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重彩绘就兰州新区好“丰”景
甘肃
甘肃 > 兰州新区 > 正文

“农”墨重彩绘就兰州新区好“丰”景

原标题:“农”墨重彩绘就新区好“丰”景

要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面下功夫,发展高附加值的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习近平

近日,新区现代农业公园双创基地里的平菇大棚开始收获,产出的平菇品质优、价格低,受到周边消费者的青睐和热捧。与此同时,农投集团植物组培中心技术人员也成功建立了白芨种子消毒及萌发体系,使新区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中草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这仅是兰州新区全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兰州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目标,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域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快速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

“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建设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机制的集成展示、示范推广为主导功能,兼具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休闲康养等一二三产业交叉重组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综保区、铁路口岸、国际空港优势,打造甘肃省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的试验区、‘一带一路’绿色有机设施农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建设甘肃省乃至西北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中心和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引领区,力争发展成为引领西北地区、以设施种养循环为主导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前不久,全省各地110余名农业技术骨干来到兰州新区考察学习,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张爱明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整体发展思路。

高标准、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里圣女果枝蔓长得足足有六米高;仅仅数十天的生长时间,批量化水培蔬菜就能端上餐桌;生猪饲养实现规模化,“种养加”循环体系逐步形成……实地观摩后,考察团成员连声称赞: 兰州新区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紧密结合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了一批发展模式新、种养技术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样板!

——规划建设段家川、赖家坡、大斜沟、平岘沟4个“种养加、产供销、康养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生态种养循环养殖园,打造饲草种植、规模养殖、屠宰冷链、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着力构建“规模化饲草种植加工—发展现代养殖业—粪肥无害化处理—开展有机肥加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体系,形成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全社会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谋划建设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示范区,打造“陇中平原”。大幅提升农田品质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加速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全面优化修复区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格局,实现区域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民俗、生活品质系统重塑。

如今,总投资208亿元的16个现代农业项目全面建设,建成可移动、模块化、装配式日光温室1100座,中药材育苗300座,36万平方米设施、设备、技术领先的智能温室高端花卉基地初步建成。

“农”墨重彩,大地生“金”。新区现代农业的“满园春色”,换来的是农民们越来越鼓的“钱袋子”。

作为新区农投集团的一名职业农民,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吴元中跟以前相比完全变了样,无论是非洲菊、百合还是玫瑰花,吴元中都能很好地进行养护。他逢人就说:“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天天在花丛中工作,每月还能领上固定的工资哩!”

“没想到呀,这小小的羊肚菌,在市面上能卖到200多元一斤,这要放在以前,我们种多少年地都没有这样的好收成。”张兆英也是农投集团的一名职业农民,今年春天,他开始跟随农投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一起栽培羊肚菌,因为是第一次种植,大家都小心翼翼的,没想到非常成功,备受消费者青睐,一度供不应求。

在新区,像吴元中和张兆英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曾靠天吃饭,有的曾经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区通过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农民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国有企业和村领办合作社,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已累计带动就业1.5万人、转产业工人近万人。

越来越多的吴元中们和张兆英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正昂首阔步迈向小康。 在这片历经数载耕耘与蜕变的土地上,一幅花果丰、百姓富、乡村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