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丝绸之路相会 “觉色敦煌”串起“山与海”
甘肃
甘肃 > 大梦敦煌 > 正文

海陆丝绸之路相会 “觉色敦煌”串起“山与海”

原标题:敦煌石窟艺术展在海南开展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跨时空交流

敦煌石窟艺术展在海南开展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跨时空交流

“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展厅 海南省博物馆供图

中新网海口12月10日电 (记者 王子谦)“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10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海南“穿越时空”进行交流。

本次展览中为观众呈现莫高窟第320窟复制洞窟。 骆云飞 摄

本次展览中为观众呈现莫高窟第320窟复制洞窟 骆云飞 摄

此次艺术展由敦煌研究院和海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通过八个篇章,100余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的复制洞窟,全方位呈现了敦煌石窟的千年营建历史、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汇的艺术结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此外,还通过图片形式讲述了敦煌石窟艺术保护背后一代代莫高窟人的守望相知。

“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10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 骆云飞 摄

“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10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 骆云飞 摄

“敦煌与海南,分别位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敦煌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艺术宝库,更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文明开放发展,民族融合共存”的历史见证。中国古代先民经略南海,向世界带去中国瓷器、茶叶、丝绸、工匠,带去了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给海南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并赋予了海南开放包容的先天气度。

观众在参观唐代服饰。 骆云飞 摄

观众在参观唐代服饰 骆云飞 摄

赵声良表示,观众会通过此次展览更加深入领会“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同时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积极的贡献。

图为观众在参观展览 骆云飞 摄

图为观众在参观展览 骆云飞 摄

今年8月,敦煌研究院与海南省博物馆联合在敦煌莫高窟成功举办了“涨海推舟·千帆竞渡——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展”,在观众中产生巨大反响。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刘成说,海南于敦煌两地文博单位陆海统筹、联动开展展览交流活动,这为共同构筑两地之间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关新闻: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传承与发展是文化遗产最大的利用

自动播放

【解说】12月10日,“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展览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出席活动时表示,敦煌与海南,分别位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共同见证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观众更加深入地领会“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时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长 赵声良

现在我们把敦煌的东西带到海南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通过两条线,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一条陆上(丝绸之路),在不断地跟国外进行交往。这点就是体现中华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我们中华文化向来就是以非常广博的胸襟,广泛地吸收外来的东西,让自己强大起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坚持自己的传统,我想这个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发扬。

【解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营造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艺术宝窟。在旅游旺季时,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到访,对石窟保护造成较大压力。赵声良在谈到如何保护与利用敦煌文化遗产时表示,研究院一直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未来敦煌还将打造更全面的数字化博物馆,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化实体展览、互联网线上展览、手机APP等方式,在对敦煌艺术的本体不造成破坏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长 赵声良

其实保护与利用这个关系,这个利用这方面不仅仅是旅游,我觉得利用这一点更多的是要让我们中国人从中去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搞艺术,搞设计的人从敦煌艺术当中获取灵感,同时他能够创作出新的艺术,真正地把敦煌艺术就利用起来。为我们这个社会服务。我们讲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才是最真正的,最大的一种利用。

【解说】此次艺术展由敦煌研究院和海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通过八个篇章,100余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的复制洞窟,全方位呈现了敦煌石窟的千年营造历史、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汇的艺术结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记者 林士杰 海口报道

相关新闻: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打造数字石窟博物馆 满足更多游客观赏需要

中新网海口12月10日电 (记者 王子谦)“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10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谈到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时说,敦煌研究院将坚持保护优先原则,通过打造数字化石窟博物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营造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艺术宝窟。在旅游旺季时,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到访,对石窟保护造成较大压力。

赵声良透露,敦煌研究院正在进行游客体验服务中心的二期工程设计建设,“将来形成一个数字化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复制的洞窟,让更多游客来看到敦煌艺术,同时不对文物本体造成破坏。”

点击进入下一页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展览中向嘉宾介绍石窟艺术 骆云飞 摄

在回答敦煌石窟文化遗产利用问题时赵声良说,除旅游这种利用方式外,“文化遗产更大的利用价值是要让更多人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让更多当代艺术家从敦煌艺术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

此次艺术展由敦煌研究院和海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展出100余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的复制洞窟。赵声良表示,本次展览的大部分展品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复制,今后数字化一方面将用于实体展览,另一方面将通过网络、手机app方式向外界介绍敦煌石窟艺术。

此次展览中还详细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保护背后,一代代莫高窟人的守望相知。文物考古与保护继承问题近年多次成为热点话题。今年年中,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敦煌女儿”樊锦诗也写信鼓励她。

“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报考考古专业,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赵声良说,从事考古事业会看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遗存,但是也要认识到专业的艰辛,“如敦煌学者要在洞窟内做调查研究,可能一辈子都在吃苦,这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们的收获是非常充实的,是能直接感受到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赵声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