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子登军报头版:文有西北测绘王 武有英雄团长

武威汉子登军报头版:文有西北测绘王 武有英雄团长

19日,《解放军报》头版刊发

《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5名戍边英雄的感人事迹刷屏全网

其中

英雄团长、武威热血男儿祁发宝的故事

更是燃爆武威广大市民的朋友圈

就在同一天

军报刊发的另一篇文章

加快数字孪生技术的军事应用》中

也采访了一名武威人

全国人大代表

陆军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王明孝

武威汉子登军报头版:文有西北测绘王 武有英雄团长

西北测绘王:王明孝

王明孝,生于1964年11月,武威古浪县人,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陆军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某研究室高级工程师。1983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测绘学院。入伍30多年来,他带领测绘人员长年奋战在高原高寒、沙漠戈壁测绘工作一线,完成了青藏铁路数字化建设等3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测绘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威汉子登军报头版:文有西北测绘王 武有英雄团长

王明孝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第七届“全国发明创业奖”和“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获国际发明奖4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3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1项,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由他领衔的团队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参加编著了11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等。

从军30余载走南闯北

王明孝积累了大量的测绘经验

网友们都称他为“军旅贝爷”

一起来看看王明孝的“传奇”人生

一个人能走多远?

32次奔赴青藏高原测绘

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200多座

涉过冰河1000余条

行走路程相当于绕地球12圈半

一个人会经历多少生死考验?

怒江流域的原始森林中,雪崩、泥石流、雷电、洪水频发,棕熊、毒蛇出没,他几次险些掉进万丈悬崖;

昆仑山腹地的喀拉喀什河,车陷河滩,下车去推,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两眼一黑、一头栽倒在泥沙里;

藏北高原的索县江达乡,山坡上碎石突然滚落,他差一点儿被砸下万丈深渊;

中蒙边境的老爷庙,烈日让戈壁滩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他们迷失方向,导航设备失灵,汽车轮胎被晒爆……

一个人本该有很多种选择!

但王明孝说:

“既然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要坚守到底。”

(资料图)

(资料图)

首测友谊峰:中国军人,有自己的测绘实力

1983年,王明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他走入了祖国的大西北。

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2年,王明孝执行了我国首测友谊峰海拔高度的任务,奉命进入新疆阿勒泰山脉进行测绘作业。

攀登友谊峰的路又窄又险。一匹马失足滑倒从前面滚下来,正好撞在王明孝身上。他连栽了几个跟头,朝山下滚去,幸亏被一块大石挡住,才没有掉入悬崖。

测绘队走到第7天,给养没了,9匹马也摔死了2匹。翻译和向导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

面对险恶的无人区,是进是退?

党小组会上,王明孝第一个站起来说:“后退就是逃兵!党交给的任务,再苦再难也要坚决完成!”

此后的14天,他们靠着森林中的野果、野菜果腹,鞋帮和鞋底脱开了就用铁丝进行缝补……

走出那片茫茫大山时,他们衣衫褴褛,成了“野人”,还被警惕的边民当作间谍关了起来。

“友谊峰!你身高4374米!中国军人,有自己的测绘实力!”

最终,王明孝和战友们成功完成了测量任务。他们以准确的测量数据,为我国在外交谈判中争取主权归属提供了有力支持。

(资料图)

(资料图)

中国的第一条高原数字化铁路必须由中国人来测量!

2003年10月,我国决定修建高原数字化铁路——青藏铁路。

按照设计要求,铁路的动态测绘绝对精度误差必须小于1米,而我国的动态测绘最高绝对精度误差却远远大于这个数值。

如果请西方发达国家测绘人员进入青藏线实地测绘,不仅费用高,青藏高原地理信息机密也将泄露。

“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王明孝坚定地说,“中国的第一条高原数字化铁路,必须由中国人来测量!”

背着氧气瓶,裹着皮大衣,2005年春节前夕,王明孝带着测绘分队踏进了冰封雪裹的青藏高原。

测绘现场海拔四五千米,气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测量仪器反复出现黑屏,一上午竟然没有测出一组完整的数据……

王明孝不服输。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王明孝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研究出保温避风的卫星测绘轨道车,实现了青藏铁路沿线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实时动态测量,测量精度绝对误差仅有0.3米,相对误差仅有5厘米。

一个又一个测绘奇迹,被中国军人刻在了“世界屋脊”上:攻克50多个技术难题,创新12种作业方法,完成高精度数据近百万组,提高工效20倍,以低于1米的动态测量精度改写了世界纪录。

而这一切,仅仅用了150天。

(资料图)

(资料图)

150多天攻关探索为新型制导武器安上“眼睛”

那一年,我军某新型制导武器装备研制期间,命中精度成为急需突破的“瓶颈”问题。王明孝临危受命,开展攻关。

时值盛夏,王明孝和战友们背着沉重的器材,在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的数十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展开测量。

烈日当头,王明孝天天流鼻血,两个月瘦了30多斤。

测绘途中,卫星定位仪被晒坏了,他迷失了方向。所带的干粮也吃完了,他只能靠吃草根维系生命。

最终,他用刀片把卫星定位仪修好才走出了沙漠,使宝贵的试验数据派上用场。

经过150多天的攻关探索,晒得黑瘦的王明孝圆满完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研制,成功为这一新型武器装上“眼睛”。

国家权威部门对该型武器进行不同距离、不同环境、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全部命中目标,精度达到100%。

为了使地图“像电视一样”形象逼真地显示出来,王明孝还将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数据、三维仿真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相融合,实现了二维平面图与三维立体图的有机联动。

近年来,王明孝的军事测绘信息科研成果在部队训练、演习、执勤等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资料图)

(资料图)

“他的足迹总和奇迹相伴,与第一相连”

这是“科学中国人第七届年度人物”

评委会给予王明孝的颁奖辞

也是他漫漫测绘人生路的真实写照

从藏北高原到昆仑山下

从友谊峰顶到怒江流域

……

(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