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宜游 兰州新区十年筑起诗意栖居之城
甘肃
甘肃 > 兰州新区 > 正文

宜居宜业宜游 兰州新区十年筑起诗意栖居之城

原标题:宜居 宜业 宜游

             十年,筑起一座诗意栖居之城

开栏语:从2010年开始开发建设,到2012年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再到如今,兰州新区在改革中诞生、在开放中前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

十年巨变,弹指一挥间。兰州新区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写下了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恢弘篇章。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新区开发建设十年》栏目,充分展示兰州新区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实绩。

从农业村镇到产城融合的新城,从土坯院落到高楼林立,从羊肠小道到柏油马路……十年来,伴随着激越的发展鼓点,兰州新区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

城市道路

从泥泞土路到柏油马路

2010年,兰州新区筹建,开发秦王川、建设新城区的宏伟蓝图正式铺开。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兰州新区建设初期道路的真实写照。“我2010年3月到新区工作,当时新区道路少,等级低。”现任中川园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的宋国锋回忆,新区筹建之初,全区范围内的道路主要是机场高速和201省道,县乡道路较少而且基本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宋国锋当时在兰州市秦王川综合开发管委会规划建设局任职,他是新区开发建设的参与者之一,也是新区历经十年蝶变的见证者。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2010年10月,兰州新区第一条城市道路——纬一路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2012年12月21日,纬一路正式建成通车。”现任农投集团副总经理的卫俊峰当时是纬一路的业主代表,全程参与了这条城市道路的建设。自此,新区开启了城市道路建设的“加速度”,新区城市道路“四纵四横”(“四纵”即经三路、经七路、经十路、经十三路;“四横”即纬一路、纬三路、纬七路、纬十六路)路网框架成为新区的城市发展轴……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肌体最基本的构架,也是城市整体环境最直观、最细致的呈现。获批国家级新区后,新区不断加大农村公路投资建设,2018年实现了所有建制村农村公路通达率100%。经过十年开发建设,先后建成的黄河大道、南绕城等城市道路185条,通车总长度约606公里,随道路同步敷设了雨污中水管网。其中,主干道59条,256公里;次干道72条,152公里;支路39条,88公里;快速路15条,110公里。

放眼今天的兰州新区,一条条道路干支衔接、四通八达,“二十横十八纵”的路网布局已经形成,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出行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外交通

构建公铁航立体交通网

“2011年,通往兰州市区的快速路——水秦路(水阜至秦王川段)开始建设。”提起水秦路,2011年就参与新区开发建设的王思嘉说,水秦路是新区通往兰州市区的第一条双向八车道快速路。在王思嘉的记忆里,当时,出入新区唯有一条201省道,除此之外就得走机场高速路。正是水秦路这样一条宽敞漂亮的城市大道,让这里的一切都变了。

“目前,新区现连通运营的公路有连霍高速、京藏高速、机场高速、S101线、水秦路,为新区对外交通提供有力支撑。”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景中高速目前已经具备通车条件,G341线白银至永登公路二期工程(白银至中川段)10月全面建成。在建的公路有中通道(G1816中川至兰州段)、G341线白银至中川段与经三十三路原东绕城快速路立交工程、G109线忠和傅家窑立交至八里湾段改造提升工程等。届时,景泰至中川、中川至白银、兰州市至新区(中通道)等高速公路建成后,新区将实现东西南北全方位贯通。

铁路交通,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2015年9月开通运营的中川城际铁路,在新区范围设中川机场站和兰州新区站,不仅满足了兰州市区至新区、机场的出行需求,也让快速发展中的兰州新区步入高铁时代。同时,铁路货运东西有兰新线,南北有包兰线,中马铁路、朱中铁路与兰新线、包兰线连接,实现新区货物东输西运。“区内铁路专用线有益海嘉里、兰粮专用线两条专用线。”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相关人士说,届时两条专用线也将与中马铁路进行有效衔接,新区铁路客货运网渐成雏形。随着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机场铁路环线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新区铁路网布局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作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川国际机场200多条密织的航线,通航100多个国内外重点城市,拉近了新区与世界的距离。

经过十年交通建设,纵横经纬的公路、畅通繁忙的铁路、生机勃勃的航空支撑起发展中的新区,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已经形成“四个枢纽”网状交通。

住有所居

多种形式保障住房需求

“筹建之初,新区范围内几乎全部是田地和土坯房,棚户区改造成为新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宋国锋说,城市发展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只有破旧立新,才能发展繁荣。

2011年,新区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彩虹城开建,主要解决新区开发建设中征地拆迁户的住房问题。取名“彩虹城”,就是让失地农民在“彩虹城”开拓新生活,实现新梦想。

整齐的住房、干净的小区、优美的环境……走进新区彩虹城居民区,眼前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格外舒心。“如果不是新区开发建设,现在我们还住在土房子里,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徐大莲是中川镇芦井水村一社的村民,作为征地拆迁户,徐大莲全家人都搬到了彩虹城。“祖祖辈辈都种地,没想到到了我们这辈遇到了好机遇。”如今的徐大莲常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生活悠闲舒适。

办公大楼、商业中心、住宅小区……一幢幢高楼大厦在秦王川大地上不断崛起。历经十年励精图治,新区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房、职工公寓和普通商品房等多形式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实施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32个,保障房61426套(配建公共租赁住房6658套),幼儿园、学校、物业用房等公共设施配套面积258万平方米;开发建设商品房项目84个,总建设面积1754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新区各大集团、教育、医疗卫生、招商引资企业、出城入园企业职工及引进人才住房问题,为来新区创业、就业的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生态城市

湖光景色美丽宜人

一座城,因有一湖水,才更有灵气。

“2011年12月31日,在兰州新区党政联席会上,成立了兰州新区2号湖滨区项目建设指挥部,明确了2号湖滨区建设计划,在位于兰州新区兴隆山路以东、泰山路以西、中川街以南、湟水河街以北打造2号湖。”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副站长王飞飞回忆说,2012年7月,2号湖开始注水,为新区成功打造了一个绿色滨水文化走廊和城市中心区特色滨水景观,湖光景色宜人。

而今,2号湖被命名为栖霞湖,曾经荒草丛生的湖畔,已成为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名片,绿地智慧金融城、亚太清湖湾等环湖而建。清晨、傍晚,湖边游园步道上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慢跑、健身……享受健康的运动生活与湖畔的绿意盎然,放松于心,陶冶于情。

如今的兰州新区,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处处生机盎然的景象,映照着城市最美的变化。这变化的背后,蕴含着兰州新区发展战略迭代升级的智慧,凝聚着每一位新区建设者栉风沐雨的辛劳和汗水。(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