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嘉峪关 对话“影像中的2019—2020”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鲁豫有约嘉峪关 对话“影像中的2019—2020”

文/李娟平 图/杨艺锴

“所以我想,英雄就是一些普通的人做了一些不普通的事情。”10月28日,在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式上,知名主持人陈鲁豫在“影像中的2019—2020”的主题下,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和抗美援朝等重大题材作品,与多位知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展开精彩对话。

鲁豫对话张春杨(左一),以及“银幕伉俪”李前宽(右二)、肖桂云(左二)夫妇,探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短片电影创作。杨艺锴 摄

鲁豫对话张春杨(左一),以及“银幕伉俪”李前宽(右二)、肖桂云(左二)夫妇,探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短片电影创作。杨艺锴 摄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打仗,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

1989年,由中国影坛著名的“银幕伉俪”李前宽、肖桂云联合执导,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开国大典》用纪实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直至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成为一代银幕经典。这部电影曾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等15个奖项,并参加了第62届奥斯卡外语片展。20年后,《开国大典》做了4K修复,再次登上大荧幕,让经典重新焕发生机。

知名主持人鲁豫主持“影像中的2019—2020”高端对话 杨艺锴 摄

知名主持人鲁豫主持“影像中的2019—2020”高端对话 杨艺锴 摄

作为文艺工作者、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双双表示,影片创作的关键在于创作者的选材和定位。“我们的创作始终应该有一种家国情怀,有了这种感觉、情怀、激情,创作的方向才不会偏离,才会让更多观众喜欢。”他们也表示,目前正在筹备一部反映新中国摇篮的故事片,预计明年会跟观众见面。

鲁豫对话李前宽、肖桂云 杨艺锴 摄

鲁豫对话李前宽、肖桂云 杨艺锴 摄

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以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为题材,通过对战役发起、演变主要过程和重大事件的回顾,挖掘经典战例、英雄模范以及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回报人民”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觉得我们的做法就是挖掘历史题材的当代价值,紧扣初心和使命这两个主题的价值来体现题材的新内涵。我们通过抉择、同心、制胜、血性、民心五个专题来让观众领悟,在党和人民的奋斗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工作部主任、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总制片人曹海滨说。

鲁豫对话《淮海战役启示录》总制片人曹海滨(中)、执行总编导杜珺(左) 杨艺锴 摄

鲁豫对话《淮海战役启示录》总制片人曹海滨(中)、执行总编导杜珺(左) 杨艺锴 摄

“打仗,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

“不死,明天见。”

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执行总编导杜珺介绍,正式拍摄之前,摄制团队于2019年在全国各地寻找战争亲历者,其中包括淮海战役的老兵、民工、前线记者、文工团员、医疗队员等等,总人数超过了120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亲历者的讲述、参与性的视角,将这场恢弘的战役落实到每一个鲜活的人物的身上,跟观众能有更好的情感交流。”杜珺说。

抗击疫情: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人间真情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四集纪录片《2020 春天纪事》,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战疫”幕后不为人知的科研攻关、危机心理干预工作。通过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叙事创新,为观众提供了认知疫情的另一剖面,为这个特殊的春天留下了一份颇具价值的影像文本。

鲁豫对话《2020 春天纪事》摄制团队 杨艺锴 摄

鲁豫对话《2020 春天纪事》摄制团队 杨艺锴 摄

因为疫情,导致人们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连接断掉了。直至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社会上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才逐渐建立起来。“所以在这条片子里,我们选择了两个很特殊的视角,就是从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追踪这一次的抗疫事件。”《2020 春天纪事》的导演刘鸿彦说道。

鲁豫对话《第一线》摄制团队 杨艺锴 摄

鲁豫对话《第一线》摄制团队 杨艺锴 摄

纪录片《第一线》把镜头对准武汉七家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收治医院,真实记录了疫情暴发后的50多天里,疫情漩涡中的真实状态——有来自国家紧急救援队的医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惊心动魄;有临时搭建的方舱医院内,数千病人集体生活的细节描摹和内心告白;有普通人在灾难中成为奔走救助、热心义举善行志愿者的动人故事;有居家隔离在自我约束中展示坚韧的普通百姓……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这场疫情中的人间真情。

脱贫攻坚:记录下来,将真实的画面留给未来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虽然中国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但脱贫攻坚也一直在路上。

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式上的舞蹈表演——“筑” 杨艺锴 摄

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式上的舞蹈表演——“筑” 杨艺锴 摄

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将视角对准了十多个贫困村,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讲述了中国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典型故事,用满含真情实感的客观纪录,给民心以鼓舞,给前行以力量。

“在整部片子中有好多地方都涉及移民搬迁脱贫的过程,整个过程非常值得记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中国人惯有的故土难离,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我们当时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脱贫攻坚。”总导演张旭感慨道。

鲁豫对话《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创作团队 杨艺锴 摄

鲁豫对话《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创作团队 杨艺锴 摄

“做这个片子最大的感受是没办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4次徒步涉险进村的另一位导演王小峰回忆,自己第一次去墨脱村时,通过滑坡区,看到砂石在慢慢的往下滚,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把镜头对准援藏干部和他护送的村子里的学生,拍摄经典画面就会变得很困难。

“我们也希望把最真实的最有质感的一些过程,包括人的喜怒哀乐,人在变化中面临的困境、努力和当下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记录下来,将这些真实的画面留给未来。”张旭表示。

抗美援朝:带着嘱托和敬畏,不辜负为国家而战的英雄

“万炮齐发,大地震动。”

“为了祖国,牺牲也值了。”

“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我们上甘岭它就攻不破。”

“漫山遍野的志愿军都欢呼:胜利了!停战了!”

“197653”,这代表着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士数目。

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总编辑、全国十佳制片人,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魏纪奎导演的纪录片《为了和平》6月6日启动拍摄,9月20日完成,耗时3个半月,采访了8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通过选取军史、朝鲜战争史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事件以及英雄人物来构建整体结构。

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式现场 夏风瑞 摄

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式现场 夏风瑞 摄

2019年,军事科学医学院做了一个特殊的计划——“忠骨计划”,将国外取回的志愿军遗骸进行最新DNA技术比对,帮英烈找到家,找到亲人。

“其中有一位陈武山老人,我们采访时他83岁,十几岁的时候就和哥哥分开了,70年一直在找哥哥。2019年通过比对找到了他哥哥的遗骸,今年他不幸去世,但我觉得,这也算是作为他去世前对家人最大的告慰吧。”执行总导演姚英子说。

“我们做纪录片,其实是带着很多嘱托和敬畏之情,一是不想辜负观众,更多的是不想辜负那些当年为了国家而战斗的英雄们。”执行总导演冯佳坦言。

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行,魏纪奎表示,2021年是建党百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所以他和团队也在储备一些新的纪录片创作,准备做一个真实基础和剧情化的微电影——《强军故事会》,展现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的故事,随后会陆续跟观众见面。

据悉,高端对话后,本届影展期间还设有“西风·东渐”——中国西部与中国西部电影、“网络电影的迭代创新”论坛、“纪实影像的国际传播”系列活动、“城市纪录片,一种新类型的崛起”论坛、“舞台艺术与电影”论坛、“数字时代纪录片人的挑战与机遇”论坛以及闭幕式推优展播等10余场相关专业活动,影展将持续到10月30日。

相关新闻

每日甘肃网:【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鲁豫对话俞白眉,“将镜头对准祖国的西部地区”

陈鲁豫主持高端谈话

陈鲁豫主持高端谈话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杨红丽 见习记者 王梓懿

10月28日上午,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高端对话访谈在嘉峪关大剧院举行。本次访谈由知名主持人陈鲁豫主持,分为“2019——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抗击疫情”“2020——脱贫攻坚”三个环节,邀请经典老片、纪录片的主创团队以及国庆档热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之一——俞白眉来到活动现场,与观众一同感受镜头下的中国发展,聆听声画讲述的故事。

《开国大典》导演现场分享拍摄经验

《开国大典》导演现场分享拍摄经验

在“2019——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环节中,影片《开国大典》、纪录片《色彩新中国》和《淮海战役启示录》的主创团队相继登上舞台,讲述电影拍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三部影片聚焦了不同时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变,展示了中华儿女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奋斗历程。

《2020春天纪事》主创团队

《2020春天纪事》主创团队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太多感动人心的故事。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就为我们回忆这个特殊的春天提供了一份颇具价值的影像文本。”随后,高端谈话进入到第二环节“2020——抗击疫情”。

纪录片《2020春天纪事》以理性、温暖的表达,重现了2020年冬春之交中华大地上的抗疫图景,再叙伟大抗疫精神,主持人陈鲁豫和刘鸿彦等主创人员展开了对话。

“这是一部民族抗疫斗争中慷慨前行的珍贵影片,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战疫’幕后不为人知的科研攻关、危机心理干预工作。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主持人陈鲁豫问道。

“志愿者们在交通阻断时,搭建起医务人员和救援物资的运输动脉;社区干部将每一位疑似患者送诊,再将痊愈的他们接回家;患有轻症的女孩主动转院到火神山医院,照顾病重的外婆。”

“就是那些在逆境里不屈、坚韧、奋进的灵魂,激励我们一次次前行;那些艰难、痛苦、悲伤的时刻,不应该被遗忘,催促我们要记录。”刘鸿彦说。

纪录片《第一线》则是将镜头对准武汉7家疫情患者收治医院,真实记录了疫情暴发后、身处疫情漩涡的武汉真实状态。

影片的全体主创人员用行动诉说着纪录片人从来不会缺席社会前进的进程。这个春天,他们用真情描摹医护工作者的奉献,用影像记录着当下社会的时代侧影。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

在澎湃激昂的舞蹈表演之后,高端谈话迎来了第三个环节“2020——脱贫攻坚”,知名导演俞白眉、纪录片《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主创人员来到活动现场,交流创作团队深扎基层创作经验,抓取脱贫攻坚伟大事业践行过程中的感人瞬间。

俞白眉导演在现场

俞白眉导演在现场

“我的老家在陕西,在《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中,我将镜头对准了我们祖国的西北地区。”俞白眉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以及邀约郑钧创作推广曲时,令人泪目的心路历程。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之《回乡之路》,用“土味”的方式讲述了每个人的回乡之路,而纪录片《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则是将镜头聚焦田间地头,描绘出基层群众为脱贫攻坚事业艰苦奋斗的画卷。

纪录片《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将视角对准了全国各地的十多个贫困村,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讲述了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典型故事,用满含真情实感的客观记录,给民心以鼓舞,给前行以力量。

“四年时间,我们在这片土地里种出了庄稼,种出了故事。”本片的导演之一王小峰在现场生动分享拍摄过程中的故事,能够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牢固扎根、持续记录,是每个纪录片人身上最珍贵的品质。“中国乡村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把镜头对准乡村,对准农民。”

经典影片烙印着时代的印记。本次高端谈话以“影像2019——2020”为主题,以对话的形式感受时代变迁的魅力,探索电影短篇自身的意义。在谈话的最后,陈鲁豫感叹:“谢谢影视工作者能够将我们对于家、故乡、国家的感受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