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甘肃
甘肃 > 旅游 > FENG享 > 正文

苏东坡: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西北的土地,苍凉雄浑,辽阔无际,处处可见荒漠戈壁,穿过乌鞘岭,便进入了河西走廊。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尤其是酿酒葡萄的种植。

2000多年前,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开始了中原与西域的第一次“约会”。大漠驼铃给古凉州(今甘肃武威)带来了第一粒葡萄种子,开启了河西走廊葡萄种植的历史,也开启了河西走廊葡萄酒酿造的历史。

武威也成为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

王永进 摄

王永进 摄

武威,古称凉州,作为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比马踏飞燕更有名的是这里的葡萄酒。如果你到武威的郊区看一看,除了少许玉米和苜蓿,就是大片大片的葡萄长廊。我们中国有很多葡萄酒产区,这里的葡萄酒到底优质在哪里呢?

图片来源:中新网

图片来源:中新网

葡萄酒是一个特别依赖原材料的行业 ,讲究“七分原料三分工艺”,武威千古不衰的葡萄酒应该感谢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凉州葡萄味长汁多……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位于北纬36度到40度之间的河西走廊,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半荒漠区。葡萄是喜阳作物,河西走廊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高出法国波尔多1000多个小时,长出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郁;昼夜温差大,高于波尔多6℃至9℃,高于河北、山东3℃至6℃,利于糖分的积累,使酸甜生长出最佳的状态,无需过多处理。其实新疆的葡萄同样也很优质,但可能日照太强,葡萄过甜,用于酿酒就需要人工加酸,而内陆的葡萄大多缺少阳光,酿酒往往需要降酸。这里的荒漠戈壁可能不易生长其他农作物,但葡萄是个例外,她是节水的农业,松软的土壤使她的根系更壮大,干燥的气候也使葡萄不受病虫害的干扰,无需农药,再加上祁连山冰川雪水的灌溉,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造葡萄的最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状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之一。对于葡萄产业来说,这独一无二的优势弥足珍贵,具有得天独厚的阳光、土壤、水质等资源条件的武威,是大自然赐予酿酒葡萄最佳生长环境的专属坐标。同样,对于生态脆弱的荒漠之地,植物的种植也尤为可贵。

图片来源:武威文化公众号

图片来源:武威文化公众号

特殊的地理环境酿出品质绝佳的葡萄美酒,使得在汉朝至清末漫长的封建统治阶段,武威葡萄酒一直作为珍品由丝绸古道向皇室进贡。

《汉书·地理志》载,凉州“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艺文类聚》卷八七引《续汉书》:“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升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葡萄酒的记载,也是中国历史上用美酒贿赂权臣得到高官的最早记载。东汉末年,扶风人孟佗用一斗葡萄酒作为礼物贿赂专权朝臣中常使张让,从而得到凉州刺史的职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凉州美酒的名贵。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葡萄酒》里就说:“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斛,往取凉州牧。”宋代诗人苏轼也在诗中讽刺:“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斗得凉州。”

《后汉书·孔奋传》中记载道“……时天下大乱,唯河西独安,通货羌胡,市日四合……”,反映了汉朝时河西走廊贸易的繁荣、经济的发达。在这种背景之下,凉州美酒自然不甘落后。后人在凉州旱滩坡汉墓群中出土的大量陶耳杯、漆耳杯,磨嘴子汉墓群中发现的大量绿釉陶耳杯、木耳杯,无一不体现葡萄酒这种饮品,在当时已经极为流行,且被人奉之为珍品。

苏东坡: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三国时,凉州葡萄酒美名远扬,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成为魏国的国酒。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宫廷的消费导向使武威葡萄美酒受到京都王公贵族的追捧,魏文帝为此特颁《凉州葡萄诏》说葡萄酒“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这份《凉州葡萄诏》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葡萄诏书。有力推动了武威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葡萄美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也日渐兴起。历代文人把酒临风,灵感骤至,或颂歌唱醉,或借酒抒怀,给后世留下了无数令人叫绝的文学作品。

伴随着历史的烟云,武威葡萄酒文化也世代相传,荟萃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思。他们在凉州饮酒赋诗,让这块“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庶之地,不仅以“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绝对交通区位优势和“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的和平景象和繁荣市场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因拥有优质葡萄美酒而声名远扬,吸引了东西商旅的匆匆步履,激发了南北才子的多情才思,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代王翰一曲《凉州词》的那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让世人于万般情愫的豪迈韵律里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武威葡萄美酒。

苏东坡: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

隋唐时期,凉州是连接长安与西域重要大通道的作用凸现,河西地区进入经济、文化全面繁荣发达的新阶段。凉州葡萄美酒也声名远扬,香飘四方,武威也成为全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地,与唐朝诗歌相结合,酒文化又有了新的光彩。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写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元稹《西凉伎》当中写到“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晚清著名文献学家张澍《凉州府志备考》引唐人康骈《剧谈录》载:“富人好酿葡萄酒,多至千余斛。”记载了唐代凉州人酿造葡萄酒的传统和酒质的优良。当时凉州城里酒楼馆舍遍布,处处美酒飘香。葡萄美酒成了皇宫贵戚和文人雅士以及老百姓茶余饭后、饮酒赋诗时不可缺少的极佳饮品。关于凉州葡萄美酒的名诗、名词、名篇也由此而生,凉州葡萄酒文化进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凉州葡萄美酒还是是犒赏三军,宴会文武,迎来送往的琼浆玉液。

宋代苏东坡既是美食家,也是善饮者,他在《老饕赋》中写道:“引南海之玻璃,酌凉州之葡萄”,将饮凉州葡萄酒视为人生至高境界。

清朝学者张澍《凉州葡萄酒》云:“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说明当时的甘肃葡萄酒质量达到了比较高的位置。

武威南城门 摄影 包卡利亚

武威南城门 摄影 包卡利亚

凉州美酒两千多年,它曾经显赫一时,有着进贡朝廷受帝王宠爱的辉煌历史,多少文人墨客曾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永垂青史的名言绝句。随着历史的沉浮,也曾长时期的默默无闻,悄然声息,使人发出“凉州美酒今安在”的感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西走廊葡萄酒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重现出勃勃生机,以莫高为代表的现代化酿酒企业迅速崛起,多次获得国内外葡萄酒金奖,为地方经济振兴和重现丝路重镇雄风谱写着新的乐章。

2012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甘肃省武威市为“中国葡萄酒城”。现在,每年葡萄成熟的季节,武威都会举办葡萄酒节以庆祝丰收,当人们欢声笑语,举杯共饮的时候,仿佛又重现了那个葡萄酒最灿烂的年代。

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 图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 图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 图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河西走廊第十届有机葡萄美酒节 图片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唐诗里吟宋词里唱,夜光杯盛满边关的皓月,当年征戎战士临战沙场前一醉方休的豪情只是历史里的故事了,但曾经令将士们醉卧沙场的美酒穿越千年仍被祁连山的积雪消融所滋养,正是懂得珍藏自然,敬畏生命,才使得葡萄美酒依然醇香。一提到葡萄酒,你是否还只会想到法国波尔多、勃艮地?中国葡萄酒城武威的葡萄酒了解一下。

(武威文体广电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