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国际影展“开片”致敬戈壁“钢铁侠”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嘉峪关国际影展“开片”致敬戈壁“钢铁侠”

自动播放

文/李娟平 图/杨艺锴 视频/李德宇

“时光如风雨,夺走了青春,却雕饰出一段段美丽的人生。”从93岁的地质工程师宋文蓂到90岁的人民教师石戈,从84岁的公务员秦忠茂到80岁的助产士张秀珍、80岁的退休钢铁工人杨达启,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来到嘉峪关,用青春筑起一座工业新城。10月27日晚,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以《嘉峪关之风雨雕》作为开幕影片,致敬建设戈壁新城的“钢铁侠”。

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影片《嘉峪关之风雨雕》展映 杨艺锴 摄

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影片《嘉峪关之风雨雕》展映 杨艺锴 摄

一个用了十几年的刷牙缸子、一个双喜洗脸盆,再加上一个保温瓶,这是93岁的地质工程师宋文蓂家里的老物件,也是现在陪在他手边的老伙计。跟矿山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现在享受着副地级待遇,每月退休工资逾万元,但宋文蓂老人仍然保留着简朴的作风。

“经历过三次死里逃生,我知道活着的不容易。虽然现在国家繁荣富强,可我还是愿意做一个节俭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宋文蓂老人动情地说。

93岁的地质工程师宋文蓂(左)诉说自己的故事 杨艺锴 摄

93岁的地质工程师宋文蓂(左)诉说自己的故事 杨艺锴 摄

“要不是年龄太大的话,我还愿意干的。”

“我有生之年也不多了,这余热吧,总得贡献一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全面布局中国工业版图,中央希望在西北地区建设一座大型钢厂,随着镜铁山铁矿的发现,数万人从祖国各地来到嘉峪关,一座工业新城也随之崛起。

“从我刚开始来嘉峪关的‘风刮石头满地跑,屋外刮大风屋内刮小风’,被窝里全是细沙尘土,到现在城市绿化、经济制度、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整体翻天覆地变迁,我觉得我们更不能忘记过去所受的苦难,一定要保持简朴。”从过去一个月拿着23块钱工资,还要给父母赡养费,到现在有了自己的退休金。从1958年抵达嘉峪关,对于80岁的助产士张秀珍来说,如今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倍加珍惜和热爱。

80岁的助产士张秀珍(右)在嘉峪关收获了爱情,也在嘉峪关扎了根。杨艺锴 摄

80岁的助产士张秀珍(右)在嘉峪关收获了爱情,也在嘉峪关扎了根。杨艺锴 摄

据悉,《嘉峪关之风雨雕》生动诠释了本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信仰、使命、担当”的主题,该影片收录于央视系列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中,命名为《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年华》。

当晚,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国家广电总局宣管司司长马黎,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高志凌,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梁洪涛等嘉宾出席了本届影展开幕影片《嘉峪关之风雨雕》的展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