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织锦绣 戈壁瓜果香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嘉峪关 > 正文

田畴织锦绣 戈壁瓜果香

原标题:田畴织锦绣 戈壁瓜果香——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温室大棚连片发展、瓜果蔬菜四季飘香、人居环境整洁优美、乡风民情和谐醇厚、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吹醒了戈壁深处的嘉峪关。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消息甫一发出,全市上下欢欣鼓舞,长年累月扎根戈壁、坚守土地的农民看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抢抓政策机遇,立足农村实际,提笔描绘出全市“三农”发展的美好图景——坚持“围绕城市发展农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谋后而定,行且坚毅。一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正书写在雄关大地上……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之本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先行,就等于抓住了“三农”发展的“牛鼻子”。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出台了《关于强化农业以奖代补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0)》,明确了年度建设任务和责任领导、建设单位等。

一纸“先遣图”,谋划新篇章。我市集中统筹涉农发展资金,加大科技示范、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着力推进丝路寒旱农业重大项目,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新建戈壁农业1000亩,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和生产基地6个,培育精细蔬菜、高效制种、经济林果、优良畜禽、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高效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4.32万亩。

发展农业产业,必须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市委、市政府将一份份包含政策、资金、培训等内容的“大礼包”送到田间地头,彻底激活了“三农”发展的生机。

沐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雨露,投身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如春笋般破土成长。去年以来,全市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7家,全年销售收入3.62亿元,与4800户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73家,入社农户4605户,组织化率84%,规范运营率达到72%,落实扶持资金130万元,扶持省级以上示范社9家,现有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5家,市级示范社38家。落实培育资金20万元,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质朴的雄关儿女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土地上种下希望,收获着满满的自信和幸福。他们培育的嘉峪关洋葱、紫轩葡萄酒、祁牧乳制品等农产品,多次登上国内国际农产品展会的舞台,成为“甘味”的代表。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制定地方标准19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0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2万亩,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个,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个,建设正大肥猪、种猪销售中心2个,建设大型蔬菜储藏库2个、果蔬气调库7座,将22家农业生产企业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湖体系建设平台管理。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在制定《嘉峪关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 研究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实施意见及9个配套方案,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生活垃圾清运和村容村貌提升等12项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

去年以来,我市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垃圾革命”全域推进,“风貌革命”压茬推进,“面源污染”有效治理,“运行机制”同步健全——一个脏乱不堪的旧农村成为过去,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已出现。

这样革命性脱胎换骨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接续奋斗的结果:

——全年改建户用卫生厕所1389户,占省级下达任务的113%,群众满意度达到99.6%;新建农村公共厕所8座,全市村级公共厕所实现全覆盖,并同步实施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项目。

——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压缩站4个,太阳能阳光堆肥房3个,配备生活垃圾收集斗234个,垃圾压缩收集车4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清理农村垃圾6.2万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263吨。

——拆除各类违章废弃建筑物1900余处,清理排水沟渠432公里,完成乡村造林绿化面积1011.4 亩,全市17个行政村全部打造成“清洁村庄”,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142%。

——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2%,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6.6%,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2%。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据,已然成为生态宜居新农村的最好注解,也使嘉峪关成为全省的“优等生”——2019年,我市“村庄清洁”行动评估验收排名全省市州第一,农村“厕所革命”排名全省市州第二,均为优秀等次,并被评为“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市(县)”。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走进文殊镇河口村,村规民约十分醒目地张贴在村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题写的古典诗词跃然于村道两边的墙上,在各种花木的掩映下,古香古色,艺术氤氲,村民引以为豪。

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瞥。近年来,我市强化村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家园。各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对婚嫁彩礼、丧事礼金提出“限高”标准,建立道德红黑榜、善行义举榜,建设孝老饭庄。

乡风文明的关键在于培育乡土性社区的精神共同体。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个实践站、乡村记忆馆、道德讲堂等的建立,为文明乡风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载体,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气息中生根开花。

不学礼,无以立。其实,文明就在身边。去年,我市选树农村“文明家庭”10户、“五星级文明户”50户,表彰好邻居60余户,评选好儿女、好婆媳、好少年200余人……在农村树起了文明新风。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对保障村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化乡村治理,关键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去年,我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聘17名专职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通过培训、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乡村治理要“智”理,也要“自”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是乡村治理的根本途径。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在我市农村成为风尚,乡贤在农村协商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治则百姓安,乡村稳则国家稳。积极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才能保障和谐稳定。我市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开展普法宣传,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矛盾纠纷定期研判联动机制,构建自治、法治良性互动的治安防控模式,农村治安户长实现全覆盖,全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16件,调解成功516件,成功率100%。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之存亡系焉。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我市不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运用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渠道。2019 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同时,推行“党建+合作社”发展模式,成立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417户相对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4000余元,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功能,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近年来,我市加大寄宿制学校投入,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创造前提条件。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成乡镇卫生院3个,建成村卫生室16个,标准化率均达到100%;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及村医96人,三镇卫生院均获得“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共3738人,农村敬老院和农村老年人互助幸福院共有养老床位200张,全市农村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53.5张。

田畴织锦绣,戈壁瓜果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幸福新农村从画中走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吸引着人们尽情徜徉花海、寻梦绿野,享受田耕之乐、乡土之趣……(嘉峪关日报)