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高群书:西部应打造第四支柱“片”产业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导演高群书:西部应打造第四支柱“片”产业

自动播放

文/图 李娟平 杨艺锴

“中国西部片不仅仅是影片的类型,也是经济驱动力。我觉得西部发展不应该仅局限在农牧业、工业、科技方面,更应该在第四个支柱产业——西部片上下功夫。”10月29日,《西风烈》导演高群书在第八届嘉峪关短片电影展“西风·东渐——中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电影”主题论坛上如是说。

“西风·东渐——中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电影”主题论坛现场 杨艺锴 摄

“西风·东渐——中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电影”主题论坛现场 杨艺锴 摄

“当时是想做三种风格的融合,一是现代的西部片,二是警匪片,三是具有人文特质、带有一些作者性。想做一部中国的、在中国西部片上有一些探索的片子。”高群书说。

高群书介绍,《西风烈》影片的原型其实是在贵州,“四大名捕”是贵州威远县的四个警察。片子主题确定之后,他先后耗时一年多辗转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选景,结果都不满意。“一到敦煌,我就傻了。我说就在这拍吧,后来重新写剧本,把这个故事改到了敦煌。因为在这里,除了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内心,已经没有其它东西能够束缚我们的自由。”作为中国新式西部片的模式创造者,高群书对中国西部的情感不言而喻。

在《西风烈》里,有的人物身穿羊皮袄,戴着美国西部牛仔的帽子,无论是四大名捕,还是猎杀和反猎杀的关系,在造型上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强烈。“不管是警察、逃犯还是流浪客,汇聚在这个荒原上,将命运交付给荒原。每个人都会展现自己的个性,虽然有法律、规矩、生存的技能和自己的任务,但一到荒原,肯定有一个最主要的感受就是放纵自己,有一种终于自由的感觉。”高群书说,他更多地是想表现一群人抵达西部之后,不管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依旧会放纵自己的气质。

《西风烈》导演高群书同主持人畅谈西部片创作 杨艺锴 摄

《西风烈》导演高群书同主持人畅谈西部片创作 杨艺锴 摄

“站在西部的位置,顶着太阳、吹着寒风,创作的灵感就有了。”《西风烈》主拍武戏的摄影师罗攀说,强烈的意识状态与地缘因素是西部片拍摄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我来说,拍摄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荒漠在现场给人的感受。”

“由于各种因素,《西风烈》没有把它完成好,这是我的一种痛。我敢肯定,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拍一部特别大的、能表现我心目中西部美学、西部性格、西部文化的大片。”高群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