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甘肃
甘肃 > 旅游 > 正文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走进宁远堡镇新华村,映入眼帘的是反应农民生产生活,具有浓郁乡土人情的文化墙,这是由金川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为新华村精心打造的靓丽风景线。简单纯朴的生活,让人动容,仿佛穿越时空隧道,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新华村是宁远堡镇的一个移民村。1955年,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杳无人烟,被人称作“草湖子”。1969年4月,为响应国家政策,宁远堡镇龙景村、中牌村的部分先民驾着骆驼车或大马车,携全家老少,移居到这里。当时的草湖子道路不平,水利失修;地块分散,高低不平,妇女们忧心忡忡,甚至掩面痛哭。移居来的先民分住在草湖子不同的区域,原龙景人居住的地方叫“龙景草湖子”,原中牌人居住的地方叫“中牌草湖子”。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先民来到这里后,开始平整土地田块、整修田间道路、修筑沟渠管网。草湖子农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种田也变得方便起来。由于当地地多,粮食富足,流传有“要想吃个饱肚子,姑娘嫁到草湖子”的俗语。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的小康标准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炕”是农民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项不可缺失的“重头戏”。金川盘炕是金川区先民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传承历史悠久。在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温暖的火炕,温暖着人们的身心,缓解了劳作的疲惫。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1975年草湖子村开始陆续通水电。当时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基本都是靠人力完成。从测量、立杆、放线、架线、拉线……电网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

电线杆是从武威拉过来的。先民挖好电线坑后,用木制的夹杆支起电线杆,几个壮汉用通过绳索牵引,把电线杆竖起来并固定。

接电的时候需要爬到电线杆顶,一种方法是脚下套一个前端有一个弯镰刀状带锯齿的脚蹬,两脚一前一后咬住电线杆交替踏实,攀上电线杆顶端再工作的 ; 另一种爬杆方法是借助踏板,即一端是金属挂钩连接一段麻绳,麻绳另一端分岔连接一块踏板。工人师傅用安全带围住腰间,用爬杆踏板绕电杆一圈,挂钩勾住麻绳,利用麻绳与水泥电杆表面的摩擦力,牢牢固定,然后踏上去,再用另一个爬杆踏板在上方挂牢,两个踏板交错使用,攀爬至电杆顶部。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同年,成立了宁远堡乡草湖子生产大队,后来更名为新华大队,也就是现在的新华村。在新华大队的带领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成立养殖场,养殖牛和羊。今天,新华村的养殖场不仅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了优质品种,同时也为辖区养殖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搭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由传统单一的玉米、小麦种植向以蔬菜瓜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转型。新华的西瓜个头大小适中,皮薄瓤厚,口感脆中带沙,甜度适宜。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俗语“要想吃西瓜,姑娘嫁新华”。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

硕果累累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追求。为方便居民就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今年以来,积极建设了宁远堡镇新华村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体育健身设施,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成立互助院,更好地为农村留守、独居等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图书阅览、棋牌娱乐和餐饮服务。搬迁过来的居民,过上了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金川区新华村: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

文化墙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大家在茶余饭后观赏书画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使得邻里更加和睦、家庭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农村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畅游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