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博之声】西夏木版画

【西博之声】西夏木版画

【西博之声】西夏木版画

馆藏文物赏析

西夏木版画:纵21厘米,横12厘米,柏木质。

西夏木版画:纵21厘米,横12厘米,柏木质。

木版画是西夏时期人死后随葬时,画在木板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板画,也是西夏葬俗的一种反映。西夏民族的葬俗特点:其一,采用的是火葬。葬具是木缘塔或者是小木棺。木缘塔及小木棺就是装骨灰的“灵匣”;其二,小型砖室墓葬。由于墓室太小,画工难以在墓室内彩绘壁画,所以用木板作画葬入墓内。

1977年以来,在武威市城区西郊公园及附近,先后多次发现西夏时期的小型砖室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西夏文物,其中的一批木版画尤为突出,是西夏绘画艺术的珍品,为研究西夏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这在西夏考古发现中实属罕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博之声】西夏木版画

1977年出土的葬于西夏天庆七年(1200年)的木版画,共31块。 其中“五侍女”木板画,武威市西郊林场2号墓出土。纵21厘米,横12厘米,柏木质,长方形,土红色打底。表面横向彩绘五女侍图,墨线勾划轮廓后填彩。五侍女着交领长袍,腰束带,腰下侧开叉,自左及右第一、第三、第五位侍女着红色长袍,间隔两侍女着蓝色和浅赭色长袍。头均偏向右侧,左一矮个侍女散发披肩,其余四侍女头顶束高发髻,余发披于脑后。自左及右分别披长巾、挎包袱、执佛尘、托盘、捧盒,托 盘中还放置一束口锦袋 。 画中五女侍,身着窄袖长袍,头上有圆形髻饰,这与煌壁画中的回鹘女供养人及后来的西夏女供养人的发饰相同,是受到了回鹘影响,在当时西夏妇女中流行的一种发式。 因此,板画的人物形象、服饰、发式是多民族特点的再现,反映了当时武威汉、党项、回鹘等多民族杂居的特点。 该木版画是研究西夏人发式、服饰、生活用具的重要资料。

【西博之声】西夏木版画

木板画的内容全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情景,许多画还表明,墓主人幻想到阴间之后仍享受舒适的生活。武威西夏木板画,是画师们长期深入西夏社会生活,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用朴实简洁的笔触表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是遗留到今天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珍品,对研究西夏绘画艺术、社会历史、经济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博之声】西夏木版画

武威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是一座坐东向西的"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西夏博物馆从馆藏的众多西夏文物中精选150件,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展现西夏王国的兴亡、西夏的经济、西夏的文化等历史,又通过大型浮雕、文物图片、壁画、背景画相结合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西夏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武威市西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