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张永奎:从共产国际一大中国代表到甘肃学者
甘肃
甘肃 > 人文 > 正文

传奇人物张永奎:从共产国际一大中国代表到甘肃学者

原标题:从参加共产国际一大的中国代表到甘肃学者

     张永奎事略

共产国际作为由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在国际共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读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一书,读到一位参加共产国际一大的中国代表,也跟甘肃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张永奎。

书中在追溯对中国共产党“胚胎期”贡献甚巨的刘绍周(又名刘泽荣)时说:“至于另一位出席共产国际一大的代表张永奎,在20世纪20年代初回国,1977年去世时为甘肃师范大学教授。”根据相关历史资料,1919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一大,当时出席会议的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两个中国人便是刘绍周和张永奎。

把共产国际一大跟甘肃联系到一起,令笔者感到非常好奇。马上从百度上输入“张永奎”和“甘肃师范大学”两个关键词,可惜只查到一些零星而简单的信息。其中有一条,在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报考指南中,介绍其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时,有这样一段叙述:

“俄语系前身为1950年设立的俄语教研组,刘维周、张永奎、刘珊珊、丘廉、唐重光、孙静轩、赵炳燂、张谨、苏志民、廖柏荣、江尔燕等俄语界知名学者都曾在学院任教。六十多年来,俄语系为全国各条战线培养了大量从事外交、外贸、国防、科研及高校外语教学的人才。”

在这段介绍文字中,张永奎被列在一长串俄语界知名学者的第二位,自然能看出他应当是西北师范大学这一学科开创级的人物了。

而谁又能知,张永奎不仅是西北师范大学俄语系开创级的人物,而且更是中国共产党“胚胎期”的重要人物。

再回到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一书。书中说: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笔者注: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但有两名中国人列席了这次大会,一名是代表中国在大会上发言的刘绍周,另一名便是张永奎。

另从网上查询到的哈尔滨地方志相关资料介绍说,共产国际一大召开期间,列宁亲切会见了中国代表刘绍周和张永奎。

参会的当时,张永奎以“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的名字出现,看名字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国人,但其实他是一个中国人。

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介绍了张永奎的一些身世情况,文字很简单:张永奎年幼时母亲病故,无依无靠,流浪在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居住着许多俄国侨民,有一位俄国医生喜欢这个孩子,收养了他,给他取了俄文名字“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后来,他被带到俄国,在那儿长大。1918年底,在旅俄华工联合会第一次群众大会上,他被选为该会莫斯科分会主席,成为仅次于刘绍周的中国旅俄华工领袖。

旅俄华工领袖的经历,这可是不同凡响的历史。有人这样说:“旅俄华工们的革命之路,既是十月革命的功臣,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1918年9月5日的彼得格勒《武装人民报》曾这样说:“革命创造了奇迹……旅俄华工拿起了武器,组织了国际主义者的队伍,他们献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在他们的黄皮肤下面流着红色的无产阶级的鲜血;他们黄色的胸膛里一颗勇敢的心在和世界无产阶级一起跳动;他们黄色的手高高地擎着国际歌的红旗。”

继续顺着叶永烈书中的线索,笔者再多方查询资料,但无法了解到张永奎的更多情况。

怀着一种强烈的崇敬感和追溯感,笔者多方联系,托朋友要到西北师范大学校史馆关于张永奎的一个简介资料,是这样描述他的一生:

“张永奎(1893年-1977年),童年时被俄国医生收养,到1915年在俄学习。大学毕业后,1917年在彼得堡华侨联合会任秘书。后任旅俄华工联合会莫斯科分会主席。1919年3月和刘绍周一起应邀参加共产国际一大。1924年9月回国,同年11月至1935年3月任中东铁路局储款处处长等职。1938年1月起,在兰州西北公路乾源商行任副经理。解放后,先后在兰州中苏友协青年会、西北军区石油公司等单位任俄文教师,自1953年起任西北师院外语系教授。”

很想了解更多关于张永奎的情况,从百度搜索上又查到一条孔夫子旧书网的信息,显示在1986年第4期《革命史资料》上有一篇《参加共产国际一大的张永奎情况简介》的文章。于是,很快订购了这本旧书。这是一本三十多年前出版的小书,绿色的封皮,发黄的内页,出版单位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标价0.80元,书页上还盖有长方形深蓝色的“南平市青少年宫图书专用章”。

得到这本旧书,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第一时间打开阅读。书中这样介绍张永奎:

张永奎,辽宁辽阳人,生于1893年10月。早年丧母,流落哈尔滨街头。1904年在哈尔滨一家纺织厂当徒工。后为俄国医生古车连阔收养,带回俄国。1905年至1906年,他在彼得洛夫斯克古车连阔家中学习。1906年入彼得洛夫斯克第一中学学习。1915年考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后,1917年彼得堡旅俄华侨联合会任秘书。1918年任旅俄华工联合会莫斯科分会主席。1919年3月,他和刘绍周一起应邀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4年9月,他由苏联回到哈尔滨。同年11月至1935年3月,任中东铁路局储款处处长等职。后到达天津,无工作。1938年1月起,在兰州西北公路乾源商行任副经理。

全国解放后,从1949年10月至1953年,他先后在兰州中苏友协、青年会、西北军区、西北防疫处、石油公司等单位担任俄文教师。1953年起,在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外语系任教授。1977年6月病逝于兰州。

文章作者刘以顺,文下还有一则小注释:上述张永奎的材料系根据他本人的档案整理,由西北师范学院组织部提供帮助。应该说,这一资料与上述叶永烈等介绍基本一致,大致勾勒出了张永奎从参加共产国际一大的中国代表到甘肃学者的人生轨迹。

以上甘肃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都是同一所学校在不同时期演变发展的名称,其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1年迁于兰州,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

这样顺藤摸瓜,终于了解到张永奎这位传奇人物鲜为人知的一些情况,虽不全面,但也难得,对缅怀历史人物算是一点有益的补充。

斯人已逝,追思怀远。从参加共产国际一大的中国代表到甘肃学者,因为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历史人物,当把以上资料整理出来时,笔者心中也有一种小小的欣慰之感。(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