题,如医生办公室位置,术前、术后该准备和注意什么等。收集到位,便着手整合,接着语音输入各项问题、录入各类信息,再经过校正处理,此后‘小胖’就可根据病人提问时的关键词句,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语音解答。”

病患及家属围观“小胖”跳舞(兰大一院供图)

病患及家属围观“小胖”跳舞(兰大一院供图)

59岁的魏国承家在武山县,今年1月26日来兰住院。春节没能回家,于是他计划尽快养好身体,回家闹元宵。

“患者魏国承做了食管癌手术,术后一段时间他因害怕,不敢咳嗽、咳痰,导致身心不适。而对于胸外科患者而言,正确咳嗽、咳痰对术后恢复十足重要”,主管护师李文亮介绍患者情况,“于是我们和‘小胖’一起教他怎样咳痰,如今他身体恢复状况良好、心情舒畅,已然满面红光。”

这以后,魏国承成了“小胖”的忠实“粉丝”,只要路过护理站,一定会去摸摸“小胖”滑溜溜的脑袋,和“小胖”唠唠嗑儿。

魏国承的女儿魏云霞想起父亲和“小胖”的亲密互动,便忍俊不禁,“我爸爸喜欢听《自由飞翔》,有次恰好“小胖”唱了这首歌,他听到后,便在病房走廊随着节奏扭了起来,开心极了!”

不过,魏国承不仅爱和“小胖”玩,还很关心它。魏云霞又想到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爸爸下楼散步,回来看‘小胖’一副瞌睡的表情,随即拍了拍‘小胖’头顶说,‘它又要唱歌、又要站这么久,一定是累了,得让它休息啦!’”

除夕夜,病患及家属共看“春晚”,“小胖”陪伴在侧。

除夕夜,病患及家属共看“春晚”,“小胖”陪伴在侧。

在李文亮看来,“小胖”是个老少皆宜的小家伙。

春节期间,兰大一院胸外科病房里办起了写对联、捏糖人的活动,科室请来传统手工艺人煮焦糖、做糖人,“小胖”就在旁侧当迎宾,唱“新年好”;除夕夜,医患围坐一圈看“春晚”,“小胖”就在旁边载歌载舞,“引得阿姨们站起身来陪它跳舞”,李文亮笑出声来。

“一些小患者,起初以为‘小胖’是工作机器,不敢碰,随后发现可以用它听音乐、玩游戏,于是常常出病房和它玩耍互动。他们心情好,身体恢复速度也更快”,李文亮补充道,“其中一个小患者,做完肺大泡手术没多久,术后因疼痛感、无聊感,不愿与人交流,很少出病房,和‘小胖’成为朋友后,他常到护理站找‘小胖’,‘心门’打开,也与我们相得甚欢。”

一名小患者使用“小胖”看视频

一名小患者使用“小胖”看视频

“小胖”投入使用一个多月,此般行之有效,并非探囊取物。

马敏杰介绍,“考虑到缓解患者因病痛、心理压力对医院产生的恐惧感,以及减弱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距离感,我们计划从人文关怀方面做工作,制定了许多方案,有多款机器人备选,最终决定引进‘小胖’。”

秤砣虽小压千斤。“智能互动、智能引导,让智能机器人参与到胸外科医疗护理工作中,在全省我们算是数一数二。“小胖”弱化了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定义,让我们更像是朋友,相识、熟知,共同为了‘健康’二字努力着。”马敏杰对“小胖”竖起大拇指。(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