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贺新春 牛年好运:藏在武威市博物馆里的"牛"!

国宝贺新春 牛年好运:藏在武威市博物馆里的"牛"!

天马行空辞旧岁,自在武威过大年。为进一步丰富春节假日文化旅游生活,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策划推出“非遗过大年·武威最中国”文化旅游线上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以“剪出新年景、翰墨迎新春、国宝贺新春、民俗送福到、味·道春节、悦·读春节”六大主题为主,意在展示武威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年俗年味,使广大市民和游客宅家乐享文化与年俗,共度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牛年好运来了

牛年大吉 金牛迎春 财如牛毛

牛年牛精神 牛人做牛事

牛运亨通 、牛财旺盛、牛劲百倍

华锐神牛

牛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新的一年到来,小编祝您牛年牛精神,天天向上窜,牛人做牛事,莫向别人看,牛年使牛劲,就属你最牛。关于牛的说法真是太多太多了,今天小编带您来看看藏在咱武威各个博物馆的这些个牛都有多牛。

元代天祝青铜牦牛

天祝县属于藏区,牦牛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几千年来,牦牛以其耐寒负重的秉性坚韧不拔地奔波在雪域高原,担负着"雪域之舟"的重任,可以说藏民族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藏人对牦牛的生活依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信仰,这尊铜牦牛也正是这种信仰的体现。牛图腾崇拜存在于世界各地,但牦牛图腾崇拜却只存在于我国的藏区,牦牛是藏文化的精神象征,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

铜牦牛,元代,一级文物。1972年出土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友爱村。长118厘米,高77厘米,腹径30厘米,角长40厘米,重75公斤。牦牛呈伫立姿态,头部微向前,嘴巴半张,似“哞哞”吼叫,脊背高高隆起,牛角大幅度弯曲,牦牛裙毛、颈毛进行了大胆取舍,尾毛像一支吸足了墨水的毛笔头,创作构思新颖、别致,生动逼真地再现了牦牛健壮的生理结构特征。从牦牛高高隆起的脊峰、大幅度弯曲的牛角及其他部位特点,可以判断出它具有雄性生理特征。牦牛尾纹与牛头面部、眼部及鼻部装饰纹线形成了呼应关系,使整体塑像显得更加和谐统一,打破了因体积硕大、动作单一而造成的笨重、呆板的感觉,从而使牦牛粗犷、雄浑的形象栩栩如生。

甲骨文中“犁”

字形为牛牵引犁头启土之形

清代《蕉轩随录》“书人字后解”说到:

“万事万物起于牵牛。牵牛,丑也。天一地二”

“天一,乾;地二,坤。‘乾’者万物资始,‘坤’乃万物资生也”

几千年农耕经济所形成的观念

对耕田畜牛十分推崇

1972武威磨嘴子出土。牛长31厘米,涂黑色,用白色勾画眼、鼻;牛身高大粗壮,四蹄站立,作低头拉犁状。犁长18厘米,犁头宽3厘米,绘黑色,从模型看,木犁制作技术先进,由犁拉杆、扶手、犁箭(控制深度)、犁头几部分组成。这件木雕当时虽作为明器随葬,但它却是西汉时期先进的农业耕作工具模型,曾被选入《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中,为研究我国西汉农业耕作先进科学技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武威磨嘴子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单牛犁耕模型明器,用一牛挽犁,进一步表明了当时已出现了单牛犁耕。从“二牛三人”到一人扶犁的单牛犁耕,这是汉代犁耕技术的一大进步,也是当时农业耕作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它不仅大量地节省了劳动力,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耕作生产效率。因此,当时许多未被耕作的土地被开垦起来,耕作面积也迅速扩大,农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末有的发展。

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辕牛

1969年9月,在雷台汉墓出土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中,您是否看到的只有马?其实还有一尊无角无耳、方头憨脑的牛俑,排在规模颇大的车马仪仗的队尾,这是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唯一的牛俑,为什么会在马阵中出现一头牛呢?因为它是一个吉祥物,它寓意着外出征战的将士们能够打得胜仗平安凯旋而归。

市博物馆墨绘木牛车

长久以来

牛在农业生产中的特殊作用

受到人们的尊重

而且因其

坚韧不拔、开拓向前、为民造福

任劳任怨、不怕牺牲的品格

受到人们的赞颂

出土于甘肃武威新华乡磨嘴子,牛长29厘米,车长61厘米,汉代,木质,由牛、车两部分组成。牛由身、腿、耳、尾、角分别雕刻后粘合而成,全身涂黑色,形体饱满,健壮有力。车高轮、辐八根,双长辕,车舆为长方形,左、右、后三面箱板较高,前面较低,牛驾于辕中,作拉车状,是一件完整的运输牛车模型。

市博物馆牛年文创书签

今年是辛丑牛年,武威市博物馆联合宁夏大学合作推出了一组西夏十二生肖系列书签为您带来新春祝福, 生肖牛书签 其创意来源于西夏陵出土的鎏金大铜牛和莲花座,不管您是否属牛,这款文创都是您牛年“牛”转乾坤的吉祥好物。

值此2021辛丑年来临,小编祝您有黄牛的耐力,牦牛的毅力,水牛的活力,铁牛的神力,成为最牛的人,成就最牛的事,牛年好运,阖家幸福。

(武威文体广电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