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博之声】了解最早的“手榴弹” 解密西夏文化
甘肃
甘肃 > 旅游 > 正文

【西博之声】了解最早的“手榴弹” 解密西夏文化

【西博之声】了解最早的“手榴弹” 解密西夏文化

馆藏文物赏析

瓷蒺藜:长约3厘米,周长50厘米,重2.5公斤

瓷蒺藜:长约3厘米,周长50厘米,重2.5公斤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以党项族为主建立的国家,它与宋朝同时并立。瓷蒺藜是由西夏所发明,也是我国北宋时期出现的火药武器之一。火药在唐朝末年,主要用它来做“飞火”向敌人射击,北宋时制成“火箭”、“火球”,瓷蒺藜就是一个类似近代地雷的、有着巨大威力的武器。

【西博之声】了解最早的“手榴弹” 解密西夏文化

瓷蒺藜是1994年5月从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出土的,为二级文物。形为平底球形状,上部弧形顶端开一小孔,为装置火药及引火线的小孔,中间为空心,内有小铁块,装上火药和导火索后,即可当做地雷使用,所以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其外表有16个逆刺,分上中下3层,上下各4个,中间8个,长约3cm,周长50cm,整体重达2.5公斤。

【西博之声】了解最早的“手榴弹” 解密西夏文化

我们可以从图片看到,这种只有拳头般大小的圆球形瓷体表面几乎全部呈钉状,唯有接地处扁平,以便置于地上而不翻滚,且瓷蒺藜表面多为浅褐色,放在黄土中不易被发现。西夏人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主要就得益于不少自制的军事火器。作战时,西夏人将瓷蒺藜抛到地上,当敌人马军进攻时,马蹄就会踩中蒺藜,导致人仰马翻。虽然瓷蒺藜直接导致了后来蒙古大军对西夏人和西夏文明实施了灭绝性的毁灭,但它的威力也可见一斑,因此在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为国内外研究古今军事武器装备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见证资料。

【西博之声】了解最早的“手榴弹” 解密西夏文化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是一座坐东向西的"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西夏博物馆从馆藏的众多西夏文物中精选150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现西夏王国的兴亡、西夏的经济、西夏的文化等历史,又通过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武威市西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