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博物馆的时空限制 天祝让文物"活"了起来

打破博物馆的时空限制 天祝让文物"活"了起来

说起文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神秘”和“高冷”。近年来,天祝县博物馆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打破了博物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文物彻底“活”了起来——从抖音快手到直播吸粉,从线下展览到互动体验,从三维展示到媒体推送……一次次探索和创新,实现了博物馆游览方式的革命性升级和变革,拉近了文物与民众的距离,让博物馆变得越来越“接地气”。

数字化,让文物得以全新展示

以前,参观文物只能进博物馆。

2020年,天祝县博物馆对90多件珍贵馆藏文物进行了三维数字化建模,通过采集文物的几何、色彩、纹理等信息,获取了文物的高清三维模型图。

“数字建模是文物‘活’起来的关键环节。”天祝县博物馆保管陈列部负责人刘德春告诉记者,“有了三维模型图,文物信息就可以永久留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陈列展示和利用文物,使文物以不同方式‘走’近大众。”

数字多宝阁吸引诸多观众在此驻足。

数字多宝阁吸引诸多观众在此驻足。

在天祝县博物馆二楼大厅,引人眼球的数字多宝阁便是三维建模的延伸产物之一。文物被“搬进”数字多宝阁,观众通过大屏就可以直观地鉴赏文物,用手触摸还可以720度放大、缩小、旋转文物,就连文物上面的斑点、小孔、字迹、内部纹理都看得一清二楚。“我好像‘拿’着文物一样,特别有‘触摸感’。”观众不禁感叹。

互动体验区是天祝县博物馆中倍受参观者青睐之地,很多参观人员在此频频驻足。在数字建模的基础上,天祝县博物馆自主开发了文物类益智游戏,观众在馆内参观的同时可以玩文物拼图、文物换装等游戏。“拼装”文物带来的全新体验,让观众享受到了“展览参观+互动游戏”的双重收获,也趣味性地了解了文物的制作工艺、内部构造等。

参观群众在玩文物拼图游戏

参观群众在玩文物拼图游戏

除了在馆内有效利用文物的实景图片外,天祝县博物馆还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立了“馆藏精品欣赏”栏目,定期将精美文物的实景照片、大小尺寸、历史背景、作用意义等全方位推送介绍,并开展了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实现了文物与民众的“云上”交流和互动。

“互联网+”,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博物馆也不得不暂时闭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公众宅在家里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天祝文博人探索创新了线上模式。

2020年3月,天祝县博物馆开通了“文博天祝”抖音号和快手号,自此文物与新媒体“牵手”合作的大幕正式拉开。

观众在天祝县博物馆“四个八”展览区参观

观众在天祝县博物馆“四个八”展览区参观

为了让内容设置更走心、知识普及更入心,对每一期发布的作品,天祝县博物馆都精心设计制作,作品内容除了文物知识讲解、历史文化解读、民族风情展示外,还加入了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传统佳节由来等知识。丰富多彩的各类视频加上网络直播,揭开了文物的神秘面纱,也让博物馆的各种文化资源飞到了“寻常百姓家”。

2020年8月,“文博天祝”快手视频单日最高播放量达到236万人(次);10月,“文博天祝”快手摘得甘肃省文化旅游快手大V数据全省TOP榜单桂冠;12月,“文博天祝”快手号粉丝量突破2万大关……至2020年12月底,天祝博物馆共发布抖音和快手视频280多期,累计播放量达到3500多万人次。

2020年11月底,微信视频号“文博天祝”在发布10期短视频后,播放量就达到了6万余人次,转发量达到1500余人次。

社教活动,让文物资源发挥作用

2020年8月以来,一个个小小讲解员在天祝县博物馆讲解的视频在网上频频传播。这些中小学生讲解员不仅对馆藏文物了然于胸,而且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掌握全面,人们纷纷点赞:“这些小小讲解员真厉害!”

2020年7月,天祝县博物馆举办了“第一届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培训班,33名学生考核合格,并利用闲暇时间来博物馆做讲解。

“小小讲解员只是天祝县博物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取得的成效之一。”在天祝县博物馆馆长杨生斌看来,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录着文明,馆藏文物的多少固然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家底”的标尺,但如何用好这些“家底”也是考评博物馆的一把标尺,只有真正发挥作用,文物才算“活”了起来。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祝县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知识讲座进课堂、“最炫民族风”“藏乡博文课堂”等社教活动,文博人员定期深入各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 让长城文化亮起来”等课堂教学,同时将学生“请”进博物馆,挖掘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通过T台走秀、情景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天祝县博物馆还把“四史”教育、民族团结、历史文化等融入日常讲解、送展下乡和“云”上展览中,使社会教育的触角和覆盖面得以延伸拓展,让馆内文物资源变成了教育民众的“活”教本。

(武威文体广电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